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冻型板式换热装置及空气源热泵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884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冻型板式换热装置及空气源热泵,包括:板式换热器,具有位于底部的入水口位于顶部的出水口;三通连接件,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以及第三接头,所述第一接头连接所述出水口,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水泵,所述第三接头连接排水阀;电加热丝,缠绕于所述三通连接件外壁,用于加热所述三通连接件。机组运行时,水泵开启,通过三通连接件向入水口注水;机组停运时,水泵关闭,排水阀开启,通过排水阀可将板式换热器内的积水排出,避免板式换热器中积水冻结膨胀而将板式换热器撑裂。同时,本方案还在三通连接件外壁缠绕了电加热丝,在启动运行机组前,可先打开打开电加热丝为三通连接件加热,使三通连接件中的积冰融化,确保水路通畅。确保水路通畅。确保水路通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冻型板式换热装置及空气源热泵


[0001]本申请涉及热泵
,尤其涉及一种防冻型板式换热装置及空气源热泵。

技术介绍

[0002]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现有的空气源热泵的水路和冷媒路的热交换一般在板式换热器中进行,且一般把板式换热器与主机设计成一体式并安装于室外,在机组停运时,需通过排水阀将板式换热器中存留的积水排出。然而,由于结构限制,在多数情况下,位于低点的管路中的水难以完全排光,当管路中的积水冻结后将造成管路堵塞,影响下一次运行时水路的流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冻型板式换热装置及空气源热泵,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方面,提供一种防冻型板式换热装置,包括:
[0006]板式换热器,具有位于底部的入水口位于顶部的出水口;
[0007]三通连接件,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以及第三接头,所述第一接头连接所述出水口,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水泵,所述第三接头连接排水阀;
[0008]电加热丝,缠绕于所述三通连接件外壁,用于加热所述三通连接件。
[0009]可选的,所述板式换热器上贴附有电加热膜。
[0010]可选的,所述电加热膜贴附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下半部区域。
[0011]可选的,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板和套设于所述换热板外的外壳,所述电加热膜贴附于所述换热板的侧壁,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允许所述电加热膜的电线过线的接线槽口。
[0012]可选的,所述入水口连接有带有外螺纹的中间连接筒,所述第一接头外套设有连接螺母,所述第一接头抵接所述中间连接筒的端部,同时所述连接螺母与所述中间连接筒螺纹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入水口的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三接头的内孔的最低点不高于所述中间连接筒的内孔的最低点。
[0014]可选的,所述三通连接件包括第一管部、第二管部以及第三管部,所述第一管部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接头,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部的中部;所述第二管部的上端形成所述第二接头,下端连接所述第三管部;所述第三管部远离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三接头。
[0015]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包括上述的防冻型板式换热装置。
[0016]可选的,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包括底盘和竖立于所述底盘上的中隔板,所述机箱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部连接所述底盘,侧部连接所述中隔板,所述板式换热器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2]如图2

