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柔性熄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5823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柔性熄弧装置,属于配电网接地故障熄弧技术领域。该装置设置于配电网变压器二次侧或配电网母线侧,包括主变压器、隔离变压器、站用变电源、采样装置、DSP单片机、脉冲驱动模块、PWM有源逆变器和开关K。正常运行时对三相电源和中性点电压进行采样,待中性点电压偏移大于15%,归结为单相接地故障,判断故障相后闭合熄弧装置。隔离变压器在主变压器回路中接入PWM有源逆变器和中性点电压控制向配电网注入零序电流,二者同时投入使故障点电压为零,经多重判断故障消失后,退出熄弧装置,完成有源主动熄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对中性点电压的实时调控,有效解决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熄弧问题。熄弧问题。熄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柔性熄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网接地故障熄弧
,具体为一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柔性熄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配电网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配电线路逐渐电缆化,电力设备逐渐柔性化,配电线路对地电容日益增大,如果配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接地故障电流就会大幅度的增加,产生难以熄灭的电弧。如果电弧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故障处发生超过3倍相电压的系统过电压,从而造成非故障线路绝缘击穿,形成相间故障,造成故障规模进一步扩大。单相接地故障的故障电流随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不同产生巨大差异。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接地相经过大地与电源中性点构成回路,短路电流较大。国内中低压配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者经消弧线圈、经大电阻接地等非有效接地方式,当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后,由于没有形成回路,接地故障电流为对地容流比较小。配电网线路对地电容电流是影响配电网规划设计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参数。电容电流的大小决定了是否需要装设消弧线圈以及消弧线圈的补偿容量。接地点的故障电流补偿是否准确而快速,决定了能否及时抑制电弧的进一步发展。
[0003]现有的主要熄弧技术主要应用消弧线圈进行熄弧。消弧线圈熄弧是控制消弧线圈产生的电感电流去抵消系统的容性电流,而不能补偿系统中的有功和谐波分量。调匝式消弧线圈的有载分接开关改变线圈匝数来控制电感时,电感不能平滑连续地改变,消弧线圈不能在最佳补偿点发挥作用,而且调节速度缓慢;调气隙式消弧线圈机械装置调节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大;偏磁式消弧线圈能量消耗很大,成本很高,长时间励磁可能导致铁芯过热;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调节范围不大,还会对系统注入谐波。以上消弧技术本身有难以克服的缺点,在电力系统中自动跟踪补偿式消弧线圈因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消弧线圈的无功补偿问题逐渐成为主流,但其也存在无法补偿故障电流中的有功与谐波分量的问题。
[0004]有源全补偿熄弧是应用电力电子设备向系统注入电流,降低故障点电压、电流的方法。根据控制目标的不同,有源全补偿熄弧分为电流熄弧和电压熄弧。电流熄弧是以故障点的电流为控制目标,需要测量系统对地参数,快速准确计算实际残流。电压消弧通过调控中性点电压来控制故障点电压,无需测量系统对地参数,控制简单且消弧效果显著,但现有的电压消弧对电力电子设备的容量要求较高,进而增大了装置的体积和成本,且不便于用户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柔性熄弧装置。该装置在正常运行时实现对电网的无功补偿;在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通过电压电流的全补偿实现柔性熄弧,提高配电网接地故障自愈能力及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柔性熄弧装置,该装置设置于配电网变压器二次侧、配电网母线侧或发电机侧,装置包括主变变压器、隔离变压器、站用变电源、采样模块、DSP单片机、脉冲驱动电路、PWM 有源逆变器和开关K。所述PWM有源逆变器通过隔离变压器串联在所述主变变压器的一次回路中;所述采样模块设置在配电网线路上,所述采样模块、脉冲驱动电路分别与DSP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脉冲驱动电路用于驱动PWM有源逆变器,用于隔离变压器的投切,所述开关K 设置在站用变电源和主变变压器之间。所述装置正常情况下工作在无功补偿模式,当配电网中性点电压偏移大于15%时,归结为单相接地故障。
[0008]优选的,所述PWM有源逆变器为单相有源逆变器。
[0009]优选的,所述采样模块为电压采集模块,用于对配电网三相电源电压和中性点电压进行采样,用于判别单相接地故障。
[0010]优选的,所述DSP单片机用于控制脉冲驱动电路,用于隔离变压器的投切。
