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汽车内饰革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055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1
本申请涉及汽车内饰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阻燃汽车内饰革及其制备工艺。本申请的阻燃汽车内饰革,包括纹理层、PVC致密层、聚丙烯发泡层,PVC致密层由PVC原料挤出形成,PVC原料主要由如下原料制成:PVC塑粒、增塑剂、阻燃剂、稳定剂、润滑剂、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聚丙烯网状纤维、阻燃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水性处理剂涂刷在聚丙烯发泡层,烘烤干燥,即得预处理后的聚丙烯发泡层;将PVC原料挤出至预处理的聚丙烯发泡层的涂刷面,烘烤干燥即得复合层;在复合层的表面进行纹理定型处理,即得。本申请制得的阻燃汽车内饰革阻燃性能佳。燃性能佳。燃性能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汽车内饰革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内饰革制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阻燃汽车内饰革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合成革技术的发展,PVC合成革凭借其具有接近天然皮革的各种性能材质等特点,已经在生活中的大部分领域用于取代天然皮革,由于各行业自身发展的原因,客户对产品的各种要求也越来越高。PVC合成革通常应用于汽车的内饰件中,汽车的内饰件一般是指汽车车厢的隔板、门内装饰板、仪表板总成、扶手、地毯等零部件和材料。
[0003]由于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因电气故障、油路系统故障等问题容易引发火灾,由于车内的内饰材料一般采用PVC皮革制成,普通PVC革的氧指数极低,火灾发生后,由PVC皮革制成的内饰材料阻燃等级过低,从而助长了火焰的蔓延,从而容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汽车内饰革中必须要有很好的阻燃性,降低火焰蔓延速率。
[0004]现有技术中,常常在汽车内饰革中仅仅加入阻燃剂,由此制得的汽车内饰革阻燃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汽车内饰革的阻燃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阻燃汽车内饰革及其制备工艺。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阻燃汽车内饰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阻燃汽车内饰革,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纹理层、PVC致密层、聚丙烯发泡层,所述PVC致密层由PVC原料挤出形成,所述PVC原料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VC塑粒100份、增塑剂45

70份、阻燃剂2

3份、稳定剂5

15份、润滑剂3

8份、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2

3份、聚丙烯网状纤维1

2份、阻燃胶0.5

1份。
[0007]优选的,所述增塑剂为癸二酸二辛酯、环氧大豆油中的任意一种。
[0008]优选的,所述稳定剂为二巯基乙酸异辛酯二正辛基锡。
[0009]优选的,所述聚丙烯发泡层采用聚丙烯发泡而成,厚度规格可以是1.5mm、2.0mm、2.5mm、3.0mm或3.5mm,发泡倍率可以是15倍、20倍或25倍,宽度700~1350mm之间,按不同类型使用要求。
[0010]优选的,所述PVC致密层的厚度为0.3

0.8mm。
[0011]优选的,所述纹理层的厚度为0.1

0.5mm。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阻燃汽车内饰革的PVC致密层中引入阻燃剂,阻燃剂便于提高PVC致密层的阻燃性,加入的聚丙烯网状纤维便于在PVC致密层中作为一个骨架,部分阻燃剂表面粘附有阻燃胶,阻燃胶便于将部分阻燃剂粘附在聚丙烯网状纤维上,从而形成一个阻燃界面层,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以及良好的阻燃性能,同时,机械性能以及耐化学品性能佳,便于加强阻燃界面层的强度以及致密性,同时,
剩余的表面粘附有阻燃胶的阻燃剂粘附在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表面,从而形成层次感明显的阻燃界面层,进而提高PVC致密层的阻燃性能,提高阻燃汽车内饰革的阻燃性能。
[0013]优选的,所述阻燃剂、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聚丙烯网状纤维、阻燃胶的质量比为(2.4

2.8):(2

2.5):(1

1.5):(0.7

0.9)。
[0014]优选的,所述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的断裂强度4.02cN/dtex,断裂伸长率26.06%,细度1.67dtex,初始模量129cN/dtex,熔点370℃,体积比电阻3.5
×
109Ω
·
cm,回潮率7.04%。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阻燃剂、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聚丙烯网状纤维、阻燃胶四种组分的配比进行优化,从而使得该四种组分的配比达到最佳,从而进一步提高阻燃界面的稳定性,进而提高PVC致密层的阻燃性能。
[0016]优选的,所述阻燃剂为纳米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硼酸锌中的至少两种。
[0017]优选的,所述纳米三氧化二锑的粒径为10

