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助于提高黄精品质的黄精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056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组培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助于提高黄精品质的黄精栽培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将黄精幼苗的腋芽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中,经培增殖养获得增殖幼苗;将增殖幼苗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中,经生根培养获得多花黄精组培苗;将多花黄精组培苗移栽到浇有培养液的栽培基质上;所述培养液为液体MS培养基、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和凝结芽孢杆菌菌液的混合物;所述栽培基质的原料包括泥炭土、草木灰和发酵物;所述发酵物由红薯藤、松针、玉米秸秆和EM菌液混合发酵再经烘干后获得。本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由于多花黄精组培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差造成的移栽成功率不高的技术问题,为多花黄精的保存和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助于提高黄精品质的黄精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组培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有助于提高黄精品质的黄精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是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 Mill.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药典》记载的黄精药材的基原物种之一。地下根茎为药用部位,含有多糖、黄酮、皂苷、木质素、氨基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常用于脾虚胃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随着市场对黄精需求量的增加,野生多花黄精资源日趋匮乏,人工栽培是解决多花黄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0003]目前多花黄精的种苗繁育主要是依靠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种子繁殖的繁殖系数较高,但生长周期长。根茎繁殖操作简单,生长周期短,但繁殖系数较低,种茎用量大,病害较为严重。近年来,有研究人员利用植物组培技术进行种苗繁殖,其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高,种苗病害少。但是,多花黄精组培苗生长在无菌条件,水分、营养条件充足,导致多花黄精组培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差,移栽后的多花黄精组培苗易出现黄化,炭疽、叶斑、叶枯等病害影响多花黄精组培苗的生长。目前组培苗能否顺利从组培室转移到大田,最终移栽到林下,这是多花黄精组培苗能否实现工厂化育苗的关键技术之一。现有技术中,对多花黄精的组培苗在移栽成活技术方面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这为植物组培技术育苗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亟需研发一种提升多花黄精组培苗转移种植时的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解决多花黄精组培苗移栽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为多花黄精的保存和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黄精品质的黄精栽培方法,以解决由于多花黄精组培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差造成的移栽成功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有助于提高黄精品质的黄精栽培方法,将多花黄精组培苗移栽到浇有培养液的栽培基质上;所述培养液为液体MS培养基、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和凝结芽孢杆菌菌液的混合物;所述栽培基质的原料包括泥炭土、草木灰和发酵物;所述发酵物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红薯藤、松针、玉米秸秆和EM菌液混合发酵,再经烘干后获得。
[0007]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
[0008]本技术方案对黄精组培苗移栽大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栽培基质中加入红薯藤、松针、玉米秸秆和EM菌液的混合发酵物,并且在栽培的时候添加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的培养液,可以大幅度地增加大田种植的成苗率以及降低病株率。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由于多花黄精组培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差造成的移栽成功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可以提升多花黄精组培苗转移种植时的环境适应能力,克服了多花
黄精组培苗移栽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为多花黄精的保存和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0009]进一步,液体MS培养基、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和凝结芽孢杆菌菌液的体积比为1:1:1。
[0010]进一步,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和凝结芽孢杆菌菌液的OD
600
值均为0.5。
[0011]采用上述用量比例和浓度的微生物菌剂,可以提升多花黄精组培苗的抗病能力,并提升移栽成苗率。
[0012]进一步,泥炭土、草木灰和发酵物的质量比为4:1:2。发酵物的使用可以为多花黄精组培苗提供充足营养,并与微生物菌剂协同作用,提升成苗率和降低病株率。
[0013]进一步,培养液和栽培基质质量比为1:10。在上述用量比例条件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组培苗生长以及抑制有害菌。
[0014]进一步,红薯藤、松针、玉米秸秆和EM菌液的质量比为20:10:20:10。上述比例的发酵原料,可以为组培苗提供充足营养,提升成苗率。
[0015]进一步,EM菌液由如下方法制备:将EM菌粉以1:10的质量比接种于水中,并加入与EM菌粉等质量的红糖,密封发酵7h。上述方法为常规的EM菌活化扩菌方法,操作简单且高效。
[0016]进一步,所述多花黄精组培苗由如下方法获得:
[0017]S1增殖培养:将黄精的腋芽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中,经培增殖养获得增殖幼苗;
[0018]S2生根培养:将增殖幼苗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中,经生根培养获得多花黄精组培苗。
[0019]通过上述的增殖培养以及生根培养,可以将腋芽培养成供后续大田栽培的组培苗。
[0020]进一步,增殖培养基为含有1.5mg/L萘乙酸、1.5mg/L激动素、6g/L琼脂和30g/L蔗糖的MS培养基;生根培养基为含有1.5mg/L萘乙酸、1.5mg/L激动素、0.05g/L活性炭、6g/L琼脂和30g/L蔗糖的1/2MS培养基。上述增殖培养基以及生根培养基可以为黄精腋芽生长分化,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以及植物激素支持。
[0021]进一步,增殖培养的时间为45天,生根培养的时间为60天;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的条件均为:温度25℃、光照强度1700lx,每天光照时间12h,湿度70%。在上述培养条件下,组培物的增殖和生根过程可以正常进行。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若未特别指明,下述实施例以及实验例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且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从种植基地挖取多花黄精,切取腋芽。对腋芽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具体流程为:先用清水将腋芽洗净,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灭菌。先用体积分数为75%酒精进行表面灭菌,浸泡30s。接下来依次用质量分数为15%的次氯酸钠和0.1%的氯化汞进行深度灭菌,各浸泡6min。处理完成后用无菌水冲洗4次以上,接入常规MS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初代培养。初
代培养约45天左右,获得的初代黄精幼苗(生长健壮的无菌苗)用于后续的实验。
[0026]取初代黄精幼苗的腋芽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上,进行持续45天左右的增殖培养,形成增殖幼苗。然后,将获得的增殖幼苗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上,进行持续60天左右的生根培养,获得待移植幼苗。增殖培养以及生根培养的条件均为:温度控制在25℃左右、光照强度控制在1700lx左右,每天光照时间12h,湿度控制在70%左右。
[0027]增殖培养的配方为:含有1.5mg/L萘乙酸和1.5mg/L激动素的MS培养基,另外,还含有琼脂6g/L、蔗糖30g/L,pH6.0。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含有1.5mg/L萘乙酸的1/2MS培养基,另外,还含有琼脂6g/L、蔗糖30g/L、活性炭0.05g/L,pH6.0。在使用前,需要将培养基置于121℃下高压灭菌20min。
[0028]将获得的多花黄精组培苗在4℃环境下冷藏,待适合的时间移栽至实验小区中。于三月初,将多花黄精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助于提高黄精品质的黄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花黄精组培苗移栽到浇有培养液的栽培基质上;所述培养液为液体MS培养基、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和凝结芽孢杆菌菌液的混合物;所述栽培基质的原料包括泥炭土、草木灰和发酵物;所述发酵物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红薯藤、松针、玉米秸秆和EM菌液混合发酵,再经烘干后获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助于提高黄精品质的黄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液体MS培养基、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和凝结芽孢杆菌菌液的体积比为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助于提高黄精品质的黄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液和凝结芽孢杆菌菌液的OD
600
值均为0.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助于提高黄精品质的黄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泥炭土、草木灰和发酵物的质量比为4: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助于提高黄精品质的黄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液和栽培基质质量比为1: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有助于提高黄精品质的黄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红薯藤、松针、玉米秸秆和EM菌液的质量比为20:10: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霞红施蕊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