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安防智能门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安防用智能门锁,包括门锁本体,所述门锁本体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门锁本体上设置有指纹识别口,所述门锁本体上设置是有钥匙孔,所述门锁本体上设置有人脸识别器,所述门锁本体上设置有把手,所述门锁本体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容纳盒,所述门锁本体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红外距离探测器。该智能安防用智能门锁,通过人工靠近门锁本体时,红外距离探测器检测到有障碍物靠近至一定的距离后,马达工作带动下转动杆转动,通过上连接架的连接,带动上防尘盖旋转,将操作面板与指纹识别口打开,便于人员指纹识别或是密码输入打开安防门,无需人工手动打开上防尘盖与人脸识别器。器。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安防用智能门锁
[0001]本技术属于安防智能门锁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安防用智能门锁。
技术介绍
[0002]智能门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锁具,智能门锁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智能门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是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先进技术的复合型锁具。
[0003]现有的安防用智能门锁,人工在使用的过程中,功能性较少,无法满足人员的使用需求,如人工需要打开安防门时,需要手动打开防尘盖,现有的安防用智能门锁不具备自动感应打开防尘盖的功能,智能化较低,无法较好的满足人员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安防用智能门锁,旨在解决现有的安防用智能门锁,人工在使用的过程中,功能性较少且智能化较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安防用智能门锁,包括门锁本体,所述门锁本体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门锁本体上设置有指纹识别口,所述门锁本体上设置是有钥匙孔,所述门锁本体上设置有人脸识别器,所述门锁本体上设置有把手,所述门锁本体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容纳盒,所述门锁本体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红外距离探测器,所述容纳盒内腔的顶部可转动地设置有上转动杆,所述上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盒的正面,所述容纳盒内腔的底部可转动地设置有下转动杆,所述下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盒的正面,所述容纳盒内壁背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上转动杆的内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转动杆的表面与所述下转动杆的表面均竖直设置有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上转动杆的表面固定套设有上连接架,所述上连接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可覆盖所述操作面板和所述指纹识别口的上防尘盖,所述下转动杆的表面固定套设有下连接架,所述下连接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可覆盖所述钥匙孔和所述人脸识别器的下防尘盖。
[0006]优选的,所述容纳盒的后侧面为敞口,所述马达的后侧面可拆卸地设置有检修盖,所述检修盖与所述容纳盒后侧面的敞口相适配。
[0007]优选的,所述马达内壁顶部与底部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检修盖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块可拆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门锁本体前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放置有酒精喷瓶。
[0009]优选的,所述门锁本体前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酒精喷瓶相适配,所述酒精喷瓶的底部通过所述限位板的内部与所述放置板的顶部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门锁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正面敞口的圆筒,所述圆筒的内部放置有擦拭棉,所述圆筒的表面设置有与正面敞口相适配的盖板。
