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水稻种子发芽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686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富硒水稻种子发芽培育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的内壁等距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壁底部前方固接有通口,所述支架的内壁连接有控制结构,该富硒水稻种子发芽培育装置,通过升降结构中竖筒在螺杆的外壁上下转动,进而配合方板带动曲板上下移动,移动的曲板带动支架上下移动,实现之间之间的距离调节,改变螺栓旋拧抵紧固定形式,保证方箱位置稳定,通过控制结构中方箱在支架的前方推入内部,完成方箱的放置,随后在方箱的内部放入土壤,随即种下水稻种子,弯杆便于带动方箱在支架的内壁前后移动,便于方箱的收取,避免发生夹手。避免发生夹手。避免发生夹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硒水稻种子发芽培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富硒水稻种子发芽培育装置
,具体为一种富硒水稻种子发芽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富硒水稻,除留存了普通水稻的全部营养成份,还具有抗癌、防癌、保护心脏和延缓衰老的功能,现有的富硒水稻种子发芽培育装置在使用时,升降调节采用螺栓旋拧抵紧控制,长时间螺栓端部磨损影响稳定,会造成方箱位置变化,同时方箱采用提拉式收取,由于方箱自重加土壤重量不便抬起,容易发生夹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水稻种子发芽培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富硒水稻种子发芽培育装置在使用时,升降调节采用螺栓旋拧抵紧控制,长时间螺栓端部磨损影响稳定,会造成方箱位置变化,同时方箱采用提拉式收取,由于方箱自重加土壤重量不便抬起,容易发生夹手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富硒水稻种子发芽培育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的内壁等距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壁底部前方固接有横板,所述支架的内壁连接有控制结构。
[0005]优选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螺杆、竖筒、方板和曲板,所述螺杆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相固接,所述螺杆的外壁与竖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竖筒的外壁底部与方板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方板的外壁内侧与曲板的内壁转动相连。
[0006]优选的,所述曲板的内侧与支架的外壁相固接。
[0007]优选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方箱、弯杆、直杆和圆板,所述方箱的外壁与支架的内壁相插接,所述方箱的正面外侧与弯杆的后端面相固接,所述弯杆的外壁与直杆的正面相固接,所述直杆的后端面与方箱的正面相固接,所述直杆的外壁与圆板的内壁相固接。
[0008]优选的,所述方箱的内壁底部等距加工有通口。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富硒水稻种子发芽培育装置,通过升降结构中竖筒在螺杆的外壁上下转动,进而配合方板带动曲板上下移动,移动的曲板带动支架上下移动,实现之间之间的距离调节,改变螺栓旋拧抵紧固定形式,保证方箱位置稳定;
[0010]通过控制结构中方箱在支架的前方推入内部,完成方箱的放置,随后在方箱的内部放入土壤,随即种下水稻种子,弯杆便于带动方箱在支架的内壁前后移动,便于方箱的收取,避免发生夹手。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螺杆、竖筒和方板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中支架和横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图1中方形、弯杆和直杆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图4中A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底板,2、升降结构,201、螺杆,202、竖筒,203、方板,204、曲板,3、控制结构,301、方箱,302、弯杆,303、直杆,304、圆板,3a1、套筒,3a2、弹簧,3a3、方块,4、支架,5、横板,6、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1
[0019]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富硒水稻种子发芽培育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升降结构2,升降结构2的内壁等距连接有支架4,支架4的内壁底部前方固接有横板5,支架4的内壁连接有控制结构3。
[0020]升降结构2包括螺杆201、竖筒202、方板203和曲板204,螺杆201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相固接,螺杆201的外壁与竖筒202的内壁螺纹连接,竖筒202的外壁底部与方板203的内壁转动相连,竖筒202外壁底部受力通过方板203内壁轴承进行转动,方板203的外壁内侧与曲板204的内壁转动相连,曲板204受力通过方板203外壁内侧销轴进行转动,曲板204的内侧与支架4的外壁相固接;
[0021]通过升降结构2中竖筒202在螺杆201的外壁上下转动,进而配合方板203带动曲板204上下移动,移动的曲板204带动支架4上下移动,实现之间4之间的距离调节,改变螺栓旋拧抵紧固定形式,保证方箱位置稳定。
[0022]控制结构3包括方箱301、弯杆302、直杆303和圆板304,方箱301的外壁与支架4的内壁相插接,方箱301受力通过支架4内壁前后移动,方箱301的正面外侧与弯杆302的后端面相固接,弯杆302的外壁与直杆303的正面相固接,直杆303的后端面与方箱301的正面相固接,直杆303的外壁与圆板304的内壁相固接,方箱301的内壁底部等距加工有通口6,通口6方便多余水分排出;
[0023]通过控制结构3中方箱301在支架4的前方推入内部,完成方箱301的放置,随后在方箱301的内部放入土壤,随即种下水稻种子,弯杆302便于带动方箱301在支架4的内壁前后移动,便于方箱的收取,避免发生夹手。
[0024]工作原理:
[0025]本实例中,在使用该装置时,先使方箱301在支架4的前方推入内部,完成方箱301的放置,随后在方箱301的内部放入土壤,随即种下富硒水稻种子,弯杆302便于带动方箱301在支架4的内壁前后移动,调节两个方箱301之间的间距时,使左右两侧的竖筒202在螺杆201的外壁上下转动,进而配合方板203带动曲板204上下移动,移动的曲板204带动支架4上下移动,实现之间4之间的距离调节,由于曲板204和方板203是转动相连的关系,可以满
足两侧竖筒202小幅度的转动不一。
[0026]实施例2
[0027]请参阅图1、4和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控制结构3还包括套筒3a1、弹簧3a2和方块3a3,套筒3a1的内壁与弯杆302的外壁滑动卡接,套筒3a1的左侧与弹簧3a2的外侧相固接,弹簧3a2的内壁与弯杆302的外壁相套接,弹簧3a2的内侧与圆板304的外侧相固接,套筒3a1的外侧与方块3a3内壁相插接,方块3a3的后端面与支架4。的正面外侧相固接,通过控制结构3中套筒3a1受力向内侧拉动,在方箱301与支架4插接后,松开套筒3a1,弹簧3a2提供回弹力,使套筒3a1向外侧移动,移动的套筒3a1与方块3a3的内壁相插接,防止方箱301向前滑动脱离。
[0028]工作原理:
[0029]套筒3a1受力向内侧拉动,在方箱301与支架4插接后,松开套筒3a1,弹簧3a2提供回弹力,使套筒3a1向外侧移动,移动的套筒3a1与方块3a3的内壁相插接,完成方箱301的位置固定。
[00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硒水稻种子发芽培育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升降结构(2),所述升降结构(2)的内壁等距连接有支架(4),所述支架(4)的内壁底部前方固接有横板(5),所述支架(4)的内壁连接有控制结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水稻种子发芽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2)包括螺杆(201)、竖筒(202)、方板(203)和曲板(204),所述螺杆(201)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相固接,所述螺杆(201)的外壁与竖筒(202)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竖筒(202)的外壁底部与方板(203)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方板(203)的外壁内侧与曲板(204)的内壁转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斌邹华云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香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