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6751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器件,包括:衬底,具有蓝色发光区、红色发光区和绿色发光区;第一电极层,包括搭接电极和底电极;像素界定层,设于所述衬底之上,且对应所述蓝色发光区、所述红色发光区和所述绿色发光区分别形成蓝色像素坑、红色像素坑和绿色像素坑;发光层,包括蓝色发光层、红色发光层和绿色发光层,所述蓝色发光层为蓝色Micr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信息社会时代,显示面板作为可视信息传输的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朝着更轻、更薄、更低能耗、更低成本以及更优图像质量的趋势发展。
[0003]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由于其具有自发光、反应快、视角广、亮度高、轻薄等优点,是目前显示面板技术的主流研究方向。目前红色和绿色的发光技术无论是在效率还是寿命上都已经接近商业化需求,但蓝色发光技术研究进展较为缓慢,相关产品生产良率低,影响了全彩显示面板的量产进展。
[0004]微型LED(Micro

LED)具有高效率、高稳定性等优点,近几年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其制作成本较高很难在大尺寸显示面板上得到广泛应用。
[0005]因此,无论是全彩OLED、全彩QLED还是全彩Mircro

LED大尺寸显示面板都具有一定的技术局限,生产良率较低,目前难以实现量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良率的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包括:
[0008]衬底,具有蓝色发光区、红色发光区和绿色发光区;
[0009]第一电极层,包括搭接电极和底电极,所述搭接电极设在所述蓝色发光区,所述底电极间隔分布在所述红色发光区和所述绿色发光区;
[0010]像素界定层,设于所述衬底之上,且对应所述蓝色发光区、所述红色发光区和所述绿色发光区分别形成蓝色像素坑、红色像素坑和绿色像素坑,所述搭接电极的一部分和所述底电极的一部分暴露在相应的像素坑内;
[0011]发光层,包括分别设于所述蓝色像素坑、所述红色像素坑和所述绿色像素坑内的蓝色发光层、红色发光层和绿色发光层,所述蓝色发光层为蓝色Micro

LED,所述蓝色Micro

LED的接入电极与所述搭接电极电连接,所述红色发光层和所述绿色发光层的材料各自独立地选自量子点发光材料或有机发光材料,所述红色发光层和所述绿色发光层设置在相应的底电极之上;
[0012]绝缘封装层,设于所述蓝色像素坑内,并包裹所述蓝色Micro

LED的接入电极及所述搭接电极;以及
[0013]第二电极层,整体覆盖在所述像素界定层、所述发光层以及所述绝缘封装层之上。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衬底包括基板以及位于基板上的阵列驱动单元,所述阵列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蓝色发光层、所述红色发光层以及所述绿色发光层发光。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一个为透明电极,另
一个为透明电极或反射电极,和/或,
[0016]所述蓝色Micro

LED为平面结构芯片,和/或,
[0017]所述蓝色Micro

LED中核心层的材料为GaN,和/或,
[0018]所述绝缘封装层的材料为环氧树脂或聚酰亚胺。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色发光区和/或所述绿色发光区设置有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以及电子传输层中的至少一层。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提供一衬底;
[0022]在衬底表面预设的蓝色发光区、红色发光区以及绿色发光区中形成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搭接电极和底电极,其中,所述搭接电极设在所述蓝色发光区,所述底电极间隔设在所述红色发光区和所述绿色发光区;
[0023]在所述衬底之上形成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对应所述蓝色发光区、所述红色发光区和所述绿色发光区分别形成蓝色像素坑、红色像素坑和绿色像素坑,所述搭接电极的一部分和所述底电极的一部分暴露在相应的像素坑内;
[0024]在所述蓝色像素坑内依次形成蓝色发光层和绝缘封装层,所述蓝色发光层为蓝色Micro

