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弧形板的成型模具,包括阴模、阳模、支撑块与加压块;阴模与阳模均为弧形板结构,阴模上的内凹面为第一成型面,阳模上的外凸面为第二成型面,第一成型面与第二成型面之间为成型腔,且阴模与阳模的几何中心重合;支撑块的一端为平面结构,另一端为可嵌入阳模内凹面的弧形面结构;加压块与阳模可拆卸相连,且加压块底端设有装配槽,阴模的外凸面嵌入装配槽;阴模、阳模上均设有加热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复合材料成型领域,托于小型力学实验室压力试验机进行弧形复合材料板进行制备,能有效对加热进行宏观管控、热压均匀、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弧形板的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材料成型
,具体是一种用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弧形板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基于小型实验室加工制备热塑性材料的工艺方法往往基于二次热压成型的方法。主要是针对熔融混合的复合材料,在一定热压条件下通过热压机热压成型得到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然而,目前广为应用的热压机仍存在很多缺点。第一,热效率低,热压机往往通过加热丝或加热管进加热,加热效率差,且往往只对加热板单面进行加热,造成受热不均的现象,制备的复合材料板的效率与质量较差;第二,制备结构单一化,模具更换困难,难以对其它形状结构材料进行制备;第三,占地面积大,需要配置专用空间放置热压机,与小型实验室契合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弧形板的成型模具,依托于小型力学实验室压力试验机进行弧形复合材料板进行制备,能有效对加热进行宏观管控、热压均匀、操作简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弧形板的成型模具,包括阴模、阳模、支撑块与加压块;
[0005]所述阴模与所述阳模均为弧形板结构,所述阴模上的内凹面为第一成型面,所述阳模上的外凸面为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之间为成型腔,且所述阴模与所述阳模的几何中心重合;
[0006]所述支撑块的一端为平面结构,另一端为可嵌入所述阳模内凹面的弧形面结构;
[0007]所述加压块与所述阳模可拆卸相连,且所述加压块底端设有装配槽,所述阴模的外凸面嵌入所述装配槽;
[0008]所述阴模、所述阳模上均设有加热组件。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阴模的外凸面上沿弧形间隔设有若干第一沉槽;
[0010]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若干与所述第一沉槽一一对应的第一电加热管,所述第一电加热管可拆卸地嵌入对应所述第一沉槽。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阴模与所述加压块之间设有第一隔热板;
[0012]所述第一隔热板为弧形板结构,所述第一隔热板的内凹面与所述阴模的外凸面相贴,所述第一隔热板的外凸面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壁相贴。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阳模的内凹面上沿弧形间隔设有若干第二沉槽;
[0014]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若干与所述第二沉槽一一对应的第二电加热管,所述第二电加热管可拆卸地嵌入对应所述第二沉槽。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阳模与所述支撑块之间设有第二隔热板;
[0016]所述第二隔热板为弧形板结构,所述第二隔热板的外凸面与所述阳模的内凹面相贴,所述第一隔热板的内凹面与所述支撑块的弧面端相贴。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阴模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板,所述加压块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连接板;
[0018]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通孔对应的连接螺孔,所述阴模、所述加压块通过所述连接通孔、所述连接螺孔与螺栓的配合可拆卸相连。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螺栓顶端设有吊环。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阳模的两侧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底端与所述支撑块的平面端平齐。
[002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弧形板的成型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2]1、在阴模与阳模内均设置加热组件,对模具的加热效率高;并采用第一隔热板与第二隔热板隔离热量的无效损耗,传热效率高;模具温度均匀,复合材料受热均匀,制备出的复合材料粘合性好;
[0023]2、可依托小型实验室的力学试验机进行加工,阴阳模具配合好,几何中心重合,通过力学试验机对模具施加的压力均匀,制备出的复合材料结构致密,力学性能优异;
[0024]3、拆卸组装简单,支撑块只需放置于水平工作台,无需固定;加压块配置螺栓,可通过铁链等结构与压力试验机组装,依托于压力试验机进行升降,组装安全且便捷,更换后的模具占地面积小,充分契合小型实验室实验环境。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附图1为本技术中成型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2为本技术中成型模块的轴压示意图;
[0028]附图3为本书用新型中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4为本书用新型中阳模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5为本书用新型中阴模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6为本书用新型中加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号:阴模1、第一成型面101、第一沉槽102、第一连接板103、连接通孔104、阳模2、第二成型面201、第二沉槽202、第三连接板203、支撑块3、平面结构301、弧形面结构302、加压块4、装配槽401、第二连接板402、连接螺孔403、第一电加热管501、第二电加热管502、第一隔热板6、第二隔热板7、螺栓8、吊环801、板材9。
[0033]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6]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物理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弧形板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阴模、阳模、支撑块与加压块;所述阴模与所述阳模均为弧形板结构,所述阴模上的内凹面为第一成型面,所述阳模上的外凸面为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一成型面与所述第二成型面之间为成型腔,且所述阴模与所述阳模的几何中心重合;所述支撑块的一端为平面结构,另一端为可嵌入所述阳模内凹面的弧形面结构;所述加压块与所述阳模可拆卸相连,且所述加压块底端设有装配槽,所述阴模的外凸面嵌入所述装配槽;所述阴模、所述阳模上均设有加热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弧形板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模的外凸面上沿弧形间隔设有若干第一沉槽;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若干与所述第一沉槽一一对应的第一电加热管,所述第一电加热管可拆卸地嵌入对应所述第一沉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弧形板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模与所述加压块之间设有第一隔热板;所述第一隔热板为弧形板结构,所述第一隔热板的内凹面与所述阴模的外凸面相贴,所述第一隔热板的外凸面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壁相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热塑性复合材料弧形板的成型模具,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鹏,许浩,雷勇军,唐雨,于宝石,吴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