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适应双向驾驶功能的独立驾驶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66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自适应双向驾驶功能的独立驾驶单元,属于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技术领域。该驾驶单元包括舱体和液压控制系统,舱体顶部设置有通过防护结构升降油缸可升降的防护结构,舱体内的前后位置设置有折叠座椅、中间位置设置有通过操纵平台移动油缸可前后滑动的驾驶操纵平台,液压控制系统通过对防护结构升降油缸及操纵平台移动油缸的控制,用调节防护结构和驾驶操纵平台的位移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独立驾驶单元的外形尺寸小且具有双向驾驶操纵功能,适用于井下巷道使用的无轨运输车辆用独立驾驶单元,具有司乘空间多方向调节功能,实现了驾驶员安全、高效的驾驶操作,保证了煤矿井下人员、物料的安全运输。物料的安全运输。物料的安全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自适应双向驾驶功能的独立驾驶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适应双向驾驶功能的独立驾驶单元。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各现代化矿井对无轨辅助运输方式的许多优点都比较认可,既提高了效率,又减轻了劳动强度,但由于受井下巷道空间狭小的限制,现有无轨运输车在井下巷道空间内转向行驶较为困难,虽井下开掘有适应车辆掉头、避让硐室,但提高了煤矿生产成本,影响运输效率。随着无轨胶轮车的推广应用,问题越发凸显。
[0003]为适应这种特殊工况,各矿对无轨胶轮车的外形尺寸、驾驶操纵方式等都有严格要求,现在用于煤矿井下行驶的无轨胶轮车辆大都具备双向驾驶功能,驾驶室分布于车辆前后两侧,尽量避免在井下狭窄巷道内掉头,但这些车辆普遍存在驾驶操纵空间较小,司机的舒适性、产品的通用性较差的问题。
[0004]为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应研究适用于无轨胶轮车的一种具备自适应功能的双向驾驶单元,即在同一个驾驶室实现双向驾驶功能,同时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从而实现占用整车空间最小,便于驾驶员进行操作,保证了特殊环境下安全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无轨运输车在井下巷道空间内转向行驶困难、驾驶操纵空间小、司机舒适性和产品通用性差等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具有自适应双向驾驶功能的独立驾驶单元。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具有自适应双向驾驶功能的独立驾驶单元,包括舱体和液压控制系统。
[0008]舱体上设有舱室,舱室外的前端底部安装有照明灯,舱室内的前方位置处安装有副驾驶折叠座椅,舱室内的后方位置处安装有主驾驶折叠座椅,舱室内的中部位置处安装有驾驶操纵平台;舱室内的前方右侧舱壁安装有副驾驶室门46,舱室内的前方左侧舱壁安装有第二系统压力表、第二启动气压表和第二发动机水温表;舱室内的后方右侧舱壁安装有主驾驶室门47,舱室内的后方左侧舱壁安装有第一系统压力表、第一启动气压表和第一发动机水温表;舱室内的左侧舱壁还安装有电保护显示器、气控电开关、照明信号灯开关、启动按钮、气压开关和气路开关。
[0009]驾驶操纵平台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顶部设置有操纵阀固定板,操纵阀固定板上设置有喇叭按钮、急停开关、换挡阀、驻车制动阀、先导手阀;支撑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分别位于前、后方位置的平台移动油缸固定座;舱体的舱底上固定设置有移动油缸固定板,移动油缸固定板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操纵平台移动油缸,操纵平台移动油缸采用双活塞杆液压缸,双活塞杆液压缸的缸体中部与移动油缸固定板固定连接,双活塞杆液压缸中的一根活塞杆向前伸缩设置、另一根活塞杆向后伸缩设置;操纵平台移动油缸的两根活塞杆端部
