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转子线扭转装置,包括支架、气缸、上齿条、下齿条、连接齿轮、传动齿轮、内扭具和外扭具;所述气缸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气缸与上齿条或下齿条连接;所述上齿条通过连接齿轮与下齿条连接;所述上齿条通过一组传动齿轮与内扭具连接;所述下齿条通过另一组传动齿轮与外扭具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子线扭转装置仅利用气缸作为动力源同步控制两套扭转机构运作,一方面节省了成本、降低了能耗,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扭转作业的一致性,提高作业精度。提高作业精度。提高作业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线扭转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生产加工
,尤其涉及转子线扭转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转子线圈扭头机是专门用来对转子线圈端头进行扭转的设备,其结构可参考申请号为202021014180.6、名称为一种转子线圈扭头机的中国技术专利。现有的转子扭头机均是采用不同的动力源分别对内、外铜线圈进行扭转,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两套扭转机构相互独立,方便部件维护或更换,但同时也存在扭转作业的一致性差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子线扭转装置,有利于提高扭转精度和作业一致性。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转子线扭转装置,包括支架、气缸、上齿条、下齿条、连接齿轮、传动齿轮、内扭具和外扭具;
[0005]所述气缸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气缸与上齿条或下齿条连接;
[0006]所述上齿条通过连接齿轮与下齿条连接;
[0007]所述上齿条通过一组传动齿轮与内扭具连接;
[0008]所述下齿条通过另一组传动齿轮与外扭具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齿条和所述下齿条相互平行。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设有供所述上齿条和所述下齿条滑动的轨道。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齿轮、传动齿轮、内扭具和外扭具均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内扭具与所述外扭具呈内外嵌套设置,所述内扭具与所述外扭具转动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内扭具的一端设有内插孔,所述外扭具的一端设有外插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内扭具的另一端设有前齿轮,所述上齿条通过一组传动齿轮与所述前齿轮啮合,所述外扭具的另一端设有后齿轮,所述下齿条通过另一组传动齿轮与所述后齿轮啮合。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机架和转子定位机构,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一侧,所述转子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另一侧。
[0016]进一步地,所述转子定位机构包括移动架和转子定位座,所述移动架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转子定位座设置在所述移动架上。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转子线扭转装置,两组齿条在连接齿轮的连接下同步运动,利用气缸同时驱动两组齿条运动时,两组齿轮各自通过一组传动齿轮分别带动内扭具和外扭具以相反的方向同步运动,从而分别对内、外铜线圈进行扭转,本技术提供的转子线扭转装置仅利用气缸作为动力源同步控制两套扭转机构运作,一方面节省了成本、降低了能耗,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扭转作业的一致性,提高作业精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子线扭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子线扭转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0020]标号说明:
[0021]1、支架; 11、轨道; 2、气缸; 3、上齿条; 4、下齿条; 5、连接齿轮; 6、传动齿轮; 7、内扭具; 71、内插孔; 72、前齿轮; 8、外扭具; 81、外插孔; 82、后齿轮; 9、机架; 10、转子定位机构; 101、移动架; 102、转子定位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子线扭转装置,应用在转子线加工作业中。
[0024]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转子线扭转装置,包括支架1、气缸2、上齿条3、下齿条4、连接齿轮5、传动齿轮6、内扭具7和外扭具8;
[0025]所述气缸2设置在支架1上,所述气缸2与上齿条3或下齿条4连接;
[0026]所述上齿条3通过连接齿轮5与下齿条4连接;
[0027]所述上齿条3通过一组传动齿轮6与内扭具7连接;
[0028]所述下齿条4通过另一组传动齿轮6与外扭具8连接。
[0029]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转子线扭转装置,两组齿条在连接齿轮5的连接下同步运动,利用气缸2同时驱动两组齿条运动时,两组齿轮各自通过一组传动齿轮6分别带动内扭具7和外扭具8以相反的方向同步运动,从而分别对内、外铜线圈进行扭转,本技术提供的转子线扭转装置仅利用气缸2作为动力源同步控制两套扭转机构运作,一方面节省了成本、降低了能耗,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扭转作业的一致性,提高作业精度。
[0030]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上齿条3和所述下齿条4相互平行。
[0031]从上述描述可知,将上齿条3和下齿条4设计为相互平行的形式,方便操作员拆装以及调节控制内扭具7和外扭具8的转速,且稳定性好。
[0032]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上设有供所述上齿条3和所述下齿条4滑动的轨道11。
[0033]从上述描述可知,轨道11对上齿条3和下齿条4进行导向限位,有助于保证扭转精度。
[0034]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齿轮5、传动齿轮6、内扭具7和外扭具8均与所述支架1转动连接。
[0035]从上述描述可知,支架1上设有相应的轴承等部件保证上述部件安装的稳定性。
[0036]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内扭具7与所述外扭具8呈内外嵌套设置,所述内扭具7与所述外扭具8转动连接。
[0037]从上述描述可知,内扭具7和外扭具8同轴设置,稳定性好,同轴度高。
[0038]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内扭具7的一端设有内插孔71,所述外扭具8的一端设有外插孔81。
[0039]从上述描述可知,内插孔71和外插孔81分别用以固定内、外铜线。
[0040]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内扭具7的另一端设有前齿轮72,所述上齿条3通过一组传动齿轮6与所述前齿轮72啮合,所述外扭具8的另一端设有后齿轮82,所述下齿条4通过另一组传动齿轮6与所述后齿轮82啮合。
[0041]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两组齿条、传动齿轮6分别驱动前齿轮72和后齿轮82转动,从而分别控制内扭具7和外扭具8向不同方向转动。
[0042]在可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机架9和转子定位机构10,所述支架1设置在所述机架9上的一侧,所述转子定位机构10设置在所述机架9上的另一侧。
[0043]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转子定位机构10包括移动架101和转子定位座102,所述移动架101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9上,所述转子定位座102设置在所述移动架101上。
[0044]从上述描述可知,将转子放置在转子定位座102上,再驱动移动架101靠近或远离扭转机构进行扭转作业。
[004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转子放置在转子定位座102上使得转子线朝向内扭具7和外扭具8,驱动移动架101靠近内扭具7所在一侧,使得转子线插入内扭具7和外扭具8中,利用气缸2通过齿条、齿轮的配合同步驱动内扭具7和外扭具8转动,从而分别对内圈铜线和外圈铜线进行扭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转子线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气缸、上齿条、下齿条、连接齿轮、传动齿轮、内扭具和外扭具;所述气缸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气缸与上齿条或下齿条连接;所述上齿条通过连接齿轮与下齿条连接;所述上齿条通过一组传动齿轮与内扭具连接;所述下齿条通过另一组传动齿轮与外扭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线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齿条和所述下齿条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线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供所述上齿条和所述下齿条滑动的轨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线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齿轮、传动齿轮、内扭具和外扭具均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线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扭具与所述外扭具呈内外嵌套设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恒智,林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宏昌公茂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