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异性抗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325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靶向CD3和CD79b的双特异性的抗体及其用途。抗体包括:第一抗原结合区,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具有CD3结合活性;第二抗原结合区,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区具有CD79b结合活性,第一抗原结合区选自CD3单链抗体,第二抗原结合区包括一条CD79b重链和一条CD79b轻链。该抗体可同时与CD79b阳性的肿瘤细胞以及T细胞进行结合,有效介导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可有效治疗癌症。有效治疗癌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特异性抗体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特异性抗体及其应用,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体、核酸分子、表达载体、重组细胞、药物组合物和试剂盒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0002]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全球癌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不断上升。目前已有的癌症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小分子靶向治疗、抗体靶向治疗、大分子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法,但上述方法仅在部分癌症患者中发挥有限的作用,癌症仍是困扰人类生命健康的难题。
[0003]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总称,其中B细胞NHL占70

85%。虽然NHL是一种治愈度较高的癌症,但转移性和复发性依据是严峻的挑战。
[0004]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第二大常见血液学恶性肿瘤。尽管在化疗、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衍生物和CD38靶向抗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几乎所有患者最终仍会复发。
[0005]近年来,双特异抗体成为了免疫治疗中的研究热点。双特异抗体是含有两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能够在靶细胞(肿瘤细胞)和效应细胞(免疫细胞)之间架起桥梁,产生导向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功能。
[0006]因此,亟需开饭一种用于导向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靶向CD3和CD79b的双特异性抗体,该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与CD3和CD79b进行结合,可有效介导表达CD3的T细胞杀伤表达CD79b的细胞。
[0008]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的下列发现而完成的:
[0009]CD3分子通过盐桥与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TCR)相连,形成TCR

CD3复合体,参与T细胞的信号转导和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CD79b是一种I型跨膜蛋白,B细胞表面抗原,是BCR的组成部分,其中,CD79B几乎在超过90%的B细胞淋巴瘤中异常表达。
[0010]目前,仅有一款CD79b靶向药物在FDA获批,即Polivy。Polivy是一种抗体偶联药物,由CD79b单抗和偶联的抗有丝分裂剂MMAE组成,实质上是利用CD79b抗体将化疗药物MMAE递送到肿瘤细胞。MMAE作用于抗体靶向的肿瘤细胞、旁观肿瘤细胞,抑制微管聚集,进而达到抗癌的目的。
[0011]然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抗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抗体包括:第一抗原结合区,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具有CD3结合活性;第二抗原结合区,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区具有CD79b结合活性。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抗体可同时与CD3和CD79b进行结合,从而有效地介导T细胞对表达CD79b的细胞(例如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尤其是具有
较强的肿瘤抑制作用,可有效治疗癌症。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核酸分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核酸分子编码前述的抗体。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核酸分子可编码能同时靶向结合CD3和CD79b的抗体。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表达载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携带前述的核酸分子。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表达载体导入合适的受体细胞后,可在调控系统的介导下,有效实现前述的抗体的表达,以便大量获得所述抗体。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制备前述的抗体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将前述的表达载体引入到细胞中;将所述细胞在适于蛋白表达和分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处理,以便获得所述抗体。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有效获得上述抗体,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等优点。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重组细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重组细胞携带前述的核酸分子,或前述的表达载体或表达前述的抗体。上述重组细胞是通过转染或者转化所述表达载体获得的,该重组细胞在合适条件下可高效表达上述可同时靶向结合CD3和CD79b的抗体。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药物组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前述的抗体、前述的核酸分子、前述的表达载体或前述的重组细胞。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药物组合物可同时靶向结合CD3和CD79b的抗体,可有效地介导T细胞对表达CD79b的细胞(例如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尤其是具有较强的肿瘤抑制作用,可有效治疗癌症。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试剂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试剂盒包括:前述的抗体、前述的核酸分子、前述的表达载体或前述的重组细胞。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试剂盒可与CD3蛋白和/或CD79b蛋白结合,可有效鉴定CD3蛋白和/或CD79b蛋白。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前述的抗体、前述的核酸分子、前述的表达载体、前述的重组细胞或前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治疗或者预防癌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抗体或药物组合物可同时靶向结合CD3和CD79b的抗体,可有效地介导T细胞杀伤表达CD79b的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较强的肿瘤抑制作用,可有效治疗癌症。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前述的抗体、前述的核酸分子、前述的表达载体或前述的重组细胞在制备试剂盒中的用途,所述试剂盒用于检测CD3和/或CD79b。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抗体或试剂盒可与CD3蛋白和/或CD79b蛋白结合,可有效鉴定CD3蛋白和/或CD79b蛋白。
[0020]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双特异抗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CD3
×
CD79b双特异抗体与CD3E&D蛋白结合能力的检测结果图;
[0024]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CD3
×
CD79b双特异抗体与Jurkat T细胞结合能力的检测结果图;
[0025]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CD3
×
CD79b双特异抗体与人外周血CD8+T细胞结合能力的检测结果图;
[0026]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CD3
×
CD79b双特异抗体与CHO

