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选择性动力接触电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032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选择性动力接触电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及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选择性动力接触电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选择性动力接触电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有动力轴组件、动力回收组件、后底盘、驱动电机等;后底盘的中部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组动力轴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在车辆进行减速时对传动轴的动能进行吸收,可依靠传动轴的转速变化选择性的调节动能吸收方式,提高对动能吸收的效率,并将吸收后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导入蓄电池中完成动能回收工作,自动风冷的机构加入可保证能量转环转换器在指定工作温度范围正常进行能量转换工作。能量转换工作。能量转换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选择性动力接触电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选择性动力接触电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能量回收是现代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车重要技术之一,也是它们的重要特点。在一般内燃机汽车上,当车辆减速、制动时,车辆的运动能量通过制动系统而转变为热能,并向大气中释放。而在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车上,这种被浪费掉的运动能量已可通过制动能量回收技术转变为电能并储存于蓄电池中,并进一步转化为驱动能量。
[0003]现有动能回收装置多数是安装在制动卡钳上的,当制动卡钳对制动盘进行刹车工作时,车辆行驶速度下降,同时由安装在制动卡钳上的动能回收装置对制动盘上产生的动能进行吸收,并由动能回收装置将吸收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导入蓄电池中进行回收,然而由于制动卡钳体积有限,无法安装大型动能回收装置,对制动盘上产生的动能吸收率较低,大部分动能仍然以热量形式被散发,并且制动卡钳与轮胎之间的空间有限,制动盘散发的大量的热量不能及时导出轮胎外,导致动能回收装置长期在高温下进行工作,影响动能回收装置对动能的转环转换效率,而相反的,车辆的底架与悬架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该区域可提供一块较理想的对传动轴进行动能吸收的安装位置,并且非封闭式的大空间在依靠风冷时,有利于在进行动能回收时及时对产生的热量散发。
[0004]综上所述,本装置提供一种可选择性的对传动轴进行动能吸收的自动化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制动受卡钳体积限制,安装的动能回收装置对制动盘上产生的动能吸收率较低,并且制动卡钳与轮胎之间的空间有限,制动盘散发的大量的热量不能及时导出轮胎外,高温环境将影响动能回收装置对动能的转环转换效率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选择性动力接触电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及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选择性动力接触电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有动力轴组件、动力回收组件、传送控制组件、后底盘、驱动电机、左立柱、左轮胎、右立柱和右轮胎;后底盘的中部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组动力轴组件;左立柱安装在后底盘的左侧;左立柱的左侧通过轮芯连接有左轮胎;右立柱安装在后底盘的右侧;右立柱的右侧通过轮芯连接有右轮胎;位于驱动电机左右两侧的动力轴组件分别通过轮芯可以带动左轮胎和右轮胎转动运行;两组动力回收组件靠近后底盘的一端分别安装在驱动电机的左右两侧;每组动力回收组件的另一端分别安装在左立柱和右立柱上;动力回收组件可以选择性吸收来自动力轴组件的动能;传送控制组件安装在后底盘的前端;传送控制组件分别固定在驱动电机的前端和两侧;传送控制组件的左右两侧各连接一组动力回收组件;传送控制组件可以将动力回收组件吸收的动能转换为电能;传送控制组件可将转换得
