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及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3569071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及终端,在变电站的生产阶段中,考虑到设备及材料的用量难以获取,因此使用变电站的设备参数,根据设备参数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间接计算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能够提高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计算的准确性;在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中,通过计算输配电损失和燃料消耗,能够得到运行和维护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在变电站的废弃回收阶段,根据设备及材料所消耗的基础材料及其回收比例,能够准确计算出废弃回收的碳排放量。因此,结合上述计算到的四个阶段的碳排放量,能够计算出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提升变电站碳排放量测算的准确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及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排放计算
,特别涉及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及终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低碳(Low Carbon)的概念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它逐渐从社会经济层面延伸至城市、社区和建筑等物质空间层面,碳排放的计算、控制与预测逐渐引起广泛重视。
[0003]目前建筑行业已提出相应的碳排放计算方法,然而对于电力行业而言,变电站建设、运行、回收等环节均对碳排放有所影响,影响因素众多,如何权衡关联因素、选取目标数值,如何准确计算变电站碳排放是亟需攻克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及终端,能够提升变电站碳排放量测算的准确性。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包括步骤:
[0007]在变电站的设备及材料生产阶段,获取变电站设备的设备参数,根据所述设备参数建立设备参数线性回归模型,根据所述设备参数线性回归模型间接计算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
[0008]在变电站的施工建设阶段,根据所需的资源和对应的使用量计算施工建设的碳排放量;
[0009]在变电站的运行维护阶段,根据输配电损失和燃料消耗计算运行维护的碳排放量;
[0010]在变电站的废弃回收阶段,根据设备及材料所消耗的基础材料及其回收比例,计算废弃回收的碳排放量;
[0011]累加所述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所述施工建设的碳排放量、所述运行维护的碳排放量以及所述废弃回收的碳排放量,得到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
[001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
[0013]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0014]在变电站的设备及材料生产阶段,获取变电站设备的设备参数,根据所述设备参数建立设备参数线性回归模型,根据所述设备参数线性回归模型间接计算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
[0015]在变电站的施工建设阶段,根据所需的资源和对应的使用量计算施工建设的碳排放量;
[0016]在变电站的运行维护阶段,根据输配电损失和燃料消耗计算运行维护的碳排放
量;
[0017]在变电站的废弃回收阶段,根据设备及材料所消耗的基础材料及其回收比例,计算废弃回收的碳排放量;
[0018]累加所述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所述施工建设的碳排放量、所述运行维护的碳排放量以及所述废弃回收的碳排放量,得到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变电站的生产阶段中,考虑到设备及材料的用量难以获取,因此使用变电站的设备参数,根据设备参数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间接计算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能够提高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计算的准确性;在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中,通过计算输配电损失和燃料消耗,能够得到运行和维护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在变电站的废弃回收阶段,根据设备及材料所消耗的基础材料及其回收比例,能够准确计算出废弃回收的碳排放量。因此,结合上述计算到的四个阶段的碳排放量,能够计算出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提升变电站碳排放量测算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终端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0023]标号说明:
[0024]1、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终端;2、存储器;3、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6]请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包括步骤:
[0027]在变电站的设备及材料生产阶段,获取变电站设备的设备参数,根据所述设备参数建立设备参数线性回归模型,根据所述设备参数线性回归模型间接计算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
[0028]在变电站的施工建设阶段,根据所需的资源和对应的使用量计算施工建设的碳排放量;
[0029]在变电站的运行维护阶段,根据输配电损失和燃料消耗计算运行维护的碳排放量;
[0030]在变电站的废弃回收阶段,根据设备及材料所消耗的基础材料及其回收比例,计算废弃回收的碳排放量;
[0031]累加所述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所述施工建设的碳排放量、所述运行维护的碳排放量以及所述废弃回收的碳排放量,得到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
[0032]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变电站的生产阶段中,考虑到设备及材料的用量难以获取,因此使用变电站的设备参数,根据设备参数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间接计算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能够提高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计算的准确性;在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中,通过计算输配电损失和燃料消耗,能够得到运行和维护过程中的
碳排放量;在变电站的废弃回收阶段,根据设备及材料所消耗的基础材料及其回收比例,能够准确计算出废弃回收的碳排放量。因此,结合上述计算到的四个阶段的碳排放量,能够计算出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提升变电站碳排放量测算的准确性。
[0033]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设备参数建立设备参数线性回归模型:
[0034]根据所述设备参数建立设备参数矩阵X:
[0035][0036]式中,x
i
=(x
i1
;x
i2


;x
iif
),i∈m,x
i
表示变电站设备参数,所述设备参数包括设备的性能参数、外观参数和属性参数,m表示变电站设备碳排放数据的组数,if表示每组的属性个数;
[0037]令x

i
=(x
i
,1),得到线性回归模型f(x

i
)=x

iT
(X
T
X)
‑1X
T
E
pi

[0038]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备参数建立矩阵和线性回归模型,便于借助多元线性回归算法进行变电站设备的碳排放预测。
[0039]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设备参数线性回归模型间接计算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包括:
[0040]计算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
[0041][0042]式中,ne表示变电站内的设备数量。
[0043]由上述描述可知,根据设备参数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间接计算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能够提高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计算的准确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在变电站的设备及材料生产阶段,获取变电站设备的设备参数,根据所述设备参数建立设备参数线性回归模型,根据所述设备参数线性回归模型间接计算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在变电站的施工建设阶段,根据所需的资源和对应的使用量计算施工建设的碳排放量;在变电站的运行维护阶段,根据输配电损失和燃料消耗计算运行维护的碳排放量;在变电站的废弃回收阶段,根据设备及材料所消耗的基础材料及其回收比例,计算废弃回收的碳排放量;累加所述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所述施工建设的碳排放量、所述运行维护的碳排放量以及所述废弃回收的碳排放量,得到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设备参数建立设备参数线性回归模型:根据所述设备参数建立设备参数矩阵X:式中,x
i
=(x
i1
;x
i2


;x
iif
),i∈m,x
i
表示变电站设备参数,所述设备参数包括设备的性能参数、外观参数和属性参数,m表示变电站设备碳排放数据的组数,if表示每组的属性个数;令x

i
=(x
i
,1),得到线性回归模型f(x

i
)=x

iT
(X
T
X)
‑1X
T
E
p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设备参数线性回归模型间接计算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包括:计算设备及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式中,ne表示变电站内的设备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输配电损失和燃料消耗计算运行维护的碳排放量包括:计算输配电损失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碳排放量,得到第一运行维护碳排放量;计算六氟化硫设备泄露产生的碳排放量,得到第二运行维护碳排放量;结合运维团队的运维次数、距离以及使用的燃料,计算燃料消耗的碳排放量,得到第三运行维护碳排放量;累加第一运行维护碳排放量、第二运行维护碳排放量和第三运行维护碳排放量,得到运行维护的碳排放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设备及材料所消耗的基础材料及其回收比例,计算废弃回收的碳排放量包括:计算设备及材料回收的碳排放量:
式中,m
i
表示第i种设备或材料的数量,M
ij
表示第i中设备或材料中第j种基础材料的用量,ηr
j
表示第j种基础材料的回收率,C
j
表示第j种基础材料的碳排放因子,ne表示变电站内的设备数量,mm表示变电站内的设备所需的基础材料数量。6.一种变电站碳排放量的计算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卓琳王春丽陈晓敏张娜陈熙隆王亮黄靖高献郑洁云张章煌施莹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