K1

CD79b细胞结合能力的检测结果图;
[0027]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CD3
×
CD79b双特异抗体活化Jurkat

NFAT

lucia报告细胞的检测结果图;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抗原结合区,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具有CD3结合活性;第二抗原结合区,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区具有CD79b结合活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包括第一重链可变区和第一轻链可变区,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C端和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N端相连或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N端和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C端相连;任选地,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肽,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C端和所述第一连接肽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肽的C端与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N端相连,或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C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肽的N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肽的C端与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N端相连;任选地,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包括SEQ ID NO:1~3任一项所示的CDR序列;或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包括SEQ ID NO:4~6任一项所示的CDR序列;任选地,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具有分别如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所示的CDR1、CDR2、CDR3序列;任选地,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具有分别如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所示的CDR1、CDR2、CDR3序列;任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肽具有如SEQ ID NO: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进一步包括第一FC肽段,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C端与所述第一FC肽段的N端相连,或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C端与所述第一FC肽段的N端相连;任选地,所述第一FC肽段包括第一铰链区、第一CH2区和第一CH3区;任选地,所述第一铰链区为人源、灵长目源或鼠源野生型IgG1的铰链区片段;任选地,所述第一CH2区为人源、灵长目源或鼠源野生型IgG1的CH2区片段;或者所述第一CH2区相比于人源野生型IgG1的CH2区片段,具有L234A和/或L235A突变;任选地,所述第一CH3区相比于人源野生型IgG1的CH3区片段,具有T366W和/或S354C突变;任选地,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进一步包括第二连接肽;任选地,所述第二连接肽的N端与所述第一轻链可变区的C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肽的C端与所述第一FC肽段的N端相连;或所述第二连接肽的N端与所述第一重链可变区的C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肽的C端与所述第一FC肽段的N端相连;任选地,所述第二连接肽具有如SEQ ID 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任选地,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包括SEQ ID NO: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任选地,所述第一FC肽段具有如SEQ ID NO:1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任选地,所述第一抗原结合区具有SEQ ID NO:1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原结合区包括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所述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通过链间二硫键相连;所述第一多肽包括第二重链可变区、CH1区和第二FC肽段,所述第二重链可变区的C端与所述CH1区的N端相连,所述CH1区的C端与所述第二FC肽段的N端相连;
所述第二多肽包括第二轻链可变区和CL区,所述第二轻链可变区的C端与所述CL区的N端相连;任选地,所述第二FC肽段包括第二铰链区、第二CH2区和第二CH3区;任选地,所述CH1区为人源、灵长目源或鼠源野生型IgG1的CH1区;任选地,所述第二铰链区为人源、灵长目源或鼠源野生型IgG1的铰链区片段;任选地,所述第二CH2区为人源、灵长目源或鼠源野生型IgG1的CH2区片段;或者所述第二CH2区相比于人源野生型IgG1的CH2区片段,具有L234A和/或L235A突变;任选地,所述第二CH3区为人源、灵长目源或鼠源野生型IgG1的CH3区片段;任选地,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国帅成赢李洋洋武玉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天港免疫药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