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体带三个分支的覆膜支架血管组合装置,包括两个人工血管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体带三个分支的覆膜支架血管组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植入血管领域,涉及一种可用于重建主动脉弓部及三个分支的覆膜支架血管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3]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是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的严重病变,不积极治疗自然致残率、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外伤发病率的增高,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目前对此采用主动脉腔内支架修复术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便。但累及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主动脉弓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一直是该治疗技术的难点。为了保证支架在主动脉内的牢固固定,同时防止血流从支架的近心端或远心端渗漏到支架外,目前使用的主动脉血管支架近心端及远心端需要至少15mm的锚定区。当胸主动脉瘤或动脉夹层累及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主动脉弓时,目前市场上的支架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将不同程度的封堵分支动脉血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肢体的功能;而在封堵部位涉及颈部血管时,需加行血管搭桥或开窗术,创伤较大,甚至无法通过腔内技术治疗。至今尚未有可治疗主动脉弓部涉及三个分支部位的病变的覆膜支架产品上市
[0004]为解决主动脉弓部涉及三个分支部位的病变的微创介入治疗的难题,本研究组设计了几种覆膜支架方案,并申请了相关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10393605A、CN110801310A、CN110897761A、CN110897760A,同时进行了相关产品的制作及试验,在实际实验中,我们发现前述设计虽可以成功的实现主动脉弓部及三个分支的支架血管重建,但步骤上均较多,耗时偏长,操作过程都有一定的不足,且都存在无法避免支架部分横跨分支开口的问题等,详述如下:
[0005]如CN110393605A、CN110801310A揭示的方案,主体仅前端带支架,在第一步单独植入后可能存在移位的风险,影响后续的操作;两个方案最后的组件植入后裸支架部分虽能提供良好支撑,但分支开口处的支架难免会横跨开口,远期存在血栓形成落入分支引起脑梗的风险。另外,两个方案都是主体血管后部的支撑支架(最后植入的组件)为单独组件,主体血管与支撑支架间靠支架支撑的摩擦力保持位置稳定,为保证支撑支架与主体血管膜的组合稳定,最后的支撑支架须选择较大膨胀力的支架,这样的组合体在降主动脉内末端的膨胀力偏高(比常规降主动脉支架增大一到两个型号),在部分主动脉壁较薄弱的情况下,存在继发破裂的风险。
[0006]如CN110897761A、CN110897760A揭示的方案,主体后侧裸支架的后释放设计,可以更好的保证主体前端植入后的稳定,但后释放的支架及其控制系统横于主血管内,对后续的分支植入操作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在部分解剖形状变异较大的情况下无法完成分支的操作。此外,后释放的裸支架同样会横跨分支血管开口,同样存在血栓形成落入分支引起脑梗的风险。另外,由于主体后部的血管及内部的支撑支架分步释放,而两者释放前经过有弧度的弓部血管弯曲塑形,两者的缩短情况不一至,无法保证末端的支架与血管膜对齐,形成
末端为单纯血管膜或单纯支架的情况,可能增加血栓风险或主体裸支架损伤远端主动脉的风险。
[0007]此外,以上四个方案各自完成的组合体还都存在几个共同的问题:主体血管内的裸支架与三个分支的支架末端裸支架直接接触,因动脉的不停搏动,金属硬支架间不断摩擦,远期有支架金属疲劳甚至断裂的风险;主体血管中段的血管膜、支架组合体,均为血管膜内侧支撑支架,即为金属支架裸露于主血管内侧面,与血流直接接触,且支架适应血管呈弧形弯曲,无法完全贴壁,形成主血管内的裸支架粗糙面,远期有形成血栓的风险。
