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汽蚀磁力驱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664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低汽蚀磁力驱动泵,包括泵体、吸入叶轮、泵轴、开式叶轮、内磁转子总成、隔离套、外磁转子总成、联接架,所述泵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前盖、后盖,所述泵轴安装于泵体的轴承腔内,所述泵轴的一端安装有吸入叶轮、以及若干个开式叶轮,另一端安装有内磁转子总成,所述隔离套安装在泵体上,并设置于内磁转子总成与外磁转子总成之间,所述泵体通过联接架与动力机构相连接,所述外磁转子总成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首级叶轮采用离心泵叶轮结构,次级叶轮采用液环真空泵的开式叶轮,利用离心泵叶轮的低汽蚀流量和液环真空泵开式叶轮的强自吸效果,实现汽液混合输送,从而达到低汽蚀余量、强力自吸的效果。强力自吸的效果。强力自吸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汽蚀磁力驱动泵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泵的
,特别是一种低汽蚀磁力驱动泵。

技术介绍

[0002]普通的离心泵会因为汽液混合输送而产生汽蚀,对于普通流程泵,常常因泵送流体介质的物理性能而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在液化气体储罐或储罐中的液体介质极易挥发的工况下,常因吸入管道较长且承受日晒较强,会产生气体并进入吸入管道,在此情况下需要将汽液混合介质一同吸入和泵送出去,这些汽泡聚积在一起,汽泡的破裂会带来破坏,甚至中断被输送液体的流动,损毁离心泵的叶轮等部件直至离心泵必须更换。随着离心泵吸入侧和压出侧液体介质压力差的减小(相当于汽蚀余量NPSH值),汽蚀风险也就越大普通的侧通道泵即便采用精密复杂的密封系统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泄漏,叶轮和泵壳之间的极小间隙,由于制造公差和作用到叶轮上的轴向力也会增加叶轮磨损的危险,进而造成泄露。
[0003]针对LPG(液化石油气)这种极端工况而言,普通离心泵存在汽蚀余量问题,普通侧通道泵存在寿命短,容易产生泄露问题,均不适合这种极端工况的使用,现提出一种低汽蚀磁力驱动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低汽蚀磁力驱动泵,能够达到低汽蚀余量、强力自吸和无泄漏的目的,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低汽蚀磁力驱动泵,包括泵体、吸入叶轮、泵轴、开式叶轮、内磁转子总成、隔离套、外磁转子总成、联接架,所述泵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前盖、后盖,所述泵轴安装于泵体的轴承腔内,所述泵轴的一端安装有吸入叶轮、以及若干个开式叶轮,另一端安装有内磁转子总成,所述隔离套安装在泵体上,并设置于内磁转子总成与外磁转子总成之间,所述泵体通过联接架与动力机构相连接,所述外磁转子总成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
[0006]作为优选,所述外磁转子总成的外壁还设有防磨环,所述防磨环与联接架之间具有间隙。
[0007]作为优选,所述泵轴内部具有轴心孔,所述轴心孔的一端连通泵体的泵前腔,另一端连通所述后盖与隔离套之间的间隙;所述后盖上开设有若干个循环孔,所述循环孔的一端连通所述后盖与隔离套之间的间隙,另一端连通泵体的泵后腔。
[0008]作为优选,所述泵轴上还开设有与轴心孔相连通的副循环孔,所述副循环孔接通所述泵体的轴承腔。
[0009]作为优选,所述泵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首段壳体、中段壳体、后段壳体,所述后段壳体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连通后段壳体与后盖之间的腔室,另一端连通泵体的泵后腔。
[0010]作为优选,还包括推力盘、滑动轴承总成和轴套总成,所述泵轴上套设有轴套总
成,所述轴套总成包括两个轴套,所述泵轴通过轴套总成安装在轴承腔内的滑动轴承总成上,所述滑动轴承总成包括两个滑动轴承,各滑动轴承的外端分别设有推力盘。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组合式叶轮,分为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首级叶轮采用离心泵叶轮结构,次级叶轮采用液环真空泵的开式叶轮,利用离心泵叶轮的低汽蚀流量(低于0.5米)和液环真空泵开式叶轮的强自吸效果,实现汽液混合输送,从而达到低汽蚀余量、强力自吸的效果。