LED,所述蓝色Micro

LED的接入电极与所述搭接电极电连接,所述绝缘封装层包裹所述蓝色Micro

LED的接入电极及所述搭接电极;
[0025]分别在所述红色像素坑和所述绿色像素坑内形成红色发光层和绿色发光层,所述红色发光层和所述绿色发光层各自独立地选自量子点发光材料或有机发光材料,所述红色发光层和所述绿色发光层设置在各自的底电极之上;
[0026]在所述像素界定层、所述蓝色发光层、所述红色发光层、所述绿色发光层以及所述绝缘封装层之上形成第二电极层。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接电极与所述接入电极通过金属共晶键合技术接合。
[00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绝缘封装层的方法包括:
[0029]在所述蓝色像素坑内采用印刷工艺沉积绝缘封装材料覆盖暴露在所述蓝色像素坑内的所述搭接电极以及所述接入电极,固化定型,形成所述绝缘封装层。
[00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化定型时的方法为UV固化或加热固化。
[00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蓝色Micro

LED采用转移工艺转移沉积至所述蓝色像素坑内;
[0032]所述红色发光层通过印刷工艺沉积至所述红色像素坑内;
[0033]所述绿色发光层通过印刷工艺沉积至所述绿色像素坑内。
[00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0035]在所述红色发光区和/或所述绿色发光区形成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以及电子传输层中的至少一层。
[003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光器件。
[0037]上述发光器件的红色发光层和绿色发光层采用量子点发光材料或有机发光材料,具有高效率、长寿命、高色纯度等优点,蓝色发光层采用蓝光Micro

LED,具有高效率、高稳定性等特性,将量子点发光材料或有机发光材料的优势与蓝光Micro

LED的优势结合起来,
大大提高了发光器件的显示效率和产品稳定性。且在蓝色像素坑内沉积绝缘封装层用于覆盖暴露在蓝色像素坑内的搭接电极以及蓝色Micro

LED的电极,避免电极裸露造成短路,提高了发光器件的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一实施例的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图1在衬底上沉积第一电极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3为在图2的基础上沉积蓝色发光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4为在图3的基础上沉积绝缘封装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5为在图4的基础上沉积红色发光层和绿色发光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3]附图标记: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具有蓝色发光区、红色发光区和绿色发光区;第一电极层,包括搭接电极和底电极,所述搭接电极设在所述蓝色发光区,所述底电极间隔分布在所述红色发光区和所述绿色发光区;像素界定层,设于所述衬底之上,且对应所述蓝色发光区、所述红色发光区和所述绿色发光区分别形成蓝色像素坑、红色像素坑和绿色像素坑,所述搭接电极的一部分和所述底电极的一部分暴露在相应的像素坑内;发光层,包括分别设于所述蓝色像素坑、所述红色像素坑和所述绿色像素坑内的蓝色发光层、红色发光层和绿色发光层,所述蓝色发光层为蓝色Micro

LED,所述蓝色Micro

LED的接入电极与所述搭接电极电连接,所述红色发光层和所述绿色发光层的材料各自独立地选自量子点发光材料或有机发光材料,所述红色发光层和所述绿色发光层设置在相应的底电极之上;绝缘封装层,设于所述蓝色像素坑内,并包裹所述蓝色Micro

LED的接入电极及所述搭接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层,整体覆盖在所述像素界定层、所述发光层以及所述绝缘封装层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包括基板以及位于基板上的阵列驱动单元,所述阵列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蓝色发光层、所述红色发光层以及所述绿色发光层发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一个为透明电极,另一个为透明电极或反射电极,和/或,所述蓝色Micro

LED为平面结构芯片,和/或,所述蓝色Micro

LED中核心层的材料为GaN,和/或,所述绝缘封装层的材料为环氧树脂或聚酰亚胺。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区和/或所述绿色发光区设置有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以及电子传输层中的至少一层。5.一种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衬底;在衬底表面预设的蓝色发光区、红色发光区以及绿色发光区中形成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搭接电极和底电极,其中,所述搭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文付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