15nm。
[0018]优选的,所述氢氧化镁的粒径为15

20μm。
[0019]优选的,所述硼酸锌的粒径为15

20μm。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硼酸锌具有隔热的作用,同时能够减少进入材料内部的空气,起到隔热阻燃抑烟的作用,在高温下硼酸锌分解生成B2O3,附着在燃烧物的表面上形成一层覆盖层,此覆盖层可抑制可燃性气体产生,也可阻止氧化反应和热分解作用,氢氧化镁在受热时在340

490度发生分解吸收燃烧物表面热量从而起到阻燃作用;同时释放出大量水分稀释燃物表面的氧气,分解生成的活性氧化镁附着于可燃物表面又进一步阻止了燃烧的进行,纳米三氧化二锑以固态覆盖于燃烧物的表面,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由于纳米三氧化二锑的熔融和挥发吸收热量从而能够降低燃烧物的燃烧温度,变为汽态后的纳米三氧化二锑,在火焰中形成各种锑化物和卤素自由基,这些分解的产物能消散火焰的能量,改变燃烧的化学过程,从而起到抑制燃烧的作用。
[0021]优选的,所述阻燃剂由纳米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硼酸锌按质量比(2

3):(7

8):(2

3)组成。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燃剂由纳米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硼酸锌三种组分复配得到,对三种组分的配比进行优化,从而使得三种组分的配比达到最佳,氢氧化镁和纳米三氧化二锑相互配合,促进复合材料成炭,炭的产生会在燃烧物的表面形成一个隔热层,从而隔热氧气和空气,使得热量难以有效传递,进而阻止燃烧物的燃烧,同时,形成的炭层裂缝以及孔洞较少,氢氧化镁受热后分解生成活性的氧化镁,这种活性氧化镁可能与纳米三氧化二锑作用,促进燃烧物在燃烧时产生稠环炭化的效果,从而提高炭层的紧密性,硼酸锌的添加都会提高阻燃界面层的耐燃时间,有效的延缓热量的释放及轰然的发生,三种组分相互配合,形成炭层结构足够稳定致密时,基材在受到热辐射后形成的可燃性气体无法击穿炭层,使木材被包裹形成的炭质层中阴燃分解,不产生明火。
[0023]优选的,所述纳米三氧化二锑为改性纳米三氧化二锑,所述改性纳米三氧化二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三氧化二锑放入热熔型粘结剂中,得到混合物一,将混合物一放入粒径大小不一的氢氧化镁中,得到混合物二,将混合物二放入热熔型粘结剂中,将表面粘附有热熔型粘结剂的混合物二放入粒径大小不一的硬脂酸锌颗粒中,即得。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熔型粘结剂将粒径大小不一的氢氧化镁粘附在三氧化
二锑的表面,从而在三氧化二锑表面形成阻燃层一,也即混合物一,将热熔型粘结剂将粒径大小不易的硬脂酸锌颗粒粘附在混合物二的表面,便于在混合物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汽车内饰革,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纹理层(1)、PVC致密层(2)、聚丙烯发泡层(3),所述PVC致密层(2)由PVC原料挤出形成,所述PVC原料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VC塑粒100份、增塑剂45

70份、阻燃剂2

3份、稳定剂5

15份、润滑剂3

8份、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2

3份、聚丙烯网状纤维1

2份、阻燃胶0.5

1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汽车内饰革,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聚丙烯网状纤维、阻燃胶的质量比为(2.4

2.8):(2.2

2.5):(1.2

1.5):(0.7

0.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汽车内饰革,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为纳米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硼酸锌中的至少两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燃汽车内饰革,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由纳米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硼酸锌按质量比(2

3):(7

8):(2

3)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阻燃汽车内饰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三氧化二锑为改性纳米三氧化二锑,所述改性纳米三氧化二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三氧化二锑放入热熔型粘结剂中,得到混合物一,将混合物一放入粒径大小不一的氢氧化镁中,得到混合物二,将混合物二放入热熔型粘结剂中,将表面粘附有热熔型粘结剂的混合物二放入粒径大小不一的硬脂酸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阁高航李超张哲高金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