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质提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6712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质提升系统,包括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调节池、垂直流人工湿地与集水池,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包括湿地池本体,所述湿地池本体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毛管浸润层、生物填料层和吸附层,所述毛管浸润层的内部设有布水管,且所述布水管与所述调节池连通,所述吸附层的内部设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集水池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够降低垂直流人工湿地堵塞风险,又能提高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效果,污水得到净化,水质得到提升,同时,采用多点进水方式,提高了污染物去除负荷。提高了污染物去除负荷。提高了污染物去除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质提升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质提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污染环境问题的日益凸出,尤其是由氮、磷污染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日趋严重,因此,污水处理技术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人工湿地是模拟天然湿地,通过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来强化其净化能力的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利用基质

植物

微生物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通过吸附、过滤、沉淀、离子交换、微生物降解来实现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金属离子等污染物的高效净化,具有基建费用低、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以及维护管理简便等优点。但是受限于污染物去除负荷较低,人工湿地的占地面积较大,同时,存在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效果差、布水不均匀、易堵塞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基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质提升系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质提升系统,包括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调节池、垂直流人工湿地与集水池;
[0007]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包括湿地池本体,所述湿地池本体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毛管浸润层、生物填料层和吸附层,所述毛管浸润层的内部设有用于向所述毛管浸润层配水的布水管,且所述布水管与所述调节池连通,所述吸附层的内部设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出水端贯穿所述湿地池本体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湿地池本体的外部,且所述集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集水池连通。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经排污管路先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调节,同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水量过大对后续处理产生冲击作用,也能起到一定的沉淀效果,降低垂直流人工湿地堵塞风险,然后依次流通至毛管浸润层、生物填料层和吸附层,毛管浸润层的上方设有植被层,毛管浸润层、生物填料层和吸附层作为功能层,在功能层、土壤微生物和植被的共同作用下,污水得到净化,提高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效果,提升水质,处理后的出水经集水管收集至集水池。
[0009]进一步,所述调节池与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之间设有布水井,所述调节池、所述布水井以及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之间依次通过进水管路连通。
[0010]进一步,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提升泵和控制阀。
[0011]进一步,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与所述集水池之间通过出水管路连通。
[0012]进一步,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与调节池、集水池相连通。
[0013]进一步,所述布水管包括布水主管和布水支管,所述布水主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管路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布水主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布水支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布水支管的管壁上均匀开设渗滤孔。
[0014]进一步,所述布水支管位于尼米槽的内部,所述尼米槽的纵截面呈半圆形,且其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布水支管与所述尼米槽之间填充有第一填料。
[0015]进一步,所述尼米槽与所述布水支管均布于所述毛管浸润层的内部。
[0016]进一步,所述渗滤孔交替均匀的设置在所述布水支管的管壁上。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通过第一填料依次扩散入周围的毛管浸润层中,同时,渗滤孔交替均布,提高了布水均匀性。
[0018]进一步,所述集水管包括集水主管和集水支管,所述集水主管的进水端与所述集水支管的出水端连通,所述集水主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管路的进水端连通,所述集水支管的管壁上均匀开设集水孔。
[0019]进一步,所述集水支管位于集水槽的内部,所述集水槽的纵截面呈半圆形,且其底部设有开口,所述集水支管与所述集水槽之间填充有第二填料。
[0020]进一步,所述集水槽与所述集水支管均布于所述吸附层的内部,且相邻尼米槽的间距小于相邻集水槽的间距。
[0021]进一步,所述集水孔交替均匀的设置在所述集水支管的管壁上。
[0022]进一步,所述尼米槽的开口朝向植被层,所述集水槽的开口背离植被层。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均布的尼米槽和集水槽,提高污染物去除负荷,减小占地面积。
[0024]进一步,所述尼米槽的开口处以及所述集水槽的开口处均包覆有筛网,可有效防止渗滤孔、集水孔被堵塞。
[0025]进一步,所述布水支管、所述布水主管、所述集水主管以及所述集水支管均与位于地面上方的透气帽连通。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管中污水顺畅流通,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同时,提高了污水中的溶解氧,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和生化反应的进行,有助于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硝化反应。
[0027]进一步,所述湿地池本体的侧壁及底面均设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为聚乙烯膜或油毛毡。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渗层有助于防止垂直流人工湿地因渗漏而造成地下水污染。
[002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1、调节池对污水进行水量调节,同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水量过大对后续处理产生冲击作用,也能起到一定的沉淀效果,降低垂直流人工湿地堵塞风险。
[0031]2、通过构建毛管浸润层、生物填料层和吸附层,提高通透性,避免发生堵塞,同时,在此基础上附加土壤微生物和植被的共同作用,提高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效果,污水得到净化,水质得到提升。
[0032]3、布水支管和尼米槽均布在毛管浸润层的内部,同时,渗滤孔交替均匀设置,采用多点进水方式,充分利用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净化能力,提高污染物去除负荷。
[0033]4、垂直流人工湿地设有多个,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纵向剖视图;
[0036]图3是布水支管与布水主管的装配示意图;
[0037]图4是尼米槽与布水支管的装配示意图;
[0038]图5是图2中A处局部示意图;
[0039]图6是图2中B处局部示意图。
[0040]附图中:1

调节池、2

垂直流人工湿地、3

集水池、4

进水管路、5

出水管路、6

毛管浸润层、7

生物填料层、8

吸附层、9

布水主管、10

布水支管、11

透气帽、12

尼米槽、13

第一填料、14

筛网、15

集水支管、16

集水槽、17

第二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质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调节池、垂直流人工湿地与集水池;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包括湿地池本体,所述湿地池本体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毛管浸润层、生物填料层和吸附层,所述毛管浸润层的内部设有用于向所述毛管浸润层配水的布水管,且所述布水管与所述调节池连通,所述吸附层的内部设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出水端贯穿所述湿地池本体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湿地池本体的外部,且所述集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集水池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质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与调节池、集水池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质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池本体的侧壁及底面均设有防渗层。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基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质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与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之间设有布水井,所述调节池、所述布水井以及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之间依次通过进水管路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质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与所述集水池之间通过出水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斌王凯灏王豪贾继远张焕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水发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