一种海绵城市植被缓冲带室内试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062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试验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植被缓冲带室内试验系统,包括:试验台、试验槽、出水口、导流槽、支撑网、坡度调节模块;人工降雨模块,设置在试验台上部,用于模拟降雨,从而为支撑网上部表面的植被缓冲带提供降雨;雨水收集模块,设置在试验台的侧面,位置靠近出水口与导流槽,分别与出水口、导流槽连接,用于对植被缓冲带表面径流与渗水进行收集并计量径流量和渗流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支撑网、人工降雨模块、雨水收集模块的设置,能够对植被缓冲带表面径流与渗水进行收集并计量径流量和渗流量,为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加快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从而加快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从而加快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植被缓冲带室内试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试验设备
,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植被缓冲带室内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应用雨洪管理理念,具有防洪排涝、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态公园建设。
[0003]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在海绵城市理念得到快速发展,但海绵城市理念评价研究发展较为缓慢,没有一个明确的海绵城市评价体系。因此,海绵城市评价研究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越来越高的重视。
[0004]有关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研究的内容中,主要是围绕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六大功能进行研究,植被缓冲带在海绵城市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有拦截和减少悬浮固体颗粒和有机污染物,保护土壤在大暴雨时不被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河道侵蚀等方面的优势。而目前有关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研究所需要的室内试验设备较少,不能很好的对海绵城市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导致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植被缓冲带室内试验系统,以解决现有对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研究所需要的室内试验设备较少,不能很好的对海绵城市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导致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缓慢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海绵城市植被缓冲带室内试验系统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海绵城市植被缓冲带室内试验系统,包括:
[0008]试验台,上部表面开设有试验槽,侧面开设有出水口与导流槽,出水口位于导流槽上部,出水口、导流槽分别与试验槽相连通;
[0009]支撑网,设置在试验槽内部,一端靠近出水口,上部表面用于放置植被缓冲带;
[0010]坡度调节模块,设置在导流槽内部,位于支撑网下部的位置,与支撑网连接,用于调节支撑网的坡度;
[0011]人工降雨模块,设置在试验台上部,用于模拟降雨,从而为支撑网上部表面的植被缓冲带提供降雨;
[0012]雨水收集模块,设置在试验台的侧面,位置靠近出水口与导流槽,分别与出水口、导流槽连接,用于对植被缓冲带表面径流与渗水进行收集并计量径流量和渗流量。
[0013]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14]其中坡度调节模块包括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竖直设置在支撑网与试验槽底部之间,电动推杆的上端铰接在支撑网远离出水口的一端,电动推杆的下端与试验槽底部连接,
支撑网靠近出水口的一端与试验槽的内壁通过转轴连接。
[0015]其中人工降雨模块包括供水模块,供水模块上部表面设置有显示器,供水模块一侧通过入水管连接有水源,供水模块的另一侧通过出水管连接有喷头,喷头设置在支撑网上部。
[0016]其中雨水收集模块包括计量箱,计量箱设置在试验台的侧面,计量箱通过第一导流管与出水口连接,第一导流管远离出水口的一端位于计量箱内部且连接有第一流量计,计量箱通过第二导流管与导流槽连接,第二导流管远离导流槽的一端位于计量箱内部且连接有第二流量计,计量箱的下部设置有收集箱,收集箱与计量箱通过排水管连通。
[0017]其中计量箱内部设置有滤芯,滤芯位于第一导流管与第二导流管的下部。
[0018]其中还包括控制终端,控制终端分别与电动推杆、供水模块、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电连接。
[0019]其中试验台上部设置有光照模块,光照模块用于为上部的植被缓冲带提供光照。
[0020]其中光照模块包括多个光源,多个光源分别设置在试验台上部靠近四角的位置,多个光源与控制终端电连接。