分别与前、后方位置的平台移动油缸固定座固定连接;支撑框架的左侧侧壁安装有左侧上部导向轮、左侧下部导向轮和电控手油门,支撑框架的右侧侧壁安装有右侧下部导向轮;舱体的左侧舱壁内表面设置有左侧上部平台导轨和左侧下部平台导轨,舱体的右侧舱壁内表面设置有右侧下部平台导轨;驾驶操纵平台上的左侧上部导向轮、左侧下部导向轮、右侧下部导向轮分别对应的滑动卡置在舱体上的左侧上部平台导轨、左侧下部平台导轨、右侧下部平台导轨内,其中,左侧上部平台导轨的前端端部安装有接近开关Ⅰ,左侧上部平台导轨的后端端部安装有接近开关Ⅱ。
[0010]舱体的顶部连接有防护结构且防护结构位于舱室的正上方,防护结构包括防护顶,防护顶的四角分别通过伸缩管柱与舱体的顶部连接,在相对的两根伸缩管柱上分别安装有防护结构升降油缸Ⅰ和防护结构升降油缸Ⅱ;防护顶上安装有驾驶操纵位信号灯控制摆动马达,驾驶操纵位信号灯控制摆动马达上连接有信号灯。
[0011]舱体的底部设置有平台底部导向导轨Ⅰ、平台底部导向导轨Ⅱ、第一连接销轴、第二连接销轴和销轴压板,平台底部导向导轨Ⅰ和平台底部导向导轨Ⅱ分别位于舱底的后端和前端位置处且均沿舱体左右方向固定安装,第一连接销轴和第二连接销轴设置于两个平台底部导向导轨之间,第一连接销轴和第二连接销轴由舱室内部由上而下穿出设置;销轴压板与对应的连接销轴上的缺口平面贴合,并通过螺栓与舱底固定连接。
[0012]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泵、溢流阀、行程控制阀Ⅰ、行程控制阀Ⅱ、防护结构升降控制阀、防爆电磁阀、驾驶操纵位信号灯控制阀和先导卸荷阀,液压泵安装在发动机上,液压泵后部连接溢流阀、行程控制阀Ⅰ、行程控制阀Ⅱ、防护结构升降控制阀、防爆电磁阀、驾驶操纵位信号灯控制阀、先导卸荷阀;行程控制阀Ⅰ、行程控制阀Ⅱ后接操纵平台移动油缸Ⅰ、操纵平台移动油缸Ⅱ;防护结构升降控制阀后接防护结构升降油缸Ⅰ、防护结构升降油缸Ⅱ;驾驶操纵位信号灯控制阀后接驾驶操纵位信号灯控制摆动马达。
[0013]进一步的,舱体采用由四周直立钢板以及底部钢板焊接而成的整体式舱体结构,四周直立钢板与底部钢板合围形成的空间即为舱室。
[0014]进一步的,底部钢板由水平钢板衔接倾斜钢板组成,倾斜钢板部分位于舱体的前端位置处。
[0015]进一步的,副驾驶折叠座椅和主驾驶折叠座椅的结构相同,其包括坐垫,坐垫后端连接有靠背,坐垫与靠背的连接处设置有角度调节器。
[0016]进一步的,液压泵的出口连接到溢流阀的进口、先导卸荷阀的P口、行程控制阀Ⅰ的P1口、行程控制阀Ⅱ的P2口、防护结构升降控制阀的P3口、防爆电磁阀的P5口以及驾驶操纵位信号灯控制阀的P4口;
[0017]行程控制阀Ⅰ的A1口与行程控制阀Ⅱ的A2口连接,并连接到操纵平台移动油缸Ⅱ的TY1口及操纵平台移动油缸Ⅰ的TY2口;B1口与行程控制阀Ⅱ的B2口连接,并连接到操纵平台移动油缸Ⅱ的TY3口及操纵平台移动油缸Ⅰ的TY4口;T1口与行程控制阀Ⅱ的T2口、防护结构升降控制阀的T3口、防爆电磁阀的T5口及驾驶操纵位信号灯控制阀的T4口连接,并接回油箱;
[0018]防护结构升降控制阀的A3口与防爆电磁阀的A5口连接,并连接到防护结构升降油缸Ⅰ和防护结构升降油缸Ⅱ的活塞腔;B3口与防爆电磁阀的B5口连接,并连接到防护结构升降油缸Ⅰ和防护结构升降油缸Ⅱ的活塞杆腔;
[0019]驾驶操纵位信号灯控制阀的A4口连接到驾驶操纵位信号灯控制摆动马达的M1口;B4口连接到驾驶操纵位信号灯控制摆动马达的M2口;
[0020]先导卸荷阀的A口接回油箱,B口堵死。
[0021]本专利技术独立驾驶单元的外形尺寸小且具有双向驾驶操纵功能,适用于井下巷道使用的无轨运输车辆用独立驾驶单元,具有司乘空间多方向调节功能,实现了驾驶员安全、高效的驾驶操作,保证了煤矿井下人员、物料的安全运输。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益效果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0023]1)本专利技术舱室内设置的驾驶操纵平台布置在中央位置,其前后设置折叠座椅,实现了在整车一侧仅设置这样一个驾驶单元就可实现车辆的双向驾驶操纵功能,减少了一套驾驶操纵系统,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设计空间;