到的电能通入驱动电机中的蓄电池中。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动力轴组件包括有传动半轴、第一轴套、第一齿环、第二轴套、第二齿环、复位单元、内防尘套和外防尘套;两组动力轴组件中的传动半轴靠近后底盘的一端分别与驱动电机左右两侧的输出轴进行固接;两组动力轴组件中的传动半轴另一端分别通过轮芯与左轮胎和右轮胎进行固接;第一轴套与传动半轴靠近后底盘的一侧进行固接;第一齿环与第一轴套进行固接;第二轴套与传动半轴远离后底盘的一侧进行固接;第二齿环与第二轴套远离后底盘的一侧进行固接;复位单元与第二轴套靠近后底盘的一侧进行固接;传动半轴的中部与动力回收组件相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动力回收组件包括有内球套转轴、内万向球头、花键轴、第一锥齿轮、固定板、外轴、复位弹簧、第三轴套、第一直齿轮、第一固定环、固定架、第一电动滑块、楔形块、第四轴套、第二固定环、第二直齿轮、外球头和外球套转轴;内球套转轴与驱动电机的侧面进行转动连接;内万向球头与内球套转轴内部进行滑动连接;花键轴与内万向球头远离内球套转轴的一端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与花键轴靠近内球套转轴一侧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与传送控制组件相连接;固定板与第一锥齿轮远离内球套转轴一侧进行固接;外轴与花键轴中部进行滑动连接;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和外轴进行固接;外球头与花键轴远离内球套转轴的一端进行固接;两组动力回收组件中的外球套转轴分别与左立柱和右立柱的内侧进行转动连接;外球头远离花键轴一侧与外球套转轴内部进行滑动连接;第三轴套与外轴靠近内球套转轴一侧进行固接;第一直齿轮与第三轴套进行固接;第一固定环与外轴中部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环的左右两端均与外轴的凸块表面相接触;固定架与第一固定环靠近动力轴组件一侧进行固接;第一固定环与位于后侧相对应的一组动力轴组件中的传动半轴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滑块与固定架靠近外球头一侧进行滑动连接;楔形块与第一电动滑块靠近外球头一侧进行固接;楔形块前端与第一固定环靠近外球头的一侧表面相接触;在外轴中部共设有两组第一固定环、固定架、第一电动滑块和楔形块;第四轴套与外轴靠近外球头一侧进行固接;第二固定环与第四轴套远离外球头一侧进行固接;第二直齿轮与第四轴套靠近外球头一侧进行固接;第一直齿轮的半径大于第二直齿轮。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传送控制组件包括有第一转轴、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二转轴、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三转轴、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底板、变换器、第三直齿轮、第二电动滑块、第四直齿轮、第四转轴和第五直齿轮;第一转轴与驱动电机的左侧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一转轴的后端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与第一转轴的前端进行固接;第二转轴与驱动电机的前端进行转动连接;第四锥齿轮和第五锥齿轮分别与第二转轴的左右两端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第三转轴与驱动电机的右侧进行转动连接;第六锥齿轮与第三转轴的后端进行固接;第七锥齿轮与第三转轴的前端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与第七锥齿轮相啮合;第二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各与相对应的一组动力回收组件中的第一锥齿轮相啮合;底板与后底盘的前端进行固接;变换器与底板顶端进行固接;变换器与位于驱动电机前端的蓄电池进行固接;第三直齿轮与第二转轴靠近第四锥齿轮一侧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块与变换器靠近第四锥齿轮一侧进行滑动连接;第四直齿轮通过转轴与第二电动滑块进行转动连接;在第二电动滑块远离第三直齿轮一侧,第四转轴与变换器的输入轴进行固接;第五直齿轮与第四转轴进行固接;第四直齿轮
的两侧分别与第三直齿轮和第五直齿轮相啮合;底板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风冷组件。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风冷组件,风冷组件包括有第三电动滑块、导风板、第五转轴、齿杆、传动转轴、传动杆和第六直齿轮;第三电动滑块的两端均与底板的内部进行滑动连接;导风板与第三电动滑块的顶端进行滑动连接;第五转轴与导风板的上方进行转动连接;齿杆与第三电动滑块顶端远离后底盘一侧进行固接;在第三电动滑块靠近变换器一侧,传动转轴与底板的顶端进行转动连接;两组传动杆分别与传动转轴的前后两侧进行固接;每组传动杆均与第五转轴进行传动连接;第六直齿轮与传动转轴远离后底盘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选择性动力接触电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有后底盘(5)、驱动电机(6)、左立柱(7)、左轮胎(8)、右立柱(9)和右轮胎(10);后底盘(5)的中部安装有驱动电机(6);左立柱(7)安装在后底盘(5)的左侧;左立柱(7)的左侧通过轮芯连接有左轮胎(8);右立柱(9)安装在后底盘(5)的右侧;右立柱(9)的右侧通过轮芯连接有右轮胎(