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混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9847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混合方法。新风混合方法包括:获取空调装置的进新风状态和空调装置的导风板组件的运行模式;根据进新风状态控制导风板组件的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向运动或者异向运动;根据运行模式控制上导风板和/或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其中,运行模式包括上下扫风模式和停止扫风模式。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新风与回风的混合一致性较差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混合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风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混合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对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装置,为了提高回风的吹风距离,上、下扫风叶片处于上倾状态,以使吹出的回风向上流动。
[0003]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新风也向上流动,导致新风与回风混合效果较差,冬天使用时容易出现局部吹冷风、夏天使用时容易出现局部吹热风的现象,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混合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与回风的混合一致性较差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混合方法,包括:获取空调装置的进新风状态和空调装置的导风板组件的运行模式;根据进新风状态控制导风板组件的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向运动或者异向运动;根据运行模式控制上导风板和/或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其中,运行模式包括上下扫风模式和停止扫风模式。
[0006]进一步地,根据进新风状态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向运动或者异向运动的方法包括:若空调装置处于进新风状态,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异向运动;若空调装置处于未进新风状态,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向运动。
[0007]进一步地,在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向运动时,上导风板的扫风方式包括:步骤S11:在第一初始出风位置处沿第一方向S1转动第一角度θ1,以转动至第一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后,沿第一方向S1转动第二角度θ2,以转动至第二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后,沿第一方向S1转动第三角度θ3,以转动至第三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三预设时间后,沿第一方向S1转动第四角度θ4,以转动至第四出风位置处;间隔第四预设时间后,沿第二方向S2转动第四角度θ4,以转动至第三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五预设时间后,沿第二方向S2转动第三角度θ3,以转动至第二出风位置处;间隔第六预设时间后,沿第二方向S2转动第二角度θ2,以转动至第一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七预设时间后,沿第二方向S2转动第一角度θ1,以转动至第一初始出风位置处;重复步骤S11,直至导风板组件完成扫风或者导风板组件切换至停止扫风模式;其中,第一方向S1和第二方向S2的方向相反。
[0008]进一步地,在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向运动时,下导风板的扫风方式包括:步骤S21:在第二初始出风位置处沿第一方向S1转动第一角度θ1,以转动至第五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后,沿第一方向S1转动第二角度θ2,以转动至第六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后,沿第一方向S1转动第三角度θ3,以转动至第七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三预设时间后,沿第一方向S1转动第四角度θ4,以转动至第八出风位置处;间隔第四预设时间后,沿第二方向S2转动第四角度θ4,以转动至第七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五预设时间后,沿第二方向S2
转动第三角度θ3,以转动至第六出风位置处;间隔第六预设时间后,沿第二方向S2转动第二角度θ2,以转动至第五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七预设时间后,沿第二方向S2转动第一角度θ1,以转动至第二初始出风位置处;重复步骤S21,直至导风板组件完成扫风或者导风板组件切换至停止扫风模式;第一方向S1和第二方向S2的方向相反。
[0009]进一步地,在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异向运动时,上导风板的扫风方式包括:步骤S12:在第二出风位置处沿第二方向S2转动第二角度θ2,以转动至第一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七预设时间后,沿第二方向S2转动第一角度θ1,以转动至第一初始出风位置处;间隔第八预设时间后,沿第一方向S1转动第一角度θ1,以转动至第一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后,沿第一方向S1转动第二角度θ2,以转动至第二出风位置处;重复步骤S12,直至导风板组件完成扫风或者导风板组件切换至停止扫风模式;第一方向S1和第二方向S2的方向相反。
[0010]进一步地,在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异向运动时,下导风板的扫风方式包括:步骤S22:在第二出风位置处沿第一方向S1转动第三角度θ3,以转动至第三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三预设时间后,沿第一方向S1转动第四角度θ4,以转动至第四出风位置处;间隔第四预设时间后,沿第二方向S2转动第四角度θ4,以转动至第三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五预设时间后,沿第二方向S2转动第三角度θ3,以转动至第二出风位置处;重复步骤S22,直至导风板组件完成扫风或者导风板组件切换至停止扫风模式;第一方向S1和第二方向S2的方向相反。
