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桡动脉置管约束保护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738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桡动脉置管约束保护带,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上端安装有握力球,所述固定带的上端两侧安装有两个上绑带,所述固定带的下端两侧安装有两个下绑带,所述固定带的左侧设有弧形缺口,且所述固定带上安装有可以活动的约束带,同侧的所述上绑带和下绑带均安装有魔术贴毛面,另一个所述上绑带和下绑带均安装有魔术贴勾面,且所述固定带上安装有能够移动的约束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桡动脉置管约束保护带,使用更方便,功能更多,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非计划拔管的拔管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桡动脉置管约束保护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桡动脉置管约束保护带。

技术介绍

[0002]通过动脉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已成为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手段。桡动脉因其位置表浅,穿刺操作方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成为临床有创血压监测的首选部位。桡动脉置管的并发症有:肢体末梢肿胀、末梢花斑、置管处周围皮肤发红、管道堵塞、非计划拔管等。
[0003]如果桡动脉置管固定不稳固,会增加患者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的损伤,增加感染率,增加患者的痛苦,也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如果患者桡动脉置管侧肢体没有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的指导,容易造成患者肢体末梢肿胀等。
[0004]日前市场上使用的各种约束带仅起到固定肢体的作用,但患者由于长时间的固定出现的肢体末梢肿胀和花斑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此外,传统的固定带多设计在手背侧,由于手背多骨突,固定带使用久后,容易造成手背骨突处压疮。
[0005]有学者的研究表明,握力球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也有不少学者的研究表明,握力球功能锻炼可以起到督促患者功能锻炼的作用。
[0006]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0863424.0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儿科固定手板脚板套件,包括儿童输液固定用底板,底板上设置手套或脚套,以及和手套、脚套连接的限位件,限位件包括多个固定连接底板,限位件包括凸起于底板的固定块;手套的手背面开设有镂空的可放置留置针的手部注射区,脚套的脚面开设有镂空的可放置留置针的脚部注射区。该专利技术创造旨在提出一种儿科固定手板脚板套件,以供儿童输液时使用的手板和脚板,有效固定患儿的手部和脚部,减少输液中发生针头脱落,降低二次穿刺,减轻儿童患者痛苦,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但是并不适用于老年人使用,也不能对桡动脉留置针起到固定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出一种桡动脉置管约束保护带,将用于肢体锻炼的握力球和固定带结合,为临床患者提供种一种带有肢体功能锻炼的保护带,保护患者桡动脉置管装置的同时,还可供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桡动脉置管约束保护带,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上端安装有握力球,所述固定带的上端两侧安装有两个上绑带,所述固定带的下端两侧安装有两个下绑带,所述固定带的至少一侧设有缺口,且所述固定带上安装有能够移动的约束带。
[0010]优选的是,位于同侧的所述上绑带和下绑带均安装有魔术贴毛面,另一侧所述上绑带和下绑带均安装有魔术贴勾面。
[0011]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缺口为弧形缺口且设置在固定带长度方向的一侧。弧
形缺口的设置是为了方便临床对桡动脉穿刺口的观察,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有没有卷边等。
[0012]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上绑带和下绑带通过缝制与固定带相连接。
[0013]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带上设有导向带,所述导向带内设有活动穿孔,所述约束带通过活动穿孔设置。
[0014]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导向带的长度小于固定带长度的1/2,导向带下端接近固定带末端设置,导向带上端位于弧形缺口一侧。
[0015]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导向带为矩形条状,且所述导向带的两端通过固定带固定。如可以通过缝制、粘贴等方式固定。
[0016]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握力球为圆形结构,握力球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技术中桡动脉置管约束保护带,将用于肢体锻炼的握力球和固定带结合,为临床患者提供种一种带有肢体功能锻炼的保护带,保护患者桡动脉置管装置的同时,还可供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0019](2)、使用方便,功能多样化,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非计划拔管的拔管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桡动脉置管约束保护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桡动脉留置针固定带中导向带的侧视图。
[0022]图中:1、固定带,2、握力球,3、上绑带,4、下绑带,5、魔术贴毛面,6、魔术贴勾面,7、弧形缺口,8、导向带,9、活动穿孔,10、约束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参照图1

2所示,一种桡动脉置管约束保护带,包括固定带1,固定带1整体为矩形结构,从上到下宽度一致。固定带1的上端安装有握力球2,握力球2具体为圆形结构,材质可以为硅胶、泡沫等软体材质,方便患者使用,增强舒适感。固定带1的上端两侧安装有两个上绑带3,固定带1的下端两侧安装有两个下绑带4,上绑带3和下绑带4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材质制作。
[0025]位于同侧的上绑带3和下绑带4均安装有魔术贴毛面5,另一个上绑带3和下绑带4均安装有魔术贴勾面6;其中,上绑带3和下绑带4通过缝制与固定带1相连接。固定带1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左侧设有一个弧形缺口7,弧形缺口7的位置不限于此,如也可以设置在右侧位置;且固定带1上安装有可以活动的约束带10,固定带1上设有导向带8,导向带8内设有活动穿孔9,活动穿孔9具体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约束带10通过活动穿孔9设置,导向带8为布条状,且导向带8的两端缝制在固定带1上。导向带8的长度小于固定带1长度的1/2,导向带8下端接近固定带1末端设置,导向带8上端位于弧形缺口一侧。必要时,通过约束带10
可以对上肢进行固定。导向带8的活动穿孔9可以卡住约束带10并对其固定,固定病人上肢的时候,约束带10不能太细,避免病人不配合时导致勒伤皮肤。
[0026]本技术使用时,在穿刺成功后用于固定,具体的将固定带1放在右手臂上,并将握力球2放在手掌处,此时的两个上绑带3位于手掌位置,然后,通过魔术贴毛面5和魔术贴勾面6的配合,两个上绑带3绑在手掌处,同理,将两个下绑带4绑在手臂处。
[0027]本实用新为改良的桡动脉约束保护带,将固定于肢体锻炼的握力球2结合起来,为临床患者提供种一种带有肢体功能锻炼的保护带,保护患者桡动脉置管装置的同时,给患者提供一种功能锻炼的方法,能有效地改善术侧肢体的肿胀程度,促进患者康复;此外,根据解剖结构,人体掌侧的肌肉更发达,携带保护带期间,发生压疮风险更较小,本申请的保护带固定于患者掌侧,患者各关节处于功能位,舒适度更高。
[0028]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桡动脉置管约束保护带,使用更方便,且功能多样,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非计划拔管的拔管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动脉置管约束保护带,包括固定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1)的上端安装有握力球(2),所述固定带(1)的上端两侧安装有两个上绑带(3),所述固定带(1)的下端两侧安装有两个下绑带(4),所述固定带(1)的至少一侧设有缺口(7),且所述固定带(1)上安装有能够移动的约束带(10),位于同侧的所述上绑带(3)和下绑带(4)均安装有魔术贴毛面(5),另一侧所述上绑带(3)和下绑带(4)均安装有魔术贴勾面(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桡动脉置管约束保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7)为弧形缺口且设置在固定带(1)长度方向的一侧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桡动脉置管约束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黎张颖伍寒柳陈笑银刘丽圆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