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电管线保护装置,涉及机电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主体组件,主体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组件,主体组件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杆;主体组件包括内管、套管和第一旋钮,内管通过安装槽设置在套管内,套管通过U型板设置有第一旋钮,第一旋钮位于U型板的下方;固定组件包括外框架、内框架和压块,外框架通过内框架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的上方设置有压块,压块通过第二螺纹杆设置有第二旋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主体组件中的第一旋钮解除内管和套管之间的限位,从而拉动套管进行运动,实现了对装置的整体长度进行改变,同时通过固定组件中的压块将机电管线固定在内框架内,从而便于对机电管线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机电管线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对机电管线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电管线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机电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机电管线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电设备一般指机械、电器及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建筑中多指除土工、木工、钢筋、泥水之外的机械、管道设备的统称,机电设备不同于五金,多指能实现一定功能的成品,其中生活中常见的机电设备为机电管线,通过机电管线的设置实现了将不同的设备之间进行电性连接,而在生活中为了避免机电管线受到外因而损坏,通常会使用一些保护装置对机电管线进行保护,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现有的机电管线保护装置在使用时,现有的保护装置不便于改变其长度,从而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使用;
[0004]2、现有的机电管线保护装置在使用时,现有的保护装置不便于对机电管线进行固定,从而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使用。
[0005]因此,现有的机电管线保护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电管线保护装置,通过利用主体组件中的第一旋钮解除内管和套管之间的限位,从而拉动套管进行运动,实现了对装置的整体长度进行改变,同时通过固定组件中的压块将机电管线固定在内框架内,从而便于对机电管线进行固定。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一种机电管线保护装置,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组件,且主体组件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杆;
[0009]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内管、套管和第一旋钮,且内管的两侧均间隙连接在安装槽的内侧,所述安装槽分别开设在套管的相向面上,且套管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U型板,所述U型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端依次贯穿通孔和套管并螺纹连接在安装孔的内侧,且安装孔均匀开设在内管的底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端贯穿通孔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且第一旋钮位于U型板的下方;
[0010]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外框架、内框架和压块,且外框架的内侧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内框架,所述内框架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块的上方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的顶部中心位置上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且第二螺纹杆的顶端贯穿内框架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内框架的两侧外壁和底部中心位置上,且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外框架的两侧内壁和内侧底部,在使用过程中,连接杆的设置实现了对内框架进行安装。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前后端面的上方和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板,且第二L型板的一侧外壁上抵触连接有第一L型板,所述第一L型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套管前后端面两侧的上方和下方,在使用过程中,第一L型板和第二L型板的设置实现了对外框架和套管进行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压块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顶端贯穿内框架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在使用过程中,限位杆和限位板的设置使得压块的运动更加稳定。
[00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和压块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内侧面上均匀开设有防滑条纹,在使用过程中,凹槽的设置实现了对机电管线进行安装,橡胶垫的设置实现了对机电管线进行保护,同时防滑条纹的设置避免机电管线相对压块进行滑动。
[001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套管的顶部中心位置上,且安装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上均匀开设有螺纹孔,在使用过程中,安装杆和连接板的设置实现了对该装置进行安装。
[00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主体组件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改变该装置的整体长度时,首先正转第一旋钮,第一旋钮带动第一螺纹杆进行同步转动,且第一螺纹杆与通孔和安装孔之间均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故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螺纹杆的一端从安装孔的内侧运动出来,接着向两侧拉动套管,从而使得套管相对内管进行运动,当套管运动到指定位置上时,接着反转第一旋钮,通过第一旋钮带动第一螺纹杆向安装孔的内侧进行运动,从而实现了对内管和套管进行限位,进而实现了对装置的整体长度进行改变,便于对不同长度的机电管线进行保护,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
[0018]2、本技术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固定机电管线时,首先将机电管线穿过内框架,并使得机电管线位于支撑块和压块之间,接着转动第二旋钮,第二旋钮带动第二螺纹杆进行同步转动,第二螺纹杆与内框架之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故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螺纹杆带动压块向支撑块的方向进行运动,并通过支撑块和压块对机电管线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实现了对机电管线进行固定,同时也便于对不同直径的机电管线进行固定,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主体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U型板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橡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7]1、主体组件;11、内管;12、安装槽;13、套管;14、U型板;15、安装孔;16、第一L型板;17、通孔;18、第一螺纹杆;19、第一旋钮;2、固定组件;21、外框架;22、连接杆;23、内框架;24、支撑块;25、压块;26、第二L型板;27、第二螺纹杆;28、第二旋钮;29、凹槽;210、限位杆;211、限位板;212、橡胶垫;213、防滑条纹;3、安装杆;31、连接板;32、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9]请参阅图1
‑
6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机电管线保护装置,包括主体组件1,主体组件1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组件2,主体组件1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杆3;
[0030]主体组件1包括内管11、套管13和第一旋钮19,内管11的两侧均间隙连接在安装槽12的内侧,安装槽12分别开设在套管13的相向面上,套管13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U型板14,U型板14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7,通孔17的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8,第一螺纹杆18的顶端依次贯穿通孔17和套管13并螺纹连接在安装孔15的内侧,安装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管线保护装置,包括主体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1)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组件(2),且主体组件(1)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杆(3);所述主体组件(1)包括内管(11)、套管(13)和第一旋钮(19),且内管(11)的两侧均间隙连接在安装槽(12)的内侧,所述安装槽(12)分别开设在套管(13)的相向面上,且套管(13)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U型板(14),所述U型板(14)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7),且通孔(17)的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8),所述第一螺纹杆(18)的顶端依次贯穿通孔(17)和套管(13)并螺纹连接在安装孔(15)的内侧,且安装孔(15)均匀开设在内管(11)的底部,所述第一螺纹杆(18)的底端贯穿通孔(17)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19),且第一旋钮(19)位于U型板(14)的下方;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外框架(21)、内框架(23)和压块(25),且外框架(21)的内侧通过连接杆(22)固定连接有内框架(23),所述内框架(23)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4),且支撑块(24)的上方设置有压块(25),所述压块(25)的顶部中心位置上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7),且第二螺纹杆(27)的顶端贯穿内框架(23)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28)。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鑫,
申请(专利权)人:汪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