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播用通话装置,其由电源、主控器和受控对讲器组成,主控器和受控对讲器由音频电缆连通,它们分别设有话筒、话筒放大器、消侧音电路、接收放大器和受话器等。主控器中还设有若干单频信号发生器,其分别通过按键开关,经混合放大器与通话芯线相连,受控对讲器中还设有单频信号译码器,单频信号输入译码器,控制相应的电子开关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一个电缆通道上实现导播与多个播音者选择通话,连线简单,工作可靠。(*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话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广播电视导播用通话装置。我们知道,目前比较先进的导播用通话装置,所采用的技术一般为非均衡式双线通话技术。即主控器与各通话终端采用电缆线手拉手连接,连接器为卡侬插头。电缆线是电视台大量使用的一种通用型音频电缆,又称话筒线,内含二条芯线,外加屏蔽层。其中,一条芯线用于向各终端馈送由主控器提供的直流电源,另一条芯线用于双向传送话音,屏蔽层作为共同的地。由于主控器及所有的终端均挂在同一总线上,即一个通道上,因此,这种通话装置的特点是一呼百应,即主控器发出的呼叫,所有的终端均可听到,也就是说,主控器不能单独选择某个(或某几个)终端通话。在许多电视制作场合,要求必须具备选择通话功能。譬如,在新闻演播室,导播与演播室里的各个播音者就必须能够选择通话。显然,上述技术不能满足要求。要实现选择通话,一般采用多通道主控器,每个播音者占用一个通道、一个终端,有几个播音者就需要几个通道。主控器与各终端之间需用同等数量的话筒线来连接。这种结构,主控器与终端之间的电缆数量繁多,可靠性不高。另外,它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不宜在中小电视台推广。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可在一个电缆通道上实现导播与多个播音者选择通话的通话装置,从而简化设备间连线,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导播用通话装置,其由电源、主控器和受控对讲器组成,主控器和受控对讲器由音频电缆连通,它们分别设有话筒、话筒放大器、消侧音电路、接收放大器和受话器,其特征在于主控器中还设有若干单频信号发生器,其分别通过按键开关与混合放大器相连,经混合放大器与电缆线的通话芯线相连,受控对讲器中还相应地设有单频信号译码器,电缆线通话芯线中的单频信号经滤波电路输入单频信号译码器,单频信号译码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相应的电子开关,电子开关接在受控对讲器中耳机和接收放大器之间。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音频电缆线的一条芯线上除双向传送话音外,还传送由主控器至终端的控制信号,从而可实现选择通话。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一呼百应以及主控器与终端连线繁多的不足。只需一条话筒线便实现了导播与多个播音者之间的选择通话功能。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可靠性高,适用于各类电视台、电教中心、广播电台等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组成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单频信号发生器及混合放大器电路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单频信号译码器及相关电路连接示意图。从图1中可看出,一种导播用通话装置,其由电源POWER、主控器A、受控对讲器B组成。主控器位于导控室,受控对讲器位于演播室。主控器和受控对讲器由一音频电缆线连接,连接器为卡侬插头。电源连接于电缆线的芯线5,向主控器和受控对讲器馈送电源。本技术主控器中设有鹅颈式话筒MIC1、话筒放大器1、接收放大器2、消侧音电路3、扬声器SPK,受控对讲器中设有微型话筒MIC2、话筒放大器8、接收放大器9、消侧音电路10、若干受话器耳机EAR1、EAR2、EAR3等。电缆线的芯线5是电源线,芯线6用于主控器与受控对讲器之间双向传送声音,是通话芯线,屏蔽层7作为共同的地。导播话音由MIC1拾取,经放大器1放大后,由芯线6传至受控对讲器,经消侧音电路10,接收放大器9至耳塞EAR1、EAR2、EAR3,供播音者收听。