[0011]优选的,所述PWM有源逆变器与隔离变压器的一次回路串联,所述隔离变压器的二次侧与主变变压器的一次回路中,对站用变电源的相位和实际配电网故障相位之间存在的误差进行调节。
[0012]优选的,所述主变变压器的二次回路与配电网线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用于减小主变变压器回路中的电流,减小对IGBT电流承载能力的要求。
[0013]优选的,所述站用变电源通过开关K反接入主变变压器一次回路中,由站用变电源向配电网注入大小和相位随时间变化的变化零序电压,进而控制中性点的电压,达到使故障点电压为零,实现电压消弧的目的。
[0014]优选的,所述隔离变压器为单相降压变压器,所述隔离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变比为600V/220V。
[0015]优选的,所述主变变压器为单相升压变压器,所述主变变压器的匝数比为1400/35000。
[0016]优选的,所述开关K为三个,所述开关K为双向IGBT大功率模块,所述开关K与DSP单片机电性连接。
[0017]所述主变变压器接入站用变电源。所述隔离变压器考虑到PWM逆变器的IGBT承受电流的能力,实现电流的减小。所述站用变电源故障相对应站用变电源的开关反接在变压器回路中。所述PWM有源逆变器通过隔离变压器串联在主变压器回路中,单相有源逆变器和站用变电源同时投入使故障点电压为零,完成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有源消弧。通过从PWM有源逆变器向配电网注入零序电流,可以控制零序电压,而这种控制的原理是使注入的电流大小和电流的相位发生变化,进而实现对于零序电压的控制,以此来达到电压消弧的目的。
[00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0019]本技术采用控制中性点电压的方式来实现故障点完全补偿的基本思想,利用功率源转换和有源逆变相结合的柔性熄弧方法,可以精确测量三相电压和中性点电压,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故障点电流的全补偿,同时适用于不用结构不同参数下的配电网,在不同的故障电阻、控制参数和运行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精度,通过控制故障点电压,实现故障点的可靠消弧。本技术兼顾了无源补偿的成本低和有源消弧的功能强的优势,在能够实现有源器件的完全补偿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减小了逆变器的容量,在产品形态上考虑到现有变电站的控制室内空间有限的因素,减小了对用户空间环境的要求,有利于技术
产品化。
附图说明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1]图1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等值电路图;
[0022]图2中性点电位随故障点过渡电阻变化轨迹图;
[0023]图3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柔性熄弧系统流程图;
[0024]图4基于柔性接地控制的单相接地故障消弧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注入电流相位与参考电压相位关系图;
[0026]图6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有源消弧拓扑图。
[0027]图中:1、主变变压器,2、隔离变压器,3、站用变电源,4、采样模块,5、DSP单片机,6、脉冲驱动电路,7、PWM有源逆变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柔性熄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变变压器(1)、隔离变压器(2)、站用变电源(3)、采样模块(4)、DSP单片机(5)、脉冲驱动电路(6)、PWM有源逆变器(7)和开关K(8);所述PWM有源逆变器(7)通过隔离变压器(2)串接在所述主变变压器(1)的一次回路中,所述采样模块(4)设置在配电网线路上,所述采样模块(4)、脉冲驱动电路(6)分别与DSP单片机(5)电性连接,所述脉冲驱动电路(6)用于驱动PWM有源逆变器(7),控制隔离变压器(2)的投切,所述开关K(8)设置在站用变电源(3)和主变变压器(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柔性熄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有源逆变器(7)为单相有源逆变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柔性熄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模块(4)为电压采集模块,用于对配电网三相电源电压和中性点电压进行采样,用于判别单相接地故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柔性熄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SP单片机(5)控制脉冲驱动电路(6),用于控制隔离变压器的投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柔性熄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有源逆变器(7)与隔离变压器(2)的一次回路串联,所述隔离变压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骞何柏娜焦玉刚李泓佑王震张苍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吉正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