[0008]为克服以上各设计的不足,我们在实验研究中形成了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体带三个分支的覆膜支架血管组合装置,可以明显简化操作步骤,保证主体释放过程的稳定及后续分支支架的方便植入,避免有裸支架对分支开口的影响,没有金属支架之间接触的风险,并能更好的避免远期血栓形成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10]目前除本研究组已申请的方案外,尚未见有能介入植入的可完全维持原血管生理形态的用于重建主动脉弓部及三分支的覆膜支架血管设计方案,而本研究组已申请的方案虽能较好的重建主动脉弓部及三个分支,但使用过程步骤较多,使用中存在移位风险或操作的困难,植入后远期可能存在血栓风险、存在支架金属疲劳的风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样维持原生理形态重建主动脉弓部及三个分支的覆膜支架血管组合装置,同时可充分解决前有设计的风险,并极大的简化操作过程。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主体带三个分支的覆膜支架血管组合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人工血管组件:
①
一段主体带三个分支的人工血管,主体为血管膜、支架一体设计,支架固定于血管膜外侧,主体中部上方带三个小分支血管,分支仅为血管膜不带支架;
②
小分支支架,为直筒形支架,下端为裸支架不覆膜。
[0012]组件
①
为一段主体带三个分支的人工血管,主体为血管膜、支架一体设计,支架固定于血管膜外侧,主体中部上方沿长轴依次连接三个分支血管,连接处设置于主体支架间隙中,保证分支开口与主体支架无接触。分支为单纯血管膜,与主体血管柔性连接,可适应各分支的走行。在主体及其三个分支释放后,主体全程支架设计可保证主体的稳定,各分支可顺血流贴于目标分支内侧壁。再分别植入各小分支支架,完成对各分支的支撑固定。
[0013]与已有设计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明显简化操作过程,保证植入的稳定,植入过程不影响后续组件的操作。组合体完全避免分支开口的支架横跨、避免分支与主体支架的接触,避免主体血管内裸支架的暴露,避免了远期血栓形成的风险及支架金属疲劳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5]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段主体带三个分支的人工血管侧面示图示意图。
[0016]图2本专利技术的一段主体带三个分支的人工血管斜上方俯视图。
[0017]图3
‑
1 小支架全程为裸支架的形态。
[0018]图3
‑
2小支架上部带血管膜的形态。
[0019]图4主动脉弓部及三个分支示意图。
[0020]图5带三个分支的主体血管置入主动脉弓部后的示意图。
[0021]图6 小分支支架置入完成分支固定后的示意图。
[0022]图中各标号表示:1、一段主体带三个分支的人工血管;1a、人工血管主体;1b、1c、1d、人工血管主体上的三个分支;2、小分支支架;3、主动脉弓部及三个分支;3a、主动脉弓部主血管;3b、无名动脉;3c、左颈总动脉;3d、左锁骨下动脉。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图1至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主体带三个分支的覆膜支架血管组合装置的结构及使用方式。
[0025]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主体带三个分支的覆膜支架血管组合装置置入目标弓部血管及三个分支后的示意图。示出了一种主体带三个分支的覆膜支架血管组合装置,包括两个人工血管组件:
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体带三个分支的覆膜支架血管组合装置,包括两个人工血管组件:
①
一段主体带三个分支的人工血管(1),主体部分(1a)为血管膜、支架一体设计,支架固定于血管膜外侧,主体中部上方带三个小分支血管(1b、1c、1d),分支仅为血管膜不带支架,分支开口设置于主体支架间隙中;
②
小分支支架(2),为直筒形支架,下端为裸支架不覆膜;在使用时,先置入组件
①
,主体及主体的分支到位后,再置入小分支支架至组件
①
的分支血管,完成分支的匹配及形态支撑固定,组合后的人工主动脉血管及三个分支全程均为带支架的覆膜血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体带三个分支的覆膜支架血管组合装置,所述一段主体带三个分支的人工血管(1),主体为直筒形,血管膜与支架一体设计,中部上方由前向后依次设置三个分支血管(1b、1c、1d),分支为单纯血管膜,与主体血管膜一体设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兵,杨晓颜,梅举,丁芳宝,汤敏,
申请(专利权)人:黄健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