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尿酸及痛风人群的药食同源酵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7510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尿酸及痛风人群的药食同源酵素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包括以下组分:EM菌、乳酸菌、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凝结芽孢杆菌、罗伊氏乳杆菌、蜂蜜、珊瑚钙、饮用水。所述药食同源中药材原料,包括以下组分:葵花盘、玉米须、鱼腥草、薏苡仁、葛根、蒲公英、栀子、菊苣、杜仲、芡实、肉桂、淡竹叶、茯苓、马齿苋、百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有益微生物菌群,结合药食同源中药材原料进行发酵,其制取物能够有效降低痛风人群血尿酸含量,缓解疼痛,提高免疫系统,恢复和改善代谢功能,适用性广,无毒无副作用,可日常食用。可日常食用。可日常食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尿酸及痛风人群的药食同源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结合了微生物发酵技术、中药材技术、食品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尿酸及痛风人群的药食同源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也叫EM益生菌原液,是由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照夫教授1982年研究成功,EM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大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和一般生物制剂相比,它具有结构复杂、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优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水平。作用机理是形成EM菌群和微生物争夺营养的竞争,进而形成有益的微生物菌的优势群落,利用独特发酵工艺把经过仔细筛选出来的好气性和嫌气性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形成功能强大的EM制剂。EM菌技术已经广泛利用在种植、水产养殖领域,近年来逐步利用于医疗、食品添加领域,其应用于食品添加领域中能产生大量人体需要的有益菌和菌群代谢有益物,并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国内外对EM菌发酵中药材的研究还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对采用中药材为原料进行EM菌发酵技术仍是空白。
[0003]目前国内受高尿酸人群高达1.8亿人,其中痛风人群超过8000万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患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且男性高于女性。被称为继“三高”后的第“四高”。
[0004]痛风是单钠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内、关节周围、肾脏和皮下等部位,引发的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其临床特点是由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所导致的反复发作的急、慢性关节炎和软组织损伤,尿酸性肾结石所导致的痛风性肾病。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基础,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但是,高尿酸症状和痛风关节炎痛症没有任何一种根治方法,只能缓解急性病发痛苦。
[0005]现有技术中:治疗痛风主要有西药、中药、针灸,中药汤剂、中成药、痛风茶等。
[0006]西药,痛风人群主要有口服抗生素、秋水仙碱、非布司佐他、别嘌醇等镇痛类药物、消炎类药物和排泄类药物,在治疗痛风过程中疗效确切,短时间之内可取得明显效果,但通常副作用大,常见于胃、肠功能紊乱,肝肾功能受损,皮疹、皮炎等,尤其是停药后,容易复发,故不是根本解决之道。
[0007]中药治疗痛风是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利尿排酸为指导原则,但辨症施治、辨症用药要求较高、难度大。辨症施治痛风的药方使用各有不同,使用的普遍性较低。同时,中药汤剂在服用过程也存在煎煮麻烦的弊端;中成药虽然使用方便,但由于不能辨症用药,造成最后效果的确定性不强、难以普及的弊病。针灸,技术比较高超的针灸师,可以很好治疗痛风,而且没有副作用,但针灸治疗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治疗时间也比较长。
[0008]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适用于高尿酸及痛风人群的药食同源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结合了微生物发酵、中药材技术、食品
,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痛风人群血尿酸含量、缓解疼痛、抑制尿酸增高、提高免疫系统、恢复和改善身体代谢功能以及无毒无副作用的适用于高尿酸及痛风人群的药食同源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0010]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适用于高尿酸及痛风人群的药食同源酵素,包括有益微生物菌群培养、药食同源中药材原料:
[0011]所述有益微生物菌群培养按重量份比算,包括以下组分:EM菌(2~3
×
108CFU/mL)2

