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于VR动感体验用折式防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679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于VR动感体验用折式防摆架,包括顶架,所述顶架的顶部安装有VR体感设备,所述顶架的底部由伺服电缸进行角度驱动及控制,所述顶架的底部由支撑架进行支撑,所述顶架的底部环形阵列式安装有防摆机构;所述防摆机构内至少存在三组上下分布且不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旋转副,所述防摆机构对外输出一个自由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防摆机构的机械联动及相互配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顶架的倾斜、角度调整及运行动态化实时驱动,进行实时适配及机械式自动配合,实现对顶架进行不同倾斜角下进行支撑及运转冗余抵消,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消除摆动起伏及缓冲作业,有效提高了设备整体的安全性能及实用需求。有效提高了设备整体的安全性能及实用需求。有效提高了设备整体的安全性能及实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于VR动感体验用折式防摆架


[0001]本技术涉及VR动感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于VR动感体验用折式防摆架。

技术介绍

[0002]VR动感体验设备被广泛应用于VR影院和商用游戏机等娱乐行业,能结合 VR影视画面和特殊效果,将观众带入虚拟运动场景中,给观众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该类设备实质上属于并联机器人的一种变形及转用,以并联式机构作为载具,将线性轴与旋转轴组合而成一个闭合的运动链;线性轴的数量越多,则体验者能够感受到更加灵活与多样化的动感体验;
[0003]正如上述介绍可得知,此类设备本质上是并联机器人的转领域应用,其本身原是用于化学及生物等领域的测试装置,其在设计伊始并未考虑到载人情况下的安全性防护需求;因此,此类装置在现有技术的前提下,对于载人安全性的考虑并未完全到位,其仍需进一步巩固与优化设计。
[0004]为此,提出一种于VR动感体验用折式防摆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于VR动感体验用折式防摆架,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于VR动感体验用折式防摆架,包括顶架,所述顶架的顶部安装有VR体感设备,所述顶架的底部由伺服电缸进行角度驱动及控制,所述顶架的底部由支撑架进行支撑,所述顶架的底部环形阵列式安装有防摆机构;
[0007]所述防摆机构内至少存在三组上下分布且不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旋转副,所述防摆机构对外输出一个自由度,所述自由度的做功输出端与所述顶架的底部铰接,用于控制所述顶架在进行倾斜、旋转角度调节作业时进行辅助联动及防摆支撑。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摆机构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
[0009]所述第一架体的底部设有一个所述旋转副,所述第二架体和所述第一架体之间通过另一个所述旋转副相连接,所述第二架体的顶部设有不同于上述且为最后一个所述旋转副与所述顶架的底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架体为日字形或田字形,所述第二架体为三角形。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架体底部的旋转副由第一铰链组件构成;
[0012]所述第一铰链组件包括第一铰接块及转动连接于其内部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一铰接块安装于地平面,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架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13]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一架体之间的旋转副由第二铰链组件构成;所述第二铰链
组件包括第二铰接块及转动连接于其内部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铰接块安装于所述第一架体的上部,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二架体的下部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架体顶部的所述旋转副为万向接头;
[0015]所述万向接头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架体顶部连接,所述万向接头的内侧壁通过销轴铰接于所述顶架的底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防摆机构的机械联动及相互配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顶架的倾斜、角度调整及运行动态化实时驱动,进行实时适配及机械式自动配合,实现对顶架进行不同倾斜角下进行支撑及运转冗余抵消,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消除摆动起伏及缓冲作业,有效提高了设备整体的安全性能及实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防摆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顶架;2、支撑架;3、防摆机构;301、第一铰接块;302、第一架体;303、第二铰接块;304、第二架体;305、万向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23]需要注意的是,术语“第一”、“第二”、“对称”、“阵列”等仅用于区分描述与位置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对称”等特征的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同样,对于未以“两个”、“三只”等文字形式对某些特征进行数量限制时,应注意到该特征同样属于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数量;
[002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说明书附图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于VR动感体验用折式防摆架,包括顶架1,顶架1的顶部安装有VR体感设备,顶架1的底部由伺服电缸进行角度驱动及控
制,顶架1的底部由支撑架2进行支撑,顶架1 的底部环形阵列式安装有防摆机构3;防摆机构3的环形阵列中心点与所述顶架1的中轴线位置相同,且环形阵列的数量优选为偶数;
[0027]防摆机构3内至少存在三组上下分布且不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旋转副,防摆机构3对外输出一个自由度,自由度的做功输出端与顶架1的底部铰接,用于控制顶架1在进行倾斜、旋转角度调节作业时进行辅助联动及防摆支撑。
[0028]防摆机构3包括第一架体302和第二架体304;
[0029]第一架体302为日字形或田字形,第二架体304为三角形;
[0030]日字形或田字形的第一架体302以更大的接触面积将压力分摊于底部,第二架体304需要与顶架1的底部连接,因此三角形的外形可提供较高的支撑力与防形变能力;
[0031]第一架体302的底部设有一个旋转副,第二架体304和第一架体302之间通过另一个旋转副相连接,第二架体304的顶部设有不同于上述且为最后一个旋转副与顶架1的底部连接;
[0032]第一架体302的底部可以与设备的底盘连接,也可以直接连接于地面;
[003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架体302底部的旋转副由第一铰链组件构成;
[0034]第一铰链组件包括第一铰接块301及转动连接于其内部的第一轴承;第一铰接块301安装于地平面,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于VR动感体验用折式防摆架,包括顶架(1),所述顶架(1)的顶部安装有VR体感设备,所述顶架(1)的底部由伺服电缸进行角度驱动及控制,所述顶架(1)的底部由支撑架(2)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1)的底部环形阵列式安装有防摆机构(3);所述防摆机构(3)内至少存在三组上下分布且不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旋转副,所述防摆机构(3)对外输出一个自由度,所述自由度的做功输出端与所述顶架(1)的底部铰接,用于控制所述顶架(1)在进行倾斜、旋转角度调节作业时进行辅助联动及防摆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于VR动感体验用折式防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摆机构(3)包括第一架体(302)和第二架体(304);所述第一架体(302)的底部设有一个所述旋转副,所述第二架体(304)和所述第一架体(302)之间通过另一个所述旋转副相连接,所述第二架体(304)的顶部设有不同于上述且为最后一个所述旋转副与所述顶架(1)的底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于VR动感体验用折式防摆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成龙张吉权颜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拓普互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