[0012]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种低汽蚀磁力驱动泵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阅图1,本技术一种低汽蚀磁力驱动泵,包括泵体、吸入叶轮2、泵轴3、开式叶轮6、内磁转子总成12、隔离套13、外磁转子总成14、联接架15,所述泵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前盖1、后盖11,所述泵轴3安装于泵体的轴承腔内,所述泵轴3的一端安装有吸入叶轮2、以及若干个开式叶轮6,另一端安装有内磁转子总成12,所述隔离套13安装在泵体上,并设置于内磁转子总成12与外磁转子总成14之间,所述泵体通过联接架15与动力机构相连接,所述外磁转子总成14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吸入叶轮2具有低汽蚀特点,首级的吸入叶轮2采用离心泵叶轮,次级的开式叶轮6采用液环真空泵的开式叶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外磁转子总成14的外壁还设有防磨环1501,所述防磨环1501与联接架15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当原动机轴承发生故障时,外磁转子产生径向窜动会首先与联接架15产生碰撞和摩擦,从而导致原动电电流急剧上升机泵停机,防止了外磁转子总成14磨损隔离套13产生泄漏造成事故。
[0016]进一步地,所述泵轴3内部具有轴心孔301,所述轴心孔301的一端连通泵体的泵前腔,另一端连通所述后盖11与隔离套13之间的间隙;所述后盖11上开设有若干个循环孔1101,所述循环孔1101的一端连通所述后盖11与隔离套13之间的间隙,另一端连通泵体的泵后腔。通过在泵轴的中心开设一个轴心孔301,高压流体通过循环孔1101进入后盖11与隔离套13之间的间隙,以及内磁转子总成12、隔离套13之间的间隙,再由轴心孔301回流到泵的泵前腔,形成一个冷却水循环回路,有效带走泵运转产生的热量,实现了自循环冷却。
[0017]进一步地,所述泵轴3上还开设有与轴心孔301相连通的副循环孔,所述副循环孔接通所述泵体的轴承腔。小部分循环介质在转轴的离心力作用下进入磁力泵轴系的轴承腔,对磁力泵的轴系易损件形成有效冷却和润滑。
[0018]进一步地,所述泵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首段壳体4、中段壳体5、后段壳体10,所述后段壳体10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连通后段壳体10与后盖11之间的腔室,另一端连通泵体的泵后腔。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推力盘7、滑动轴承总成8和轴套总成9,所述泵轴3上套设有轴套总成9,所述轴套总成9包括两个轴套,所述泵轴3通过轴套总成9安装在轴承腔内的滑动轴承总成8上,所述滑动轴承总成8包括两个滑动轴承,各滑动轴承的外端分别设有推力盘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泵轴3安装于首段壳体4、后段壳体10的轴承腔上,滑动轴承承中设计,
避免泵轴呈悬臂安装,提高了转子系运行平稳性。
[0020]进一步地,所述泵体的下部还设有与其泵腔相连通的导淋口16,在本实施例中,导淋口16设置于首段壳体4的最低位置,用于停机时排净残液。
[0021]本技术工作过程:
[0022]当动力机构(电动机)带动外磁转子总成14旋转时,磁场能穿透空气隙和隔离套13(非磁性物质),带动与吸入叶轮2、开式叶轮6相连的内磁转子总成12作同步旋转,实现动力的无接触同步传递,将容易泄露的动密封结构转化为零泄漏的静密封结构。利用吸入叶轮2(离心泵叶轮)的低汽蚀流量和液环真空泵的开式叶轮6的强自吸效果,实现低流量时产生高扬程,从达到低汽蚀余量、强力自吸的效果。此外,还采用滑动轴承承中设计,避免泵轴3呈悬臂安装,减小泵轴挠性变形,叶轮旋转时产生的偏摆减小,提高了转子系运行平稳性,并保证了轴承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3]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汽蚀磁力驱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吸入叶轮(2)、泵轴(3)、开式叶轮(6)、内磁转子总成(12)、隔离套(13)、外磁转子总成(14)、联接架(15),所述泵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前盖(1)、后盖(11),所述泵轴(3)安装于泵体的轴承腔内,所述泵轴(3)的一端安装有吸入叶轮(2)、以及若干个开式叶轮(6),另一端安装有内磁转子总成(12),所述隔离套(13)安装在泵体上,并设置于内磁转子总成(12)与外磁转子总成(14)之间,所述泵体通过联接架(15)与动力机构相连接,所述外磁转子总成(14)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汽蚀磁力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转子总成(14)的外壁还设有防磨环(1501),所述防磨环(1501)与联接架(15)之间具有间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汽蚀磁力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3)内部具有轴心孔(301),所述轴心孔(301)的一端连通泵体的泵前腔,另一端连通所述后盖(11)与隔离套(13)之间的间隙;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剑马艳凤
申请(专利权)人:犇流泵业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