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763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维持雪上性能并且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的轮胎。轮胎具有胎面部(2)。至少1条中间横沟(10)包括第1中间拉筋(16)与第2中间拉筋(17)。在多个中间花纹块(15)的至少1个中间花纹块(15)的接地面(15s)设置有第1中间刀槽(21)和第2中间刀槽(22)。第1中间刀槽(21)的中断端(21a)位于比第1中间拉筋(16)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第2中间刀槽(22)的中断端(22a)位于比第2中间拉筋(17)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并且位于比第1中间刀槽(21)的中断端(21a)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在中间花纹块(15)的接地面(15s),在第1区域(23)未设置有沟以及刀槽。以及刀槽。以及刀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胎面部设置有刀槽的轮胎。该轮胎通过特定上述刀槽,而期待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并且持续优越的冰雪上性能。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03117号公报
[0004]对于上述的轮胎而言,刀槽所引起的陆地部的刚性降低大,例如在干燥路面上的转弯时,若滑移角增大则存在转弯特性骤变的趋势,从而要求对操纵稳定性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维持雪上性能,并且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的轮胎。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其具有胎面部,上述胎面部包括:在第1胎面端与第2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周向沟、和被上述多个周向沟区分的多个陆地部,上述多个陆地部包括配置于上述第1胎面端与轮胎赤道之间的1个中间陆地部,上述中间陆地部包括被沿轮胎轴向完全横穿上述中间陆地部的多个中间横沟区分的多个中间花纹块,至少1条上述中间横沟包括:沟底部在轮胎轴向外侧的端部隆起而成的第1中间拉筋、和沟底部在轮胎轴向内侧的端部隆起而成的第2中间拉筋,上述多个中间花纹块包括接地面、在上述接地面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1中间纵向边缘、以及在上述接地面的轮胎轴向内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2中间纵向边缘,在上述多个中间花纹块的至少1个中间花纹块的上述接地面设置有:从上述第1中间纵向边缘延伸并且在上述接地面内包括中断端的至少1条第1中间刀槽、和从上述第2中间纵向边缘延伸并且在上述接地面内包括中断端的至少1条第2中间刀槽,上述第1中间刀槽的上述中断端位于比上述第1中间拉筋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上述第2中间刀槽的上述中断端位于比上述第2中间拉筋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并且位于比上述第1中间刀槽的上述中断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在上述至少1个中间花纹块的上述接地面,在比上述第1中间刀槽的上述中断端靠轮胎轴向内侧并且比上述第2中间刀槽的上述中断端靠轮胎轴向外侧的第1区域,未设置有沟以及刀槽。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上述中间横沟包括至少具有1处的弯折部的第1中间横沟。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上述弯折部在轮胎轴向上位于上述第1中间刀槽的上述中断端与上述第2中间刀槽的上述中断端之间。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1区域的轮胎轴向的长度为上述至少1个中间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20%~40%。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上述多个陆地部包括隔着上述周向沟而与上述中间陆地部的轮胎轴向内侧邻接的胎冠陆地部,上述胎冠陆地部包括被沿轮胎轴向完全横穿上述胎
冠陆地部的多个胎冠横沟区分的多个胎冠花纹块,上述多个胎冠花纹块包括:接地面、在上述接地面的上述第1胎面端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1胎冠纵向边缘、以及在上述接地面的上述第2胎面端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2胎冠纵向边缘,在上述多个胎冠花纹块的至少1个胎冠花纹块的上述接地面设置有:从上述第1胎冠纵向边缘延伸并且在上述接地面内包括中断端的至少1条第1胎冠刀槽、和从上述第2胎冠纵向边缘延伸并且在上述接地面内包括中断端的至少1条第2胎冠刀槽。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至少1条上述胎冠横沟包括:沟底部在上述第1胎面端侧的端部隆起而成的第1胎冠拉筋、和沟底部在上述第2胎面端侧的端部隆起而成的第2胎冠拉筋,在俯视观察胎面时,上述第1胎冠刀槽的上述中断端设置于与将上述第2胎冠拉筋和轮胎周向平行地延长而得的区域重叠的位置。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在俯视观察胎面时,上述第2胎冠刀槽的上述中断端设置于与将上述第1胎冠拉筋和轮胎周向平行地延长而得的区域重叠的位置。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2胎冠刀槽的上述中断端位于比上述第1胎冠刀槽的上述中断端靠上述第1胎冠纵向边缘侧的位置,在上述胎冠花纹块设置有在上述第1胎冠刀槽与上述第2胎冠刀槽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的胎冠纵向刀槽。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上述胎冠花纹块包括多个第1胎冠花纹块以及多个第2胎冠花纹块,在上述第1胎冠花纹块的比上述第1胎冠花纹块的上述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靠上述第1胎冠纵向边缘侧的位置设置有上述胎冠纵向刀槽,在上述第2胎冠花纹块的比上述第2胎冠花纹块的上述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靠上述第2胎冠纵向边缘侧的位置设置有上述胎冠纵向刀槽。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上述第1胎冠花纹块与上述第2胎冠花纹块沿轮胎周向交替地设置。
[0016]本专利技术的轮胎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能够维持雪上性能,并且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0018]图2是图1的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
[0019]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0020]图4是图2的中间花纹块以及中间横沟的放大图。
[0021]图5是图2的B-B线剖视图。
[0022]图6是图2的C-C线剖视图。
[0023]图7是图1的胎冠陆地部的放大图。
[0024]图8是图7的D-D线剖视图。
[0025]图9是图7的胎冠花纹块以及胎冠横沟的放大图。
[0026]图10是图7的E-E线剖视图。
[0027]图11是图1的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0028]图12是比较例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0029]附图标记的说明
[0030]2…
胎面部;3

