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栖高速刚性充气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般水面船艇、先进材料、液压技术和集成式机械总成,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广泛适用于应急救援抢险、海关缉私追逃、两栖登陆作战和休闲竞技娱乐的多用途两栖高速刚性充气艇(Rigid inflatable boat)。
技术介绍
[0002]为解决抗洪抢险救灾水域事故应急救援中现有救援艇,抗刺穿能力差、抗风浪能力差、到场速度受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布了《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大力研究救援艇结构稳定性及多信息融合水域自主路径识别技术、水域陆地场景动力智能切换技术,加速研制各种高性能水陆两栖救援艇。
[0003]关于一般水陆两栖救援艇,本申请人曾在2017年08月10日提交的、专利号为 ZL 201710682786.3,专利技术名称“一种水陆两栖快艇”的专利技术专利中,详细描述和绘制了该种“水陆两栖快艇”的技术特征;它包括车架总成、发动机总成、变速箱总成、主传动轴、分动变速箱、差速器总成、车轮折叠系统、转向系统、车轮总成和喷水泵总成,其中发动机总成与变速箱总成经紧固螺栓连为一体,发动机总成和各部件有序固装在车架总成上,该类车艇具有卓越的两栖机动性能,可真正实现全水域全地形运行,可广泛适用于军用、民用和休闲娱乐三大领域,但也未涉及“采用钛合金材质的车架总成和碳纤维材质的船体外壳等车身覆盖件,从根本上解决整车轻量化和防海水腐蚀等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4]专利号为ZL2021111088162,名称为“一种橡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栖高速刚性充气艇,它包括龙骨架构(100)、滑行船体(200)、外罩组件(300)、水面推进系(400)和陆地行驶系(500);其特征在于,龙骨架构(100)包括横梁座(101)、纵梁(102)、横梁(103)、动力座(104)、下纵梁(105)、下横梁(106)、下横梁座(107)、转臂A座(108)、转臂B座(109)、转臂C座(110)和油缸座(111);滑行船体(200)包括船体外壳(201)、履带轮槽(202)、导流板(204)、喷泵进水孔(205)、喷泵/艉机安装孔(206)、内舱(207)、动力舱(208)、填充体(209)、自控抽水泵(210)、驾驶台(220)、方向盘总成(221)、仪表盘(222)、驾驶员座椅(230)、倒车手柄(231)、离合操纵手柄(232)、齿轮泵操纵手柄(233)、制动踏板(234)和油门踏板(235);外罩组件(300)包括挺身围罩(310)、前挡风玻璃(320)、阳雨蓬罩(330)、护舷气囊(340)和折叠式舷梯(350);水面推进系(400)包括1
#
发动机总成(401)、2
#
发动机总成(402)、传动接头(403)、离合分动箱(404)、传动轴(405)、喷泵总成(406)和艉机总成(407);陆地行驶系(500)包括三角履带轮(501)、转臂A(502)、液压缸A(503)、支持轮总成(504)、转臂B(505)、液压缸B(506)、平型履带(507)、转臂C(508)、液压缸C(509)、滑行装置(510)和液压及操控系(5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栖高速刚性充气艇,其特征是,在龙骨架构(100)中:横梁座(101) 为预制构件,四所述横梁座(101)有序预埋在船体外壳(201)内两侧中下部的预设位置上;三所述纵梁(102)的两端与两所述横梁(103)有序焊接;横梁(103)的两端有序开设有安装孔,两所述横梁(103)经螺栓固装在四所述横梁座(101)上;两至四所述动力座(104)以对称方式经螺栓或焊接固装在三所述纵梁(102)中后部的预设位置上;下纵梁(105)的前端有序固装在下横梁座(107)上,其后端有序焊接在下横梁(106)上;下横梁座(107)为预制构件,五所述下横梁座(107)有序预埋在船体外壳(201)内的前部和两侧下部的预设位置上;下横梁(106)的两端有序开设有安装孔,两所述下横梁(106)经螺栓固装在位于船体外壳(201)内两侧下部的四所述下横梁座(107)上;两所述转臂A座(108)以对称方式分别有序焊接在两所述纵梁(102)的预设位置上