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874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3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涉及建筑排水工程的领域,其包括建筑主体、设于所述建筑主体顶部的排水天沟、连接于所述排水天沟两端的雨水管,所述雨水管的落水口处连接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靠近底部的一侧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与所述建筑主体之间连接有输水管,所述集水箱内设有用于净化雨水的净化组件。本申请具有充分收集雨水,并将雨水经过净化处理后重新用于建筑用水中,有效节约资源,提高环保性。提高环保性。提高环保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排水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0003]目前,建筑排水系统按照污废水性质可分为粪便污水排水系统、生活废水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生产污水排水系统、生产废水排水系统以及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其中建筑中的污水和废水可以何用一套排水管道系统排出,屋面雨水宜设置独立排水系统,迅速及时将雨水排至室外雨水管渠或地面。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雨水属于可回收利用资源,将雨水收集后进行过滤、净化可以用于建筑用水,较为节能环保,但目前直接将雨水排出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比较浪费资源,对此需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直接将雨水排出,较为浪费资源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包括建筑主体、设于所述建筑主体顶部的排水天沟、连接于所述排水天沟两端的雨水管,所述雨水管的落水口处连接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靠近底部的一侧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与所述建筑主体之间连接有输水管,所述集水箱内设有用于净化雨水的净化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屋面的雨水通过排水天沟汇流,然后将雨水排流至雨水管内排出建筑主体,排出的雨水再通过集水箱可以收集,且雨水收集至集水箱内后,最后通过净化组件过滤、净化处理后可以通过抽水泵将净化完较为干净的水抽出,并通过输水管输送至建筑主体内重复利用,有效节约资源,节能环保。
[0009]可选的,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净化件和过滤件,所述净化件包括絮凝储罐和排放管,所述絮凝储罐设于所述集水箱顶部,所述排放管一端与所述絮凝储罐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集水箱内,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集水箱内。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絮凝罐可以存储絮凝剂,然后再通过排放管向集水箱内添加絮凝剂,使得絮凝剂于雨水混合反应,从而可以有效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使悬浮在雨水中的杂质可以凝结成絮体,从而将的雨水排放出来循环使用时,可以转变为较为干净的水,有效提高雨水利用率,增加适用性。
[0011]可选的,所述过滤件包括过滤网和用于清理所述过滤网的清理件,所述过滤网设于所述集水箱内并靠近所述集水箱底部,所述清理件连接于所述过滤网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过滤网可以有效过滤絮体,使得雨水经过净化后产生的絮体可以沉降在过滤网上,后续再通过清理件对过滤网进行清理,有效减少絮体堆积,影响雨水处理的情况,继而可以提高雨水的质量,增加环保效果。
[0013]可选的,所述清理件包括推污板以及挡板,所述集水箱侧壁靠近所述过滤网开设有落料口,所述挡板转动连接于所述落料口处,所述集水箱上设有用于锁紧所述挡板的锁紧件,所述推污板滑动连接于所述过滤网上,且所述集水箱与所述落料口相对的一侧壁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推污板滑动的驱动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推污板和挡板,通过驱动件驱动推污板再过滤网上滑动,从而可以有效将过滤网上的絮体从落料口处清理干净,挡板通过锁紧件固定则可以有效将落料口密封住,使得集水箱可以正常收集雨水,操作简单,节能方便。
[0015]可选的,所述过滤网设置为双层过滤网,所述双层过滤网之间填充有活性炭。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过滤网设置为双层过滤网可以有效增加过滤效果,且填充的活性炭还可以吸附色度和气味,继而可以有效提高雨水处理质量,使得雨水回收利用更适用,增加环保性。
[0017]可选的,所述集水箱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竖直伸入所述集水箱内,所述集水箱顶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动力件,所述转轴上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有清理刷,所述清理刷与所述集水箱的内壁抵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动力件驱动转轴转动,可以有效带动连接在转轴上的连接杆转动,继而使得清理刷可以对集水箱的内壁进行清理,减少集水箱内壁黏附杂质影响水质的情况,且转轴和连接杆转动,还可以加速絮凝剂与雨水的混合,使得雨水的净化效率更高,操作简便。
[0019]可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转杆,所述转杆一端与所述集水箱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为活动端,所述转杆的活动端与所述挡板相抵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转杆可以有效将挡板板锁紧,继而使得挡板可以有效将落料口密封住,减少出现渗水的情况,增加集水箱实用性。
[0021]可选的,所述挡板的周侧连接有密封垫。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密封垫可以提高挡板与落料口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减少出水渗水的情况。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排水天沟可以对建筑屋面的雨水进行汇流,然后再通过雨水管将雨水输送至集水箱内,通过集水箱可以有效对雨水进行收集,最后通过集水箱内的净化组件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经过净化处理的雨水最后排出时变为较为干净的水,然后启用抽水泵将雨水通过输水管传输至建筑主体内循环使用,有效节约资源;
[0025]2.设置的絮凝储罐和排放管,通过排放管可以将絮凝储罐内储存的絮凝剂添加到集水箱内,使得絮凝剂与雨水进行混合反应,继而使得雨水中悬浮的杂质可以形成絮体沉降,雨水转变为较为干净的水排水,且基于BIM技术,工作人员可以模拟絮凝剂添加量,以便于规划后期雨水,有效提高雨水净化处理效率,十分节能。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集水箱内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建筑主体;10、排水天沟;100、雨水篦子;11、雨水管;2、集水箱;20、溢流口;21、连接管;22、滤网;3、抽水泵;30、输水管;4、絮凝储罐;40、排放管;5、过滤网;50、活性炭;6、推污板;60、落料口;61、驱动件;7、挡板;70、密封垫;8、转杆;9、转轴;90、动力件;91、连接杆;92、清理刷。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建筑主体1、设于建筑主体1顶部的排水天沟10、连接于排水天沟10两端的雨水管11,本实施例中,建筑主体1屋面的雨水可以通过排水天沟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主体(1)、设于所述建筑主体(1)顶部的排水天沟(10)、连接于所述排水天沟(10)两端的雨水管(11),所述雨水管(11)的落水口处连接有集水箱(2),所述集水箱(2)靠近底部的一侧连接有抽水泵(3),所述抽水泵(3)与所述建筑主体(1)之间连接有输水管(30),所述集水箱(2)内设有用于净化雨水的净化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净化件和过滤件,所述净化件包括絮凝储罐(4)和排放管(40),所述絮凝储罐(4)设于所述集水箱(2)顶部,所述排放管(40)一端与所述絮凝储罐(4)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集水箱(2)内,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集水箱(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包括过滤网(5)和用于清理所述过滤网(5)的清理件,所述过滤网(5)设于所述集水箱(2)内并靠近所述集水箱(2)底部,所述清理件连接于所述过滤网(5)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件包括推污板(6)以及挡板(7),所述集水箱(2)侧壁靠近所述过滤网(5)开设有落料口(60),所述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杰陈安东谭亮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鸿晟诚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