周向沟;4

陆地部;7

中间陆地部;10

中间横沟;15

中间花纹块;15s

接地面;15a

第1中间纵向边缘;15b

第2中间纵向边缘;16

第1中间拉筋;17

第2中间拉筋;21

第1中间刀槽;21a

中断端;22

第2中间刀槽;22a

中断端;23

第1区域;T1

第1胎面端;T2

第2胎面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1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还是以雪上、冰上的行驶为前提的冬用轮胎,例如适当地使用为SUV用、轻型卡车用的充气轮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应用于重载荷用的充气轮胎、或在轮胎的内部未填充被加压的空气的非充气式轮胎。
[003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胎面部2包括在第1胎面端T1与第2胎面端T2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周向沟3、和被这些周向沟3区分的多个陆地部4。本实施方式的轮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其具有胎面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包括:在第1胎面端与第2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周向沟、和被所述多个周向沟区分的多个陆地部,所述多个陆地部包括配置于所述第1胎面端与轮胎赤道之间的1个中间陆地部,所述中间陆地部包括被沿轮胎轴向完全横穿所述中间陆地部的多个中间横沟区分的多个中间花纹块,至少1条所述中间横沟包括:沟底部在轮胎轴向外侧的端部隆起而成的第1中间拉筋、和沟底部在轮胎轴向内侧的端部隆起而成的第2中间拉筋,所述多个中间花纹块包括:接地面、在所述接地面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1中间纵向边缘、以及在所述接地面的轮胎轴向内侧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2中间纵向边缘,在所述多个中间花纹块的至少1个中间花纹块的所述接地面设置有:从所述第1中间纵向边缘延伸并且在所述接地面内包括中断端的至少1条第1中间刀槽、和从所述第2中间纵向边缘延伸并且在所述接地面内包括中断端的至少1条第2中间刀槽,所述第1中间刀槽的所述中断端位于比所述第1中间拉筋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所述第2中间刀槽的所述中断端位于比所述第2中间拉筋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并且位于比所述第1中间刀槽的所述中断端靠轮胎轴向内侧的位置,在所述至少1个中间花纹块的所述接地面,在比所述第1中间刀槽的所述中断端靠轮胎轴向内侧并且比所述第2中间刀槽的所述中断端靠轮胎轴向外侧的第1区域,未设置有沟以及刀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横沟包括至少具有1处的弯折部的第1中间横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在轮胎轴向上位于所述第1中间刀槽的所述中断端与所述第2中间刀槽的所述中断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区域的轮胎轴向的长度为所述至少1个中间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20%~40%。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陆地部包括隔着所述周向沟而与所述中间陆地部的轮胎轴向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本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