;转臂B座(109)有序设装在船体外壳(201)外前中部的预设位置上;四所述转臂C座(110)以对称方式分别有序焊接在两所述纵梁(102)的预设位置上;一个油缸座(111)设装在船体外壳(201)外前上部的预设位置上、另四个油缸座(111)以对称方式分别有序焊接在两所述下横梁(106)的预设位置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栖高速刚性充气艇,其特征是,在滑行船体(200)中:船体外壳(201)为折角型艇体,底部横截面呈深V型,其中船艏部的斜升角约21度、船舯部的斜升角约15度、船艉部的斜升角约8度,底部纵向为滑行面;船体外壳(201)为非密封体,在其内部有序设有增大船身强度的龙骨和若干预埋金属构件;船体外壳(201)的中后部两侧有序开设有凹入的履带轮槽(202);在履带轮槽(202)后边缘的下部开设有大圆弧消波导流槽;在船体外壳(201)底面与履带轮槽(202)向对应的位置上,有序设装有不同形状的导流板(204);各所述导流板(204)分别由弹簧拉线控制,当两栖刚性充气艇处于陆地运行状态时,各所述导流板(204)在转臂A(502)和转臂C(508)的压迫下分别同时打开,而当两栖刚性充气艇进入水面运行时,随着转臂A(502)和转臂C(508)向上举升,各所述导流板(204)随之分别向上旋转将相对应的船体底部的履带轮槽(202)同时关闭,并与船底形成一个滑行平面;一至两所述喷泵进水孔(205)有序开设在船体外壳(201)的后底部;一至两所述喷泵/艉机安装孔(206)有序开设在船体外壳(201)的后端面上;内舱(207)具有良好的水密性,并经若干紧固螺栓有序固装在下纵梁(105)上和船体外壳(201)内的预设位置上;在内舱(207)
的前部左侧设装有驾驶台(220)和驾驶员座椅(230),在驾驶台(220)上分别设装有方向盘总成(221)、仪表盘(222)、正转控制阀(524)、反转控制阀(525)、正反转控制阀(526)、油缸控制阀(529),在驾驶员座椅(230)的右侧分别设装有倒车手柄(231)、两个离合操纵手柄(232)和齿轮泵操纵手柄(233);在驾驶员座椅(230)的右前下方分别设装有制动踏板(234)和一至两个油门踏板(235);动力舱(208)位于船体外壳(201)的中后部,其纵向两侧设有内舱(207)与后甲板(313)通道的过道;填充体(209)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在模具控制下完成发泡,并充满船体外壳(201)的底部,其产生的排水量远大于艇自重和载重量之和;两所述自控抽水泵(210)的进水口分别有序设装在内舱(207)动力舱(208)底部最低点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栖高速刚性充气艇,其特征是,在外罩组件(300)中:艇身围罩(310)的前部、中后部和后部分别有序设装有前甲板(311)、引擎盖板(312)和后甲板(313),其中后甲板(313)伸出艇体之外的部分为折叠式;前挡风玻璃(320)有序设装在艇身围罩(310)上前甲板(311)的后边缘上;阳雨蓬罩(330)由钢架和防雨布料制成,并有序设装在艇身围罩(310)与内舱(208)相对应的预设位置上;护舷气囊(340)由充气浮力胎和气阀(341)组成;其中充气浮力胎为0.9T1000D/PVC充气艇布料,并有序分隔成了多个独立的气室,同时,在各气室上分别设装了气阀(341),护舷气囊(340)的横截面呈半椭圆形、并以“U”字形状序套装在船体外壳(201)与在艇身围罩(310)的结合处;折叠式舷梯(350)的上端有序吊装在船体外壳(201)后部的预设位置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栖高速刚性充气艇,其特征是,在水面推进系(400)中:1
#
发动机总成(401)和2
#
发动机总成(402)分别与相应的离合分动箱(404)经螺栓连成一体,并分别有序固装在动力舱(208)中后部的各所述动力座(104)上;离合分动箱(404)中设装有输出轴A、输出轴B和输出轴C;喷泵总成(406)为轴流式喷射泵,各所述喷泵总成(406)经螺栓有序固装在喷泵进水孔(205)和各所述喷泵/艉机安装孔(206)上;各所述艉机总成(407)经螺栓有序固装在各所述喷泵/艉机安装孔(206)上;水面推进系(400)包括“一机一泵”、“一机双泵”和“双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阳,
申请(专利权)人:益阳天华两栖车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