[0021]其中支撑网为金属材料制成。
[002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海绵城市植被缓冲带室内试验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0023]第一,通过支撑网、人工降雨模块、雨水收集模块的设置,能够对植被缓冲带表面径流与渗水进行收集并计量径流量和渗流量,为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加快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
[0024]第二,通过坡度调节模块的设置,能够对支撑网的坡度进行调节,从而调整植被缓冲带的坡度,从而模拟不同坡度对雨水径流的影响,为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进一步加快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
[0025]第三,通过光照模块的设置,为植被缓冲带提供光照,保证植被的正常生长,从而保证了试验的正常进行;
[0026]第四,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试验台与计量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人工降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1、控制终端;2、人工降雨模块;201、入水管;202、显示器;203、出水管;204、供水模块;3、喷头;4、光照模块;401、光源;5、试验台;501、支撑网;502、出水口;503、导流槽;6、计量箱;601、滤芯;7、雨水收集模块;8试验槽;9、电动推杆;10、第一导流管;11、第二导流管;13、第一流量计;14、第二流量计;15、排水管;16、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更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海绵城
市植被缓冲带室内试验系统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3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海绵城市植被缓冲带室内试验系统,包括试验台5,试验台5上部表面开设有试验槽8,试验台5的侧面开设有出水口502与导流槽503,出水口502位于导流槽503上部,出水口502、导流槽503分别与试验槽8相连通,试验槽8内部设置有支撑网501,支撑网501的一端靠近出水口502,支撑网501为金属材料制成,支撑网501的上部表面用于放置植被缓冲带,导流槽503内部位于支撑网501下部的位置设置有坡度调节模块,坡度调节模块与支撑网501连接,坡度调节模块用于调节支撑网501的坡度,用于模拟不同坡度对雨水径流的影响,试验台5上部设置有人工降雨模块2,人工降雨模块2用于模拟降雨,从而为支撑网501上部表面的植被缓冲带提供降雨,试验台5的侧面靠近出水口502与导流槽503的位置设置有雨水收集模块7,雨水收集模块7分别与出水口502、导流槽503连接,雨水收集模块7用于对植被缓冲带表面径流与渗水进行收集并计量径流量和渗流量,为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加快海绵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
[0035]如图2所示,坡度调节模块包括电动推杆9,电动推杆9竖直设置在支撑网501与试验槽8底部之间,电动推杆9的上端铰接在支撑网501远离出水口502的一端,电动推杆9的下端与试验槽8底部连接,支撑网501靠近出水口5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植被缓冲带室内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台(5),上部表面开设有试验槽(8),侧面开设有出水口(502)与导流槽(503),所述出水口(502)位于导流槽(503)上部,所述出水口(502)、导流槽(503)分别与试验槽(8)相连通;支撑网(501),设置在试验槽(8)内部,一端靠近出水口(502),上部表面用于放置植被缓冲带;坡度调节模块,设置在导流槽(503)内部,位于支撑网(501)下部的位置,与支撑网(501)连接,用于调节支撑网(501)的坡度;人工降雨模块(2),设置在试验台(5)上部,用于模拟降雨,从而为支撑网(501)上部表面的植被缓冲带提供降雨;雨水收集模块(7),设置在试验台(5)的侧面,位置靠近出水口(502)与导流槽(503),分别与出水口(502)、导流槽(503)连接,用于对植被缓冲带表面径流与渗水进行收集并计量径流量和渗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植被缓冲带室内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度调节模块包括电动推杆(9),所述电动推杆(9)竖直设置在支撑网(501)与试验槽(8)底部之间,所述电动推杆(9)的上端铰接在支撑网(501)远离出水口(502)的一端,所述电动推杆(9)的下端与试验槽(8)底部连接,所述支撑网(501)靠近出水口(502)的一端与试验槽(8)的内壁通过转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植被缓冲带室内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降雨模块(2)包括供水模块(204),所述供水模块(204)上部表面设置有显示器,所述供水模块(204)一侧通过入水管(204)连接有水源,所述供水模块(204)的另一侧通过出水管(203)连接有喷头(3),所述喷头(3)设置在支撑网(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慧武孟刘文昌党涛席嘉龙刘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正诚路桥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