[0011]优选的,所述圆筒的正面设置有若干个上磁块,所述盖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下磁块,所述上磁块与所述下磁块相互吸引。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智能安防用智能门锁,通过人工靠近门锁本体时,红外距离探测器检测到有障碍物靠近至一定的距离后,马达工作带动下转动杆转动,通过上连接架的连接,带动上防尘盖旋转,将操作面板与指纹识别口打开,便于人员指纹识别或是密码输入打开安防门,并在上转动杆转动时,通过皮带轮的传动带动下转动杆进行转动,带动下防尘盖旋转,将钥匙孔与人脸识别器的打开,便于人员通过钥匙或是人脸识别打开安防门,无需人工手动打开上防尘盖与人脸识别器,使门锁更加智能化,再通过设置的酒精喷瓶便于人员在打开安防门前进行自身消毒,并通过擦拭棉便于人工门锁本体的表面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增加门锁的功能性,较好的人员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容纳盒与上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酒精喷瓶与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17]图中:1、门锁本体,2、操作面板,3、指纹识别口,4、钥匙孔,5、人脸识别器,6、把手,7、容纳盒,8、红外距离探测器,9、马达,10、上转动杆,11、下转动杆,12、上连接架,13、上防尘盖,14、下连接架,15、下防尘盖,16、皮带轮,17、固定块,18、检修盖,19、螺栓,20、酒精喷瓶,21、限位板,22、放置板,23、圆筒,24、擦拭棉,25、盖板,26、上磁块,27、下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请参阅图1
‑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门锁本体1,门锁本体1上设置有操作面板2,门锁本体1上设置有指纹识别口3,门锁本体1上设置是有钥匙孔4,门锁本体1上设置有人脸识别器5,门锁本体1上设置有把手6。
[0020]操作面板2、指纹识别口3、钥匙孔4、人脸识别器5和把手6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把手6便于人工输入密码后打开安防门。
[0021]门锁本体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容纳盒7,门锁本体1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红外距离探测器8。
[0022]红外距离探测器8可识别门锁本体1正面的一定距离是否存放障碍物,从而判断是否有使用人员靠近门锁本体1。
[0023]容纳盒7内腔的顶部可转动地设置有上转动杆10,上转动杆10的一端延伸至容纳盒7的正面,容纳盒7内腔的底部可转动地设置有下转动杆11。
[0024]下转动杆11的一端延伸至容纳盒7的正面,容纳盒7内壁背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马达9,马达9的输出轴与上转动杆10的内端固定连接。
[0025]红外距离探测器8与马达9为电连接,红外距离探测器8检测到有使用人员时,马达9开始转动,马达9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上转动杆10进行转动。
[0026]上转动杆10的表面与下转动杆11的表面均竖直设置有皮带轮16,两个皮带轮16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27]上转动杆10在转动时,带动上转动杆10上的皮带轮16转动,再通过下转动杆11上的皮带轮16与皮带的传动即可带动下转动杆11进行转动。
[0028]上转动杆10的表面固定套设有上连接架12,上连接架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可覆盖操作面板2和指纹识别口3的上防尘盖13。
[0029]上转动杆10转动时,即可通过上连接架12的连接,带动上防尘盖13旋转,使得上防尘盖13覆盖遮挡操作面板2与指纹识别口3或是移动至操作面板2与指纹识别口3的外部。
[0030]人工靠近门锁本体1时,红外距离探测器8检测到有障碍物靠近至一定的距离后,马达9工作带动下转动杆11转动,通过上连接架12的连接,带动上防尘盖13旋转,将操作面板2与指纹识别口3打开,便于人员指纹识别或是密码输入打开安防门。
[0031]下转动杆11的表面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安防用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门锁本体(1),所述门锁本体(1)上设置有操作面板(2),所述门锁本体(1)上设置有指纹识别口(3),所述门锁本体(1)上设置是有钥匙孔(4),所述门锁本体(1)上设置有人脸识别器(5),所述门锁本体(1)上设置有把手(6),所述门锁本体(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容纳盒(7),所述门锁本体(1)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红外距离探测器(8),所述容纳盒(7)内腔的顶部可转动地设置有上转动杆(10),所述上转动杆(1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盒(7)的正面,所述容纳盒(7)内腔的底部可转动地设置有下转动杆(11),所述下转动杆(1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盒(7)的正面,所述容纳盒(7)内壁背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马达(9),所述马达(9)的输出轴与所述上转动杆(10)的内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转动杆(10)的表面与所述下转动杆(11)的表面均竖直设置有皮带轮(16),两个所述皮带轮(16)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上转动杆(10)的表面固定套设有上连接架(12),所述上连接架(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可覆盖所述操作面板(2)和所述指纹识别口(3)的上防尘盖(13),所述下转动杆(11)的表面固定套设有下连接架(14),所述下连接架(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可覆盖所述钥匙孔(4)和所述人脸识别器(5)的下防尘盖(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安防用智能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良,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市都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