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人员异常状况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674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人员异常状况监测装置,包括雷达模块、无线局域网设备和控制终端,所述雷达模块分布于室内的各个区域并且各个所述雷达模块的通信端分别与所述无线局域网设备的第一通信端通信连接,所述无线局域网设备的第二通信端与所述控制终端通信连接,所述雷达模块包括第一雷达模块、第二雷达模块、第三雷达模块和第四雷达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室内人员异常状况监测装置,其通过雷达模块、无线局域网设备和控制终端进行联动,使用毫米波雷达获取室内人员肢体移动的实时的稳态典型类型,再结合场景参量和逻辑规则参量等进行监测事件判断,实现人员状况监测。实现人员状况监测。实现人员状况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人员异常状况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室内人员异常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室内人员异常状况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家庭居所或某些特定居所安装雷达,对室内人员,特别是老人、小孩或某些疾病患者的状况进行监测,以期在异常,如摔倒发生时,及时获得报警信息并进行干预。对这种雷达监测类应用,现有技术或方法主要有:
[0003]1.方位变化判定法
[0004]申请号为CN202111362880的技术专利《一种用于人体跌倒的检测装置》,提出了一种通过雷达的回波,对移动雷达目标如人体的外部形状进行采集成像,并捕捉人体身上的结构特征,比如捕捉头部结构类似圆形,当此结构特征与人体站立或行走时应有的方位不同时,判定人体状态发生变化,如人体跌倒。
[0005]2.行为规律判定法
[0006]申请号为CN2021112070471的技术专利《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老人行为监测系统和方法》,提出了一种采用毫米波雷达先获取室内背景地图,并对老人日常行动带来的雷达回波频谱改变规律进行学习,最后作逻辑处理,在判定结果为出现老人摔倒情况时,将反馈发送到监护端。
[0007]3.状态变化判定法
[0008]申请号为CN201810981493的技术专利《一种基于毫米波的人体检测方法及装置》,提出了一种通过雷达回波,获得实时的雷达目标高度及目标高度变化速度,并和高度阈值和高度变化速度阈值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在当雷达目标为人体时,用比较结果判定人员是否摔倒。
[0009]现有技术或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如下:
[0010]1.方位变化判定法
[0011]这种方法,需要通过雷达回波,获取人体某一部位的结构特征参量。在基础雷达应用中,雷达回波是对雷达目标,如人体的整个形态或轮廓的反应。要从回波中计算得到人体的具体特定部位的方位信息,需要投入成本,并可能需要应用其他领域的技术,进行新的研究。
[0012]2.行为规律判定法
[0013]这种方法,需要通过雷达回波,构建背景地图和生成符合老人生活习惯的逻辑规则;另外,还有对背景地图的精度、逻辑规则的准确性和设备安装方位精度等要求。以上两点需求的实现,需要大量的数据,也就提高了调试和使用成本。
[0014]3.状态变化判定法
[0015]这种方法,需要通过雷达回波,计算目标高度,这里的问题有:当雷达波束方向与人体处于同一直线时,计算精度最高,其他情况下,如人体移动,计算精度会降低;另外,当
雷达回波环境中有其他大目标,如电器、地面等干扰时,计算精度降低。以上两点,都可能使计算精度降低到无法获得目标高度的风险加大。
[0016]另外,这种方法,需要对高度变化速度阈值进行设定。当人从站立或行走状态,迁移到摔倒状态时,状态变化速度因状态迁移原因的不同,会有很大的变化:环境有关的突发原因、各种不同疾病原因,都可能得到不同的状态变化速度;同时,摔倒时周围环境条件的不同,如摔倒过程中有无主动或被动的阻挡,也可能影响状态变化速度。以上两点,都对高度变化速度阈值的设定提出很高要求,这增加了成本并加大了误判风险。
[0017]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18]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人员异常状况监测装置,其通过雷达模块、无线局域网设备和控制终端进行联动,使用毫米波雷达获取室内人员肢体移动的实时的稳态典型类型,再结合场景参量和逻辑规则参量等进行监测事件判断,实现人员状况监测,代替现有技术方案。
[0019]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室内人员异常状况监测装置,用于通过雷达监测室内人员,包括雷达模块、无线局域网设备和控制终端,其中:
[0020]所述雷达模块分布于室内的各个区域并且各个所述雷达模块的通信端分别与所述无线局域网设备的第一通信端通信连接;
[0021]所述无线局域网设备的第二通信端与所述控制终端通信连接;
[0022]所述雷达模块包括第一雷达模块、第二雷达模块、第三雷达模块和第四雷达模块,所述第一雷达模块安装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雷达模块安装于第二区域,所述第三雷达模块安装于第三区域并且所述第四雷达模块安装于第四区域。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雷达模块包括上盖、下盖、雷达核心组件、通信组件和主控电路板,其中:
[0024]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通过组装螺钉固定连接并且所述下盖设有安装腔部,所述雷达核心组件、所述通信组件和所述主控电路板均安装于所述安装腔部;
[0025]所述雷达核心组件的连接端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的第一连接插针电性连接并且所述通信组件的连接端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的第二连接插针电性连接。
[00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雷达模块还包括电源适配模块,所述电源适配模块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的第三连接插针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电源适配模块的第二连接端与电源插头电性连接。
[00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控电路板与USB接口电性连接。
[002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信组件和所述雷达核心组件之间设有金属隔离板。
[002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区域为客厅,第二区域为卧室,第三区域为浴室,第四区域为餐厅。
[00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1]1.技术成本低
[0032]在本技术中,雷达在所有回波测量处理中,将人体作为整个目标看待,无需获取人体某一部位的结构特征参量。无需对特定的运动部位进行检测判定。这样,整个监测过程,无需进行超出基本雷达技术之外的研究。
[0033]另外,雷达响应结果是与人员肢体移动的3种稳态典型类型门限范围值进行对比后给出,不针对瞬时状态,如摔倒、跌落和坐下等过程进行特征参量的设定和计算。即不获取针对状态迁移过程的特征参量,如无需对高度变化速度等进行测量和阈值设定。对技术应用来说,难度降低且精度提高。
[0034]2.安装成本低
[0035]本技术中,按监测的原始需求,如异常状况的事件特征,对控制终端上应用软件中的采样周期进行设置和调试;并对不同区域的监控雷达赋予不同的环境权重参量和逻辑规则。这些设置和调试过程,与现有技术方法通过雷达回波,构建背景地图和生成符合人员生活习惯的逻辑规则这一条件相比,精度要求降低,需要的数据量少。另外,本技术中直接用雷达回波的实时数据参量进行判定,无需针对环境及人员行为的状态参量进行高成本的学习预处理。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室内人员异常状况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室内人员异常状况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室内人员异常状况监测装置的雷达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人员异常状况监测装置,用于通过雷达监测室内人员,其特征在于,包括雷达模块、无线局域网设备和控制终端,其中:所述雷达模块分布于室内的各个区域并且各个所述雷达模块的通信端分别与所述无线局域网设备的第一通信端通信连接;所述无线局域网设备的第二通信端与所述控制终端通信连接;所述雷达模块包括第一雷达模块、第二雷达模块、第三雷达模块和第四雷达模块,所述第一雷达模块安装于第一区域,所述第二雷达模块安装于第二区域,所述第三雷达模块安装于第三区域并且所述第四雷达模块安装于第四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人员异常状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模块包括上盖、下盖、雷达核心组件、通信组件和主控电路板,其中: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通过组装螺钉固定连接并且所述下盖设有安装腔部,所述雷达核心组件、所述通信组件和所述主控电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科峰卢煜旻朱欣恩曹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芯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