[0011]进一步地,根据运行模式控制上导风板和/或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的方法包括:若空调装置处于进新风状态且导风板组件处于上下扫风模式,控制上导风板沿第二方向S2转动、控制下导风板沿第一方向S1转动;若空调装置处于进新风状态且导风板组件处于停止扫风模式,控制上导风板转动至第一出风位置处、控制下导风板转动至第三出风位置处。
[0012]进一步地,根据运行模式控制上导风板和/或下导风板的出风方向的方法包括:若空调装置处于未进新风状态且导风板组件处于上下扫风模式,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步沿第一方向S1或者第二方向S2转动;若空调装置处于未进新风状态且导风板组件处于停止扫风模式,控制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均转动至第一出风位置处。
[0013]进一步地,在上导风板处于第二出风位置处时,上导风板与水平面相互平行设置;在上导风板处于第一出风位置处时,上导风板与水平面之间所呈夹角大于或等于25
°
且小于等于45
°
;在上导风板处于第一初始出风位置处时,上导风板与水平面之间所呈夹角大于或等于50
°
且小于等于70
°
;在上导风板处于第三出风位置处时,上导风板与水平面之间所呈夹角大于或等于25
°
且小于等于45
°
;在上导风板处于第四出风位置处时,上导风板与水平面之间所呈夹角大于或等于50
°
且小于等于70
°

[0014]进一步地,在下导风板处于第六出风位置处时,下导风板与水平面相互平行设置;在下导风板处于第五出风位置处时,下导风板与水平面之间所呈夹角大于或等于25
°
且小于等于45
°
;在下导风板处于第二初始出风位置处时,下导风板与水平面之间所呈夹角大于或等于50
°
且小于等于70
°
;在下导风板处于第七出风位置处时,下导风板与水平面之间所呈夹角大于或等于25
°
且小于等于45
°
;在下导风板处于第八出风位置处时,下导风板与水平面之间所呈夹角大于或等于50
°
且小于等于70
°

[0015]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空调装置运行过程中,获取空调装置的进新风状态和空调装置的导风板组件的运行模式,根据进新风状态控制导风板组件的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同向运动或者异向运动,之后,再根据运行模式控制上导风板和/或下导风板的出风方
向,以确保从上导风板和/或下导风板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空调装置的进新风状态和所述空调装置的导风板组件(10)的运行模式;根据所述进新风状态控制所述导风板组件(10)的上导风板(11)和下导风板(12)同向运动或者异向运动;根据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上导风板(11)和/或所述下导风板(12)的出风方向;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上下扫风模式和停止扫风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进新风状态控制所述上导风板(11)和所述下导风板(12)同向运动或者异向运动的方法包括:若所述空调装置处于进新风状态,控制所述上导风板(11)和所述下导风板(12)异向运动;若所述空调装置处于未进新风状态,控制所述上导风板(11)和所述下导风板(12)同向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导风板(11)和所述下导风板(12)同向运动时,所述上导风板(11)的扫风方式包括:步骤S11:在第一初始出风位置处沿第一方向S1转动第一角度θ1,以转动至第一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后,沿所述第一方向S1转动第二角度θ2,以转动至第二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后,沿所述第一方向S1转动第三角度θ3,以转动至第三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三预设时间后,沿所述第一方向S1转动第四角度θ4,以转动至第四出风位置处;间隔第四预设时间后,沿第二方向S2转动所述第四角度θ4,以转动至所述第三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五预设时间后,沿所述第二方向S2转动所述第三角度θ3,以转动至所述第二出风位置处;间隔第六预设时间后,沿所述第二方向S2转动所述第二角度θ2,以转动至所述第一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七预设时间后,沿所述第二方向S2转动所述第一角度θ1,以转动至所述第一初始出风位置处;重复所述步骤S11,直至所述导风板组件(10)完成扫风或者所述导风板组件(10)切换至所述停止扫风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方向S1和所述第二方向S2的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导风板(11)和所述下导风板(12)同向运动时,所述下导风板(12)的扫风方式包括:步骤S21:在第二初始出风位置处沿第一方向S1转动第一角度θ1,以转动至第五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后,沿所述第一方向S1转动第二角度θ2,以转动至第六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后,沿所述第一方向S1转动第三角度θ3,以转动至第七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三预设时间后,沿所述第一方向S1转动第四角度θ4,以转动至第八出风位置处;间隔第四预设时间后,沿第二方向S2转动所述第四角度θ4,以转动至所述第七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五预设时间后,沿所述第二方向S2转动所述第三角度θ3,以转动至所述第六出
风位置处;间隔第六预设时间后,沿所述第二方向S2转动所述第二角度θ2,以转动至所述第五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七预设时间后,沿所述第二方向S2转动所述第一角度θ1,以转动至所述第二初始出风位置处;重复所述步骤S21,直至所述导风板组件(10)完成扫风或者所述导风板组件(10)切换至所述停止扫风模式;所述第一方向S1和所述第二方向S2的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导风板(11)和所述下导风板(12)异向运动时,所述上导风板(11)的扫风方式包括:步骤S12:在第二出风位置处沿第二方向S2转动第二角度θ2,以转动至第一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七预设时间后,沿所述第二方向S2转动第一角度θ1,以转动至所述第一初始出风位置处;间隔第八预设时间后,沿第一方向S1转动所述第一角度θ1,以转动至所述第一出风位置处;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后,沿所述第一方向S1转动所述第二角度θ2,以转动至所述第二出风位置处;重复所述步骤S12,直至所述导风板组件(10)完成扫风或者所述导风板组件(10)切换至所述停止扫风模式;所述第一方向S1和所述第二方向S2的方向相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佳才陈立伟高玉平王于曹钟万权刘继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