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冻型板式换热装置,包括板式换热器1、三通连接件2和电加热丝5。
[0033]板式换热器1具有位于底部的入水口13位于顶部的出水口14;
[0034]三通连接件2包括第一接头21、第二接头22以及第三接头23,所述第一接头21连接所述出水口14,所述第二接头22连接水泵3,所述第三接头23连接排水阀;
[0035]电加热丝5缠绕于所述三通连接件2外壁,用于加热所述三通连接件2。
[0036]工作时,水泵3为水路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源,在水泵3的驱动下,水经过第二接头22和第一接头21后,从板式换热器1底部的入水口13进入板式换热器1中,在板式换热器1内自下而上流动,与相邻腔室的冷媒换热,经过加热的循环水则通过顶部的出水口14流出板式换热器1以供使用。当机组停止运行后,管路和板式换热器1中尚存满积水,为防止积水结冰膨胀将管路和板式换热器1撑裂,在停运后需将板式换热器1中的积水排出。
[0037]故,本方案在位于板式换热器1底部的入水口13处连接了三通连接件2,三通连接件2的第二接头22和第三接头23分别连接水泵3和排水阀,如此可实现水泵3与入水口13的连接,还可实现机组停运后的排水功能。具体的,当机组停运时,水泵3关闭后,可打开排水阀,在重力作用下,板式换热器1中的积水将从底部的入水口13流向三通连接件2,并经三通连接件2所连接的排水阀排出。
[0038]为确保停运后水泵3中的的积水也能排出,水泵3宜设置于三通连接件2的上方。为方便水泵3与三通连接件2之间的连接,同时减少三通连接件2内的积水,第二接头22的接口宜朝上设置。
[0039]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三通连接件2与板式换热器1、水泵3以及排水阀等各设备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管路或中间连接件进行间接连接。
[0040]此外,由于结构限制,通过排水阀的排水可能无法完全将三通连接件2中的积水完全排干,而三通连接件2积水结冰后势必造成管路堵塞,影响下一次运行时循环水的流通。为此,本方案还在三通连接件2外壁缠绕了电加热丝5,在启动运行机组前,可先打开打开电加热丝5为三通连接件2加热,使三通连接件2中的积冰融化,确保水路通畅。
[0041]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三通连接件2和电加热丝5外包覆有保温棉,可减少电加热丝5热量的散发,提高为三通连接件2的制热的效率。
[0042]另外,板式换热器1中的通水腔的最低点一般会比入水口13的最低点低,故一般情况下无法通过排水阀完全将板式换热器1中的积水完全排光,当板式换热器1中存在结冰时,同样也会阻碍下次运行机组时循环水的流通。
[004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方案中,所述板式换热器1上贴附有电加热膜6。
[0044]同样,在启动机组运行前,可先将电加热膜6通电,利用电加热膜6的加热使板式换热器1中的积冰快速融化,进而避免积冰阻碍循环水流通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本方案所涉及的电加热丝5以及电加热膜6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直接将其应用到本方案
中。
[0045]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膜6贴附于所述板式换热器1的下半部区域。
[0046]具体的,当机组停运排水后,仅板式换热器1底部存留有少量积水,故在再次启运时,也只是板式换热器1底部有少量结冰,只需对板式换热器1的底部进行加热便可。本方案只在电加热膜6的下半部区域设置电加热膜6,可减少电加热膜6的设置面积,既节约成本,又降低其功耗,减少能源浪费。进一步的,电加热膜6设置于板式换热器1的入水口13高度以下的区域。
[0047]结合图2

4,所述板式换热器1包括换热板11和套设于所述换热板11外的外壳12,所述电加热膜6贴附于所述换热板11的侧壁,所述外壳12上开设有允许所述电加热膜6的电线过线的接线槽口12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冻型板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式换热器(1),具有位于底部的入水口(13)位于顶部的出水口(14);三通连接件(2),包括第一接头(21)、第二接头(22)以及第三接头(23),所述第一接头(21)连接所述出水口(14),所述第二接头(22)连接水泵(3),所述第三接头(23)连接排水阀;电加热丝(5),缠绕于所述三通连接件(2)外壁,用于加热所述三通连接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冻型板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1)上贴附有电加热膜(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冻型板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膜(6)贴附于所述板式换热器(1)的下半部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冻型板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1)包括换热板(11)和套设于所述换热板(11)外的外壳(12),所述电加热膜(6)贴附于所述换热板(11)的侧壁,所述外壳(12)上开设有允许所述电加热膜(6)的电线过线的接线槽口(12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冻型板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13)连接有带有外螺纹的中间连接筒(15),所述第一接头(21)外套设有连接螺母(211),所述第一接头(21)抵接所述中间连接筒(15)的端部,同时所述连接螺母(211)与所述中间连接筒(15)螺纹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一接头(21)和所述入水口(13)的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冻型板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头(23)的内孔的最低点不高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尚辉蔡远登雷朋飞张利李建铭冯永佳谢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