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撑模型滚转角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342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尾撑模型滚转角调整机构,包括滚转轴、法兰、外套、液压涨套、前角接触球轴承、后角接触球轴承、蜗轮、蜗杆、两组深沟球轴承和尾撑转接座,尾撑转接座末端与风洞内的尾撑机构固定连接,尾撑转接座的前端与外套固定连接,外套内部安装有液压涨套,蜗杆安装在尾撑转接座上,并与蜗轮进行配合,蜗轮与滚转轴固定连接,滚转轴通过支杆与风洞试验尾撑模型固定连接。当液压涨套涨紧时,滚转轴与液压涨套接触面贴合抱死,固定尾撑模型滚转角;液压涨套松脱时,滚转轴与液压涨套接触面脱离,转动蜗杆带动滚转轴转动,继而实现尾撑模型滚转角的改变。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尾撑模型滚转角进行锁紧固定和精确改变,为风洞试验提供了可靠的试验设备。试验设备。试验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撑模型滚转角调整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风洞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撑模型滚转角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风洞试验是真实物理世界的缩比模拟,是确定飞行器气动布局方案、预测飞行器气动特性、提供设计原始数据、验证气动设计思想和探索空气动力学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的主要途径和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
[0003]目前,国内外风洞内的模型支撑系统主要有尾撑、腹撑、背撑、张线支撑等,其中尾撑是众多生产型风洞的主力模型支撑系统,可进行各种模型测力测压风洞试验、模型和辅助动力部件的功能试验、动力模型的静力试验、天平洞内校准、功能性验证试验等。由于试验的模型重量和气动载荷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全尺寸风洞的尾撑模型,需要一种滚转角调整机构,用于满足风洞试验时对尾撑模型滚转角进行固定和改变,保证风洞试验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尾撑模型滚转角调整机构,能够对风洞试验的尾撑模型滚转角进行锁紧固定和精确改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尾撑模型滚转角调整机构,包括滚转轴、法兰、外套、液压涨套、前角接触球轴承、后角接触球轴承、蜗轮、蜗杆、两组深沟球轴承和尾撑转接座,所述的尾撑转接座末端与风洞内的尾撑机构固定连接,尾撑转接座的前端与外套固定连接,并采用直口进行配合定位,所述的外套内部安装有液压涨套,其接触面采用过度配合,所述的液压涨套前端套有前角接触球轴承及液压涨套前挡环,所述的液压涨套后端套有后角接触球轴承及液压涨套后挡环,前角接触球轴承和后角接触球轴承面对面布置,所述的外套前端通过法兰进行压紧,所述的液压涨套内环面安装有滚转轴,其接触面采用间隙配合,并通过前角接触球轴承和后角接触球轴承进行支撑,所述的后角接触球轴承的内环端面布置有轴承内环挡环,并通过轴承锁紧螺母进行轴向固定锁紧;所述的滚转轴尾端的台阶面与蜗轮前端面贴合,所述的蜗轮后端面通过蜗轮锁紧螺母与滚转轴进行轴向锁紧固定,在所述的滚转轴尾端与尾撑转接座接触部位安装有两组深沟球轴承,所述的蜗杆安装在尾撑转接座上,并与所述的蜗轮进行配合传动,所述的滚转轴前端通过支杆与风洞试验尾撑模型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的,当所述的液压涨套涨紧时,所述的滚转轴与液压涨套接触面贴合抱死,固定尾撑模型滚转角,进行风洞试验;当所述的液压涨套松脱时,所述的滚转轴与液压涨套接触面脱离,通过转动蜗杆,带动与蜗轮固连在一起的滚转轴转动,继而实现尾撑模型滚转角的改变。
[000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尾撑模型滚转角调整机构能够对风洞试验的尾撑模型滚转角进行锁紧固定和精确改变,为风洞试验提供了可靠的试验设备。本专利技术对于一些风洞内大质量、大气动载荷支撑设备的模型滚转角调整和稳定运行具有现实意义,
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一种尾撑模型滚转角调整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结合说明书附图列举出下述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10]实施例1
[0011]如图1所示,一种尾撑模型滚转角调整机构,包括滚转轴1、法兰2、外套3、液压涨套4、前角接触球轴承5

1、后角接触球轴承5

2、蜗轮7、蜗杆15、两组深沟球轴承9和尾撑转接座10,所述的尾撑转接座10末端与风洞内的尾撑机构固定连接,尾撑转接座10是整套机构的承力基础,尾撑转接座10的前端与外套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并采用直口进行配合定位,承受剪切力;所述的外套3内部安装有液压涨套4,其接触面采用过度配合,所述的液压涨套4前端套有前角接触球轴承5

1及液压涨套前挡环12,所述的液压涨套4后端套有后角接触球轴承5

2及液压涨套后挡环13,前角接触球轴承5

1和后角接触球轴承5

2面对面布置,用以承受双向轴向载荷,所述的外套3前端通过法兰2进行压紧,将液压涨套4、前角接触球轴承5

1、后角接触球轴承5

2、液压涨套前挡环12和液压涨套后挡环13串联固定在一起,所述的液压涨套4内环面安装有滚转轴1,其接触面采用间隙配合,并通过前角接触球轴承5

1和后角接触球轴承5

2进行支撑,以增加整体刚度,同时承受弯矩载荷,所述的后角接触球轴承5

2的内环端面布置有轴承内环挡环14,并通过轴承锁紧螺母6进行轴向固定锁紧,使得无论液压涨套4在松脱状态还是涨紧状态,滚转轴1均不能产生轴向串动,同时承受风洞试验时尾撑模型产生的轴向作用力;所述的滚转轴1尾端的台阶面与蜗轮7前端面贴合,所述的蜗轮7后端面通过蜗轮锁紧螺母8与滚转轴1进行轴向锁紧固定,在所述的滚转轴1尾端与尾撑转接座10接触部位安装有两组深沟球轴承9,所述的蜗杆15安装在尾撑转接座10上,并与所述的蜗轮7进行配合传动,所述的滚转轴1前端通过支杆与风洞试验尾撑模型固定连接。
[0012]当所述的液压涨套4涨紧时,所述的滚转轴1与液压涨套4接触面贴合抱死,固定尾撑模型滚转角,进行风洞试验;当所述的液压涨套4松脱时,所述的滚转轴1与液压涨套4接触面脱离,通过转动蜗杆15,带动与蜗轮7固连在一起的滚转轴1转动,继而实现尾撑模型滚转角的改变。
[0013]本实施例的尾撑模型滚转角调整机构能够对风洞试验模型滚转角进行锁紧固定和精确改变,为风洞试验提供了可靠的试验设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撑模型滚转角调整机构,包括滚转轴、法兰、外套、液压涨套、前角接触球轴承、后角接触球轴承、蜗轮、蜗杆、两组深沟球轴承和尾撑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撑转接座末端与风洞内的尾撑机构固定连接,尾撑转接座的前端与外套固定连接,并采用直口进行配合定位,所述的外套内部安装有液压涨套,其接触面采用过度配合,所述的液压涨套前端套有前角接触球轴承及液压涨套前挡环,所述的液压涨套后端套有后角接触球轴承及液压涨套后挡环,前角接触球轴承和后角接触球轴承面对面布置,所述的外套前端通过法兰进行压紧,所述的液压涨套内环面安装有滚转轴,其接触面采用间隙配合,并通过前角接触球轴承和后角接触球轴承进行支撑,所述的后角接触球轴承的内环端面布置有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邵天双王鑫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