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动力轴组件、动力回收组件和传送控制组件;驱动电机(6)的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组动力轴组件;位于驱动电机(6)左右两侧的动力轴组件分别通过轮芯可以带动左轮胎(8)和右轮胎(10)转动运行;两组动力回收组件靠近后底盘(5)的一端分别安装在驱动电机(6)的左右两侧;每组动力回收组件的另一端分别安装在左立柱(7)和右立柱(9)上;动力回收组件可以选择性吸收来自动力轴组件的动能;传送控制组件安装在后底盘(5)的前端;传送控制组件分别固定在驱动电机(6)的前端和两侧;传送控制组件的左右两侧各连接一组动力回收组件;传送控制组件可以将动力回收组件吸收的动能转换为电能;传送控制组件可将转换得到的电能通入驱动电机(6)中的蓄电池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选择性动力接触电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动力轴组件包括有传动半轴(101)、第一轴套(102)、第一齿环(103)、第二轴套(104)、第二齿环(105)、复位单元(106)、内防尘套(107)和外防尘套(108);两组动力轴组件中的传动半轴(101)靠近后底盘(5)的一端分别与驱动电机(6)左右两侧的输出轴进行固接;两组动力轴组件中的传动半轴(101)另一端分别通过轮芯与左轮胎(8)和右轮胎(10)进行固接;第一轴套(102)与传动半轴(101)靠近后底盘(5)的一侧进行固接;第一齿环(103)与第一轴套(102)进行固接;第二轴套(104)与传动半轴(101)远离后底盘(5)的一侧进行固接;第二齿环(105)与第二轴套(104)远离后底盘(5)的一侧进行固接;复位单元(106)与第二轴套(104)靠近后底盘(5)的一侧进行固接;传动半轴(101)的中部与动力回收组件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选择性动力接触电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动力回收组件包括有内球套转轴(201)、内万向球头(202)、花键轴(203)、第一锥齿轮(204)、固定板(205)、外轴(206)、复位弹簧(207)、第三轴套(208)、第一直齿轮(209)、第一固定环(210)、固定架(211)、第一电动滑块(212)、楔形块(213)、第四轴套(214)、第二固定环(215)、第二直齿轮(216)、外球头(217)和外球套转轴(218);内球套转轴(201)与驱动电机(6)的侧面进行转动连接;内万向球头(202)与内球套转轴(201)内部进行滑动连接;花键轴(203)与内万向球头(202)远离内球套转轴(201)的一端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204)与花键轴(203)靠近内球套转轴(201)一侧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204)与传送控制组件相连接;固定板(205)与第一锥齿轮(204)远离内球套转轴(201)一侧进行固接;外轴(206)与花键轴(203)中部进行滑动连接;复位弹簧(207)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205)和外轴(206)进行固接;外球头(217)与花键轴(203)远离内球套转轴(201)的一端进行固接;两组动力回收组件中的外球套转轴(218)分别与左立柱(7)和右立柱(9)的内侧进行转动连接;外球头(217)远离花键轴(203)一侧与外球套转轴(218)内部进行滑动连接;第三轴套(208)与外轴(206)靠近内球套转轴(201)一侧进行固接;第一直齿轮(209)与第三轴套(208)进行固接;第一固定环(210)与外轴(206)中部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固定环(210)的左右两端均与外轴(206)的凸块表面相接触;固定架(211)与第一固定环(210)靠近动力轴组件一侧进行固接;第一固定环(210)与位于后侧相对应的一组动力轴组件中的传动半轴(10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滑块(212)与固定架(211)靠近外球头(217)一侧进行滑动连接;楔形块(213)与第一电动滑
块(212)靠近外球头(217)一侧进行固接;楔形块(213)前端与第一固定环(210)靠近外球头(217)的一侧表面相接触;在外轴(206)中部共设有两组第一固定环(210)、固定架(211)、第一电动滑块(212)和楔形块(213);第四轴套(214)与外轴(206)靠近外球头(217)一侧进行固接;第二固定环(215)与第四轴套(214)远离外球头(217)一侧进行固接;第二直齿轮(216)与第四轴套(214)靠近外球头(217)一侧进行固接;第一直齿轮(209)的半径大于第二直齿轮(21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选择性动力接触电能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传送控制组件包括有第一转轴(301)、第二锥齿轮(302)、第三锥齿轮(303)、第二转轴(304)、第四锥齿轮(305)、第五锥齿轮(306)、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中邦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