[0024]2)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对驾驶操纵平台前后方向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适应双向驾驶功能的独立驾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和液压控制系统;舱体上设有舱室,舱室外的前端底部安装有照明灯,舱室内的前方位置处安装有副驾驶折叠座椅,舱室内的后方位置处安装有主驾驶折叠座椅,舱室内的中部位置处安装有驾驶操纵平台;舱室内的前方右侧舱壁安装有副驾驶室门,舱室内的前方左侧舱壁安装有第二系统压力表、第二启动气压表和第二发动机水温表;舱室内的后方右侧舱壁安装有主驾驶室门,舱室内的后方左侧舱壁安装有第一系统压力表、第一启动气压表和第一发动机水温表;舱室内的左侧舱壁还安装有电保护显示器、气控电开关、照明信号灯开关、启动按钮、气压开关和气路开关;驾驶操纵平台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顶部设置有操纵阀固定板,操纵阀固定板上设置有喇叭按钮、急停开关、换挡阀、驻车制动阀、先导手阀;支撑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分别位于前、后方位置的平台移动油缸固定座;舱体的舱底上固定设置有移动油缸固定板,移动油缸固定板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操纵平台移动油缸,操纵平台移动油缸采用双活塞杆液压缸,双活塞杆液压缸的缸体中部与移动油缸固定板固定连接,双活塞杆液压缸中的一根活塞杆向前伸缩设置、另一根活塞杆向后伸缩设置;操纵平台移动油缸的两根活塞杆端部分别与前、后方位置的平台移动油缸固定座固定连接;支撑框架的左侧侧壁安装有左侧上部导向轮、左侧下部导向轮和电控手油门,支撑框架的右侧侧壁安装有右侧下部导向轮;舱体的左侧舱壁内表面设置有左侧上部平台导轨和左侧下部平台导轨,舱体的右侧舱壁内表面设置有右侧下部平台导轨;驾驶操纵平台上的左侧上部导向轮、左侧下部导向轮、右侧下部导向轮分别对应的滑动卡置在舱体上的左侧上部平台导轨、左侧下部平台导轨、右侧下部平台导轨内,其中,左侧上部平台导轨的前端端部安装有接近开关Ⅰ,左侧上部平台导轨的后端端部安装有接近开关Ⅱ;舱体的顶部连接有防护结构且防护结构位于舱室的正上方,防护结构包括防护顶,防护顶的四角分别通过伸缩管柱与舱体的顶部连接,在相对的两根伸缩管柱中分别安装有防护结构升降油缸Ⅰ和防护结构升降油缸Ⅱ;防护顶上安装有驾驶操纵位信号灯控制摆动马达,驾驶操纵位信号灯控制摆动马达上连接有信号灯;舱体的底部设置有平台底部导向导轨Ⅰ、平台底部导向导轨Ⅱ、第一连接销轴、第二连接销轴和销轴压板,平台底部导向导轨Ⅰ和平台底部导向导轨Ⅱ分别位于舱底的前后端位置处且均沿舱体左右方向固定安装,第一连接销轴和第二连接销轴设置于两个平台底部导向导轨之间,第一连接销轴和第二连接销轴由舱室内部由上而下穿出设置;销轴压板与对应的连接销轴上的缺口平面贴合,并通过螺栓与舱底固定连接;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泵、溢流阀、行程控制阀Ⅰ、行程控制阀Ⅱ、防护结构升降控制阀、防爆电磁阀、驾驶操纵位信号灯控制阀和先导卸荷阀,液压泵安装在发动机上,液压泵后部连接溢流阀、行程控制阀Ⅰ、行程控制阀Ⅱ、防护结构升降控制阀、防爆电磁阀、驾驶操纵位信号灯控制阀、先导卸荷阀;行程控制阀Ⅰ、行程控制阀Ⅱ后接操纵平台移动油缸Ⅰ、操纵平台移动油缸Ⅱ;防护结构升降控制阀后接防护结构升降油缸Ⅰ、防护结构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玉军赵瑞萍王庆祥谢龙郭培燕马凤苹范江鹏仇博孙奎陈贤忠侯尧花王晓兰春亮田舒闫晓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