消侧音网络3使导播自己的声音不能在扬声器SPK里传出,避免了自激啸叫。播音者跟导播通话与上述过程类似。上述各组成及连接与现有技术相同,此不赘述。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本技术主控器中增加了若干个单频信号发生器OSC1、OSC2、OSC3等,它们以不同频率的单频信号代表不同的控制指令。各单频信号分别经按键K1、K2、K3与混合放大器4相连,经混合放大器4送上芯线6,与话音信号一起传送。由于所有单音的频率均在人耳可听频率范围(20-20000Hz)之外,即使它们进入接收放大器,也不会被人耳听到。本技术受控对讲器中还设有单频信号译码器12,其输入端连接有滤波电路11,输出端连接有相应的电子开关SW1、SW2、SW3。电子开关分别接在受控对讲器中耳机和接收放大器之间。单频信号经滤波电路11送至单频信号译码器12,译码器根据不同频率的信号,控制相应的电子开关闭合,达到选择通话的目的。滤波电路11采用常见的通用电路,用来滤除话音信号,避免其对单频控制信号的干扰而引起电子开关误动作。图2是本技术单频信号发生器及混合放大器电路连接示意图。OSC1、OSC2、OSC3组成相同,仅以OSC1为例加以说明。从图2中可看出,单频信号发生器OSC1由运算放大器A1、电阻R1、R2、电容C1、C2组成,是典型的文氏电桥振荡器,输出频率为f1的单频信号。为确保频率稳定,R1、R2选用精密金属膜电阻,C1、C2选用绦纶电容。混合放大器4由运算放大器A2、电阻R3、R4、R5、R6组成。C3、C4为耦合电容,K1、K2、K3为按键开关。混合后的多个单频信号经C4耦合至图1的通话芯线6。运算放大器A1、A2型号为AN4558。图3是本技术单频信号译码器及相关电路连接示意图。从图3中可看出,滤波电路11由运算放大器A3、电阻R7、R8、R9、电容C5、C6组成,它是一个无限增益多路反馈带通滤波器。它的作用是滤除话音信号,让单频控制信号通过。运算放大器A3型号为AN4558。本技术单频信号译码器设有多路,仅以其中一路加以介绍。单频信号译码器设有集成电路IC1、IC2等。IC1(LM567)为单频锁相环译码集成电路。可调电位器VR1、电容C10决定IC1内部压控振荡器的中心频率。C8为输出滤波网络电容,C9为环路低通滤波电容,C9决定锁相环路的捕捉带宽,电容值越大,环路带宽越窄。③脚是信号输入端,C7为耦合电容。⑧脚是逻辑输出端。R10为上拉电阻。无单频信号f1输入时,⑧脚保持高电平,指示灯LED1灭;当③脚有频率为f1的单频信号输入时,经IC1解调检测,⑧脚输出低电平,指示灯LED1亮,经过反相器IC2(CD4069)反相后,控制电子开关SW1(CD4066)闭合。IC1的捕捉带宽应综合考虑,太宽了,容易将邻近的单频信号检测出来,产生误动作;太窄了,主控器一侧的单频信号发生器频率稍有漂移,就可能检测不到,使控制失灵。以上所述是一种常见的单频信号译码器,其余各路单频信号译码器组成原理相同,用于控制相应电子开关工作。不在详述。本技术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导播想跟1号播音者通话,只需闭合按键K1,则单频信号发生器OSC1产生的单音f1,经芯线6传到受控对讲器中单频信号译码器12,译码器输出端相应引脚输出高电平,控制电子开关SW1闭合,于是1号播音者通过耳塞EAR1就可听到导播的声音,其它播音者听不到。导播如果想同某几个播音者(如1号、3号播音者)同时通话,可分别按下K1、K3,译码器收到单音f1、f3后,相应引脚输出高电平,控制电子开关SW1、SW3闭合,于是1号、3号播音者分别通过耳塞EAR1、EAR3听到导播的声音。其它播音者听不到。通话完毕,断开主控器上的按键,如K1,则无单音f1输入至译码器,于是译码器相应引脚变为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播用通话装置,其由电源、主控器和受控对讲器组成,主控器和受控对讲器由音频电缆连通,它们分别设有话筒、话筒放大器、消侧音电路、接收放大器和受话器,其特征在于主控器中还设有若干单频信号发生器,其分别通过按键开关与混合放大器相连,经混合放大器与电缆线的通话芯线相连,受控对讲器中还相应地设有单频信号译码器,电缆线通话芯线中的单频信号经滤波电路输入单频信号译码器,单频信号译码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相应的电子开关,电子开关接在受控对讲器中耳机和接收放大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海波,吴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电视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