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在圆形深基坑的上部设置卷扬机,用于地下钢平台的整体滑降施工,利用地下钢平台的模板系统,可以实现圆筒形潜水池由上至下的浇筑;通过在圆筒形地下连续墙上设置钢平台支座,可以实现地下钢平台自重由钢丝绳受力到由钢平台支座承受的受力状态转换,提高整体施工的安全性,通过将预加压力的油缸组件、作业平台模板系统、设备平台集成在地下钢平台上,可以降低设备设施安拆频次,且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低、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以及重复利用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机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地下圆筒形潜水池为竖直筒状结构,建设过程包括浇筑圆筒形地下连续墙、降水、开挖土方、圆筒形侧壁临时支护、浇筑潜水池圆筒形钢筋混凝土侧壁等。其中,开挖土方、圆筒形侧壁临时支护、浇筑潜水池圆筒形钢筋混凝土侧壁为地下圆形潜水池筒体结构成型的主要过程。为配合筒体结构成型施工,常用到临时钢支撑、液压油缸、钢模板、脚手架、土方机械等零散的设备设施。应用这些零散的设备设施存在安装拆卸频繁、转运工作量大、施工效率低、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低、不利于周转使用等缺点。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设备设施安拆频次低、施工效率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高、重复利用率高的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已成为建筑施工界需进一步完善优化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通过采用地下钢平台整体自动滑降的方式,可以实现圆筒形潜水池由上至下的浇筑,通过将预加压力的油缸组件、作业平台、模板系统、设备平台集成于地下钢平台上,解决现有设备设施安拆频次高、施工效率低、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低以及重复利用率低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包括:卷扬机、钢丝绳、地下钢平台以及钢平台支座,所述地下钢平台包括正多边形钢箱梁、若干油缸组件、若干吊点、模板系统、作业平台、平台护栏以及设备平台,所述钢平台支座可拆卸式等间距安装于圆筒形地下连续墙的内壁上,所述正多边形钢箱梁由若干个直段钢箱梁拼接而成,所述吊点等间距固定连接于正多边形钢箱梁的内侧,所述油缸组件等间距且垂直设置于正多边形钢箱梁的外周面上,作业平台设置于正多边形钢箱梁的内侧并围成一圈,所