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能器连接组件及超声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29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26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能器连接组件及超声刀。换能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公电极,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接结构转动连接;母电极,其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结构,另一端与公电极转动连接;其中,公电极和母电极保持电连接的同时,二者能够发生相对转动。上述的换能器连接组件中,第一连接结构和公电极,第二连接结构和母电极可以分别设置于换能器和电缆上,这样,刀头组件带动换能器转动时,第一连接结构和公电极可相对第二连接结构和母电极转动,因此实现线缆不转动,从而防止线缆打结,提高了操作便捷度和用户体验。户体验。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能器连接组件及超声刀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能器连接组件及超声刀。

技术介绍

[0002]超声刀由于其具有热损伤小、焦痂现象不明显、无电流通过人体等优势,在微创腹腔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得到外科医生的青睐。
[0003]超声刀包括换能器组件、手柄、刀头组件以及线缆。其中,手柄位于换能器组件和刀头组件之间,手柄的一端和刀头组件连接,另一端和换能器组件连接,换能器组件的尾部和线缆连接。工作时,通过激发换能器,超声波能量传递至刀头组件,进而实现对病变组织的切割及止血。但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会实时旋转刀头组件,在旋转刀头组件的过程中,刀头组件会带动换能器组件一起做旋转运动,导致线缆也会跟着做旋转运动,易发生打结,从而降低了医生操作的便捷度以及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中换能器组件上连接的线缆易打结的问题,提供一种换能器连接组件及超声刀。
[0005]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能器连接组件,所述换能器连接组件包括:
[0006]第一连接结构;
[0007]公电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
[0008]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转动连接;
[0009]母电极,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另一端与所述公电极转动连接;其中,所述公电极和所述母电极保持电连接的同时,二者能够发生相对转动。
[0010]上述的换能器连接组件中,第一连接结构和公电极,第二连接结构和母电极可以分别设置于换能器和线缆上,通过使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转动连接,以及使公电极和母电极转动连接。这样,刀头组件带动换能器转动时,第一连接结构和公电极可相对第二连接结构和母电极转动,因此实现线缆不转动,从而防止线缆打结,提高了操作便捷度和用户体验。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所述公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和所述母电极均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对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绕自身轴线转动,同时所述公电极相对所述母电极绕自身轴线转动。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电极包括公电极环壁,所述母电极包括母电极环壁,所述公电极环壁套设在所述母电极环壁的外侧。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电极包括与所述公电极环壁连接的公电极连接部,所述公电极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
[0014]所述母电极包括与所述母电极环壁连接的母电极连接部,所述母电极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电极环壁上设有沿自身轴向贯穿所述公电极环壁的缺口。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电极环壁的内径小于所述母电极环壁的外径。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电极环壁靠近所述母电极的一端设有公电极导向部;
[0018]和/或,所述母电极环壁靠近所述公电极的一端设有母电极导向部。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电极包括相互电性隔离的第一公电极、第二公电极和第三公电极,所述母电极包括相互电性隔离的第一母电极、第二母电极和第三母电极;
[0020]其中,所述第一公电极与所述第一母电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公电极与所述第二母电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公电极与所述第三母电极转动连接。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
[0022]第一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轴向贯通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外侧,且二者转动连接;
[0023]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且所述公电极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中。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上设有与所述环形槽间隙配合的环形凸起。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靠近所述母电极的一侧,所述第一装配部上设有装配腔;
[0026]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与所述装配腔连通的公电极通孔,所述公电极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公电极通孔,所述公电极环壁位于所述装配腔内。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腔内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轴向延伸,所述公电极环壁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一端与所述限位筋抵接。
[00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筋包括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所述第二限位筋间隔设置在所述装配腔的腔底,且共同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轴向延伸;
[0029]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筋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限位筋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公电极的所述公电极环壁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筋抵接;所述第二公电极的所述公电极环壁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筋抵接;所述第三公电极的所述公电极环壁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装配腔的腔底抵接。
[00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缺口两侧的所述公电极环壁上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背离所述公电极环壁的中心,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装配腔的腔壁抵接。
[00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远离所述第一装配部的一侧形成有用于与外部工具配合的安装凹槽;
[0032]和/或,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一壳体螺纹连接。
[00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
[0034]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容纳腔内;
[0035]第二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侧。
[00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装配部和阶梯圆台部,所述阶梯圆台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部的靠近所述公电极的一侧;所述第二装配部的外周形成有所
述环形凸起;
[0037]所述第二装配部上形成有母电极通孔,所述母电极通孔沿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轴向延伸;所述母电极连接部穿设于所述母电极通孔,所述母电极环壁套设在所述阶梯圆台部的外周。
[00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阶梯圆台部包括三个圆台,三个所述圆台沿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轴向依次连接;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圆台中,远离所述第二装配部的所述圆台的外径小于靠近所述第二装配部的所述圆台的外径;
[0039]所述第一母电极、所述第二母电极和所述第三母电极对应套设在各所述圆台的外周。
[00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装配部的外周形成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嵌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0041]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超声刀,包括第一方面中的换能器连接组件。
[0042]上述的超声刀,第一连接结构和公电极,第二连接结构和母电极分别设置于换能器和线缆上,通过使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转动连接,以及使公电极和母电极转动连接。这样,刀头组件带动换能器转动时,第一连接结构和公电极可相对第二连接结构和母电极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能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连接组件(1)包括:第一连接结构(11);公电极(1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第二连接结构(13),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转动连接;母电极(14),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3),另一端与所述公电极(12)转动连接;其中,所述公电极(12)和所述母电极(14)保持电连接的同时,二者能够发生相对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能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所述公电极(12)、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3)和所述母电极(14)均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相对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3)绕自身轴线转动,同时所述公电极(12)相对所述母电极(14)绕自身轴线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能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电极(12)包括公电极环壁(121),所述母电极(14)包括母电极环壁(141),所述公电极环壁(121)套设在所述母电极环壁(141)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能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电极(12)包括与所述公电极环壁(121)连接的公电极连接部(122),所述公电极连接部(12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所述母电极(14)包括与所述母电极环壁(141)连接的母电极连接部(142),所述母电极连接部(14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能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电极环壁(121)上设有沿自身轴向贯穿所述公电极环壁(121)的缺口(12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能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电极环壁(121)的内径小于所述母电极环壁(141)的外径。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能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电极环壁(121)靠近所述母电极(14)的一端设有公电极导向部(124);和/或,所述母电极环壁(141)靠近所述公电极(12)的一端设有母电极导向部(143)。8.根据权利要求5

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能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电极(12)包括相互电性隔离的第一公电极(12a)、第二公电极(12b)和第三公电极(12c),所述母电极(14)包括相互电性隔离的第一母电极(14a)、第二母电极(14b)和第三母电极(14c);其中,所述第一公电极(12a)与所述第一母电极(14a)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公电极(12b)与所述第二母电极(14b)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公电极(12c)与所述第三母电极(14c)转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能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包括:第一壳体(111),具有容纳腔(1111),所述容纳腔(1111)沿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的轴向贯通所述第一壳体(111);所述第一壳体(111)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3)的外侧,且二者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112),连接于所述容纳腔(1111)的内壁;且所述公电极(12)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12)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能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111)的内壁设
有环形槽(1112),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3)上设有与所述环形槽(1112)间隙配合的环形凸起(1313)。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能器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12)包括第一固定部(1121)和第一装配部(1122),所述第一装配部(1122)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121)的靠近所述母电极(14)的一侧,所述第一装配部(1122)上设有装配腔(1123);所述第一固定部(1121)上设有与所述装配腔(1123)连通的公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凯歌林晋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