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动力土壤逆渗透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格栅井,所述格栅井一侧连接有配水管,配水管的外部设置有若干组三通管件,配水管通过三通管件连接有土壤逆渗透模块;所述土壤逆渗透模块包括防水层,防水层的内侧铺设有砂石层,砂石层的内部设置有模块出水管和模块进水管,砂石层的上方设置有网架,网架的上方设置有回填土层。无动力土壤逆渗透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具有无动力运行、逆渗透处理、无臭气二次污染、不排泥且无需污泥处理和产品可模块化生产的优点,处理系统由于采用了先进科学的配水方式,可耐受化粪池无规律排放的冲击负荷,无需水量调节、无需动力调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无动力运行。意义上实现了无动力运行。意义上实现了无动力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动力土壤逆渗透生态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无动力土壤逆渗透生态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早期的土壤处理系统是利用土壤及植物系统的天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和对污染物的自然净化功能处理城市污水和一些工业污水,使水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促进绿地植物生长,实现废水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常年性生态系统工程,目前在国内外使用的土壤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基本包括:人工湿地、氧化塘、土地慢滤、快速渗滤及地表漫流等不同形态的生态水处理技术,根据各地气候与土壤结构、土地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水质差异等不同环境因素,上述技术都得到了相应的应用与发展。但同样由于受到气候影响、土地资源短缺、对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出水水质的不稳定性与管理复杂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使生态技术的推广受到了制约。
[0003](一)现有的土壤生态水处理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处理负荷低、占地面积大,投资偏高;(2)技术单一、对N、P的处理效率不高;(3)对土壤要求条件苛刻、不便因地制宜推广;自然环境适用条件要求苛刻,无法向寒冷地区、高海拔地区推广;(4)未能形成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及制造体系,根据我国的国情,开发高效、低费、低能耗、管理方便的分散污水处理和富营养化控制技术,十分紧迫也十分必要。
[0004](二)现有的土壤生态水处理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配水方式的制约,污水需要通过提升泵提升至后续处理模块,不仅需要支付电费,还需要进行水泵的维护、维修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土壤逆渗透生态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土壤生态水处理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处理负荷低、占地面积大,投资偏高;(2)技术单一、对N、P的处理效率不高;(3)对土壤要求条件苛刻、不便因地制宜推广;自然环境适用条件要求苛刻,无法向寒冷地区、高海拔地区推广;(4)未能形成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及制造体系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动力土壤逆渗透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格栅井,所述格栅井一侧连接有配水管,配水管的外部设置有若干组三通管件,配水管通过三通管件连接有土壤逆渗透模块;
[0007]所述土壤逆渗透模块包括防水层,防水层的内侧铺设有砂石层,砂石层的内部设置有模块出水管和模块进水管,砂石层的上方设置有网架,网架的上方设置有回填土层。
[0008]优选的,所述格栅井包括格栅井主体,格栅井主体的上方为开口状,格栅井主体的开口外侧搭设有固定盖,固定盖的下方设置有悬挂架,并且悬挂架的下方安装有格栅网架,格栅井主体的内壁设置有导水管。
[0009]优选的,所述导水管穿过格栅井主体外壁一端连接有原水管,导水管在格栅井主
体上的高度高于配水管在格栅井主体上的高度
[0010]优选的,所述格栅网架靠近导水管一侧开设有通孔,且导水管的一端伸入到格栅网架的通孔内。
[0011]优选的,所述防水层的外部为倒棱台形,且网架的外部为弧形,网架弧形端处于防水层大端的方向。
[0012]优选的,所述模块出水管和模块进水管的外壁均开设有通孔,且模块出水管在砂石层内部的高度高于模块进水管在砂石层内部的高度,模块出水管和模块进水管从防水层伸出端分别连接有排水管和配水管。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其一,该无动力土壤逆渗透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具有无动力运行、逆渗透处理、无臭气二次污染、不排泥且无需污泥处理和产品可模块化生产的优点,处理系统由于采用了先进科学的配水方式,可耐受化粪池无规律排放的冲击负荷,无需水量调节、无需动力调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无动力运行,同时污水在土壤处理模块中逆向渗透过程中分别经历了厌氧、缺氧、好氧、土壤过滤、植物根系氮磷摄取等过程,使其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能力,而且本污水处理技术运行不曝气充氧,无动力运行,处理系统可全部埋于地下,因此,运行期间,处理站及周边不会像传统污水处理站那样产生臭气二次污染。
[0015]其二,本污水处理技术运行期间不排泥,污水中的剩余污泥在改良土壤中得到进一步的降解,有机部分基本降解,无机部分形成土壤的一部分,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逆向渗透”设计原理,从而避免了土壤的杜塞和板结,有利于处理系统长期稳定运行,而且通过规范的标准化设计,从土壤选择、有效菌种的投加及驯化、配水系统及收水系统的标准化设计,使的采用此技术实现设备装备化、模块化,而且处理模块可根据实际污水处理规模进行自由组合,满足不同水量处理的需求。
[0016]其三,该装置的土壤生态水处理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污水自身的重力进行流动,这样该装置不需要配备提升泵,可以减少电费支出,同时能够避免水泵的维护、维修费用,降低该装置使用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动力土壤逆渗透生态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动力土壤逆渗透生态污水处理装置格栅井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动力土壤逆渗透生态污水处理装置格栅网架侧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动力土壤逆渗透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土壤逆渗透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动力土壤逆渗透生态污水处理装置模块出水管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原水管,2、格栅井,201、格栅井主体,202、导水管,203、固定盖,204、悬挂架,205、格栅网架,3、配水管,4、排水管,5、土壤逆渗透模块,501、防水层,502、网架,503、模块出水管,504、砂石层,505、模块进水管,506、回填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
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动力土壤逆渗透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格栅井2,格栅井2一侧连接有配水管3,配水管3的外部设置有若干组三通管件,配水管3通过三通管件连接有土壤逆渗透模块5,此结构的格栅井2起到过滤污水的作用,同时格栅井2内部的污水可以通过配水管3进入到不同的土壤逆渗透模块5内;
[0025]土壤逆渗透模块5包括防水层501,防水层501的内侧铺设有砂石层504,砂石层504的内部设置有模块出水管503和模块进水管505,砂石层504的上方设置有网架502,网架502的上方设置有回填土层506,此结构的土壤逆渗透模块5通过模块进水管505进行再分配,通过模块进水管505将污水导入到砂石层504内,同时污水受重力影响,继续向下移动,由于受不透水的防水层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土壤逆渗透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井(2),所述格栅井(2)一侧连接有配水管(3),配水管(3)的外部设置有若干组三通管件,配水管(3)通过三通管件连接有土壤逆渗透模块(5);所述土壤逆渗透模块(5)包括防水层(501),防水层(501)的内侧铺设有砂石层(504),砂石层(504)的内部设置有模块出水管(503)和模块进水管(505),砂石层(504)的上方设置有网架(502),网架(502)的上方设置有回填土层(5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土壤逆渗透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井(2)包括格栅井主体(201),格栅井主体(201)的上方为开口状,格栅井主体(201)的开口外侧搭设有固定盖(203),固定盖(023)的下方设置有悬挂架(204),并且悬挂架(204)的下方安装有格栅网架(205),格栅井主体(201)的内壁设置有导水管(2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土壤逆渗透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宏,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