5份、乳酸菌(2~3
×
108CFU/mL)2

10份、酵母菌(2.5~3
×
108CFU/mL)2

8份、植物乳杆菌(1.5~2
×
108CFU/mL)2

6份、嗜热链球菌(2~4
×
108CFU/mL)2

4份、双歧杆菌(2~4
×
108CFU/mL)2

6份、鼠李糖乳杆菌(1~2
×
108CFU/mL)1

4份、嗜酸乳杆菌(2~4
×
108CFU/mL)2

5份、凝结芽孢杆菌(2~4
×
108CFU/mL)1

5份、罗伊氏乳杆菌(2~3
×
108CFU/mL)1

4份、蜂蜜2

10份、珊瑚钙2

5份、饮用水50

100份;
[0012]所述药食同源中药材原料按重量份比算,包括以下组分:葵花盘8

15份,玉米须5

12份,鱼腥草4

11份,薏苡仁3

10份,葛根5

12份,蒲公英2

6份,栀子3

8份,菊苣3

9份,杜仲4

8份,芡实2

8份,肉桂5

10份,淡竹叶4

10份、茯苓3

10份,马齿苋3

11份,百合3

10份。
[0013]一种适用于高尿酸及痛风人群的药食同源酵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有益微生物菌群培养:将上述EM菌、乳酸菌、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凝结芽孢杆菌、罗伊氏乳杆菌、蜂蜜、珊瑚钙和饮用水,均匀混合后置入恒温、带气压表、搅拌的发酵罐进行培养,制得有益微生物菌群及微生物代谢物简称A。
[0015]S2:去杂:将葵花盘、玉米须、鱼腥草、薏苡仁、葛根、蒲公英、栀子、菊苣、杜仲、芡实、肉桂、淡竹叶、茯苓、马齿苋、百合,分别去除杂质。
[0016]S3:干燥:经过去除杂质的原料分别进行热风干燥,热风干燥分为三级,得到干燥后的原料。
[0017]S4:粉碎:将干燥后的原料分别粉碎至200

300目,得到粉碎的后的原料。
[0018]S5:混合:将粉碎后的原料均匀混合简称B。
[0019]S6:发酵:将A和B均匀混合后置入恒温、带气压表、搅拌的发酵罐进行培养,发酵培养过程为无糖发酵培养,制得药食同源植物酵素简称C。
[0020]S7:分离:将C放入固液分离设备,安装300~500目滤布,分离得到药食同源植物酵素液体简称D和发酵后的药食同源中药原料简称E。
[0021]S8:二次混合:将80

120份D、赤藓糖醇5

13份、甜菊糖苷1

2份均匀混合简称F。
[0022]S9:包装入库:将F放入调配缸升温至7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尿酸及痛风人群的药食同源酵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益微生物菌群培养、药食同源中药材原料:所述有益微生物菌群培养按重量份比算,包括以下组分:EM菌2

5份、乳酸菌2

10份、酵母菌2

8份、植物乳杆菌2

6份、嗜热链球菌2

4份、双歧杆菌2

6份、鼠李糖乳杆菌1

4份、嗜酸乳杆菌2

5份、凝结芽孢杆菌1

5份、罗伊氏乳杆菌1

4份、蜂蜜2

10份、珊瑚钙2

5份、饮用水50

100份;所述药食同源中药材原料按重量份比算,包括以下组分:葵花盘8

15份,玉米须5

12份,鱼腥草4

11份,薏苡仁3

10份,葛根5

12份,蒲公英2

6份,栀子3

8份,菊苣3

9份,杜仲4

8份,芡实2

8份,肉桂5

10份,淡竹叶4

10份、茯苓3

10份,马齿苋3

11份,百合3

10份。2.一种适用于高尿酸及痛风人群的药食同源酵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有益微生物菌群培养:将上述EM菌、乳酸菌、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凝结芽孢杆菌、罗伊氏乳杆菌、蜂蜜、珊瑚钙和饮用水,均匀混合后置入恒温、带气压表、搅拌的发酵罐进行培养,制得有益微生物菌群及微生物代谢物简称A。S2:去杂:将葵花盘、玉米须、鱼腥草、薏苡仁、葛根、蒲公英、栀子、菊苣、杜仲、芡实、肉桂、淡竹叶、茯苓、马齿苋、百合,分别去除杂质。S3:干燥:经过去除杂质的原料分别进行热风干燥,热风干燥分为三级,得到干燥后的原料。S4:粉碎:将干燥后的原料分别粉碎至200

300目,得到粉碎的后的原料。S5:初次混合:将粉碎后的原料均匀混合简称B。S6:发酵:将A和B均匀混合后置入恒温、带气压表、搅拌的发酵罐进行培养,发酵培养过程为无糖发酵培养,制得药食同源植物酵素简称C。S7:分离:将C放入固液分离设备,安装300~500目滤布,分离得到药食同源植物酵素液体简称D和发酵后的药食同源中药原料简称E。S8:二次混合:将8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晶刘清华魏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育米生物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