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浸式复合蛇管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85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浸式复合蛇管换热器,包括顶板、折流筒,折流筒顶部与顶板焊接、底部与底板设置有空隙,顶板、折流筒、外筒、底板之间构成外热交换腔,折流筒外部固定有第一蛇管,第一蛇管一端与连通管一端密封连通,另一端穿过外筒与第三接管密封连通;顶板、外筒、底板焊接构成换热器主体,第二接管焊接在外筒上并与外筒构成连通结构,底板上焊接有内筒,内筒顶部与顶板留有空隙,底板上还焊接有第四接管,第四接管与内筒连通,内筒与底板之间构成内热交换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内部采用内筒和折流筒独特结构设计,构成了内热交换腔和外热交换腔两个部分,使流体在换热器内进行更多的循环,可与蛇管充分进行换热。可与蛇管充分进行换热。可与蛇管充分进行换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浸式复合蛇管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沉浸式复合蛇管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0003]现有的蛇管式换热塔或换热器结构比较单一,在对内部流体进行热交换时时,热量传递效果不佳,不利于高效的生产需要。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有时候需要将设备尺寸制作很大,这样对于场地较小的现场很那满足要求。进过检索,目前尚缺少能够迅速进行热交换且结构较小的蛇管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设计一种能满足更高效率的降温蛇管换热器,使被热交换的流体可被另一种流体快速热交换,能减少对蛇管换热器的尺寸要求,同时,便于清洁和切换换热流体。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沉浸式复合蛇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折流筒、外筒、第一蛇管、内筒、连通管、底板、第二蛇管,所述折流筒顶部与顶板焊接、底部与底板设置有空隙,顶板、折流筒、外筒、底板之间构成外热交换腔,所述折流筒外部固定有第一蛇管,第一蛇管一端与连通管一端密封连通,另一端穿过外筒与第三接管密封连通;
[0009]所述顶板、外筒、底板焊接构成换热器主体,第二接管焊接在外筒上并与外筒构成连通结构,所述底板上焊接有内筒,内筒顶部与顶板留有空隙,底板上还焊接有第四接管,第四接管与内筒连通,内筒与底板之间构成内热交换腔,所述内筒内部设置有第二蛇管,第二蛇管一端穿过顶板与第一接管密封连通,另一端穿过内筒与连通管另一端密封连通。
[0010]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内热交换腔下端的底板上设置有第二放液管,外热交换腔下端的底板设置有第一放液管,两个放液管用于清洁换热器内部或更换液体。
[0011]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底板底部焊接有至少三根底脚支撑。
[0012]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折流筒顶部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用于平衡外热交换腔与内热交换腔内部气压。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沉浸式复合蛇管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产品内部采用内筒和折流筒独特结构设计,构成了内热交换腔和外
热交换腔两个部分,使流体在换热器内进行更多的循环,可与蛇管充分进行换热。
[0016]2、本技术产品的第一蛇管、第二蛇管在连通管作用下,分别置于内热交换腔和外热交换腔,可充分换热。
[0017]3、本技术产品折流筒顶部设置有排气孔,便于平衡外热交换腔与内热交换腔内部气压,保证更好的流体换热效果。
[0018]4、本技术产品内热交换腔下端底板设置有第二放液管,外热交换腔下端底板设置有第一放液管,两个放液管便于清洁换热器内部或更换液体。
[0019]5、本技术产品结构简单,且占地面积小,便于加工制造和推广,双换热腔和两组蛇管的结构设,改善了传统热交换缓慢的问题,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局部剖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俯视半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主视剖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图4中C

C视图;
[0025]其中,1、顶板,2、折流筒,3、第一接管,4、第二接管,5、第三接管,6、外筒,7、第一蛇管,8、内筒,9、连通管,10、第一放液管,11、第二放液管,12、第四接管,13、底板,14、底脚支撑,15、外热交换腔,16、内热交换腔,17、第二蛇管,18、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

5所示,顶板1、外筒6、底板13焊接构成换热器主体,第二接管4焊接在外筒6上,并与内部连通;第四接管12焊接在底板13上,并与内部连通,底板13上焊接有内筒8,内筒8顶部与顶板1留有空隙,便于流体流动,内筒8与底板13之间构成内热交换腔16,便于流体与第二蛇管17进行热交换。
[0028]折流筒2顶部与顶板1焊接,底部与底板13留有空隙,便于流体流动,也便于安装连通管9,顶板1、折流筒2、外筒6、底板13之间构成外热交换腔15,便于流体与第一蛇管7进行热交换,折流筒2顶部设置有排气孔18,便于平衡外热交换腔15与内热交换腔16内部气压,保证更好的流体换热效果。
[0029]内筒8内部设置有第二蛇管17,第二蛇管17一端穿过顶板1与第一接管3密封连通,另一端穿过内筒8与连通管9一端密封连通;折流筒2外部固定有第一蛇管7,第一蛇管7一端与连通管9另一端密封连通,另一端穿过外筒6与第三接管5密封连通。
[0030]流体A从第四接管12的A1端进入到内筒8内部,随着液面不断升高,流体A充满内热交换腔16并与第二蛇管17进行初步的热交换,流体A从底端向上不断加入,然后再从内筒8顶部溢出到内筒8和折流筒2之间,流体在折流筒2底部流出,进入到折流筒2、外筒6之间的
外热交换腔15内部,与第一蛇管7进行二次热交换,最后,流体A在外热交换腔15顶部第二接管4的A2端流出。
[0031]流体B从第一接管3的B1端进入到第二蛇管17,在内热交换腔16内与流体A进行初步热交换,再从连通管9进入到第一蛇管7内部与外热交换腔15内的流体A进行再次热交换,最后从第三接管5的B2端流出。
[0032]底板13底部焊接有底脚支撑14,底板13设置有第一放液管10、第二放液管11,第一放液管10设置在外热交换腔15下端,第二放液管11设置在内热交换腔16下端,两个放液管便于清洁换热器内部或更换液体。
[0033]具体实施过程:
[0034]1、流体A从第四接管12的A1端进入到内筒8内部,随着液面不断升高,流体A充满内热交换腔16并与第二蛇管17进行初步的热交换。
[0035]2、流体A从底端向上不断加入,然后再从内筒8顶部溢出到内筒8和折流筒2之间,流体在折流筒2底部流出,进入到折流筒2、外筒6之间的外热交换腔15内部,与第一蛇管7进行二次热交换;最后,流体A在外热交换腔15顶部第二接管4的A2端流出。
[0036]3、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浸式复合蛇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折流筒(2)、外筒(6)、第一蛇管(7)、内筒(8)、连通管(9)、底板(13)、第二蛇管(17),所述折流筒(2)顶部与顶板(1)焊接、底部与底板(13)设置有空隙,顶板(1)、折流筒(2)、外筒(6)、底板(13)之间构成外热交换腔(15),所述折流筒(2)外部固定有第一蛇管(7),第一蛇管(7)一端与连通管(9)一端密封连通,第一蛇管(7)另一端穿过外筒(6)与第三接管(5)密封连通;所述顶板(1)、外筒(6)、底板(13)焊接构成换热器主体,第二接管(4)焊接在外筒(6)上并与外筒(6)构成连通结构,所述底板(13)上焊接有内筒(8),内筒(8)顶部与顶板(1)留有空隙,底板(13)上还焊接有第四接管(12),第四接管(12)与内筒(8)连通,内筒(8)与底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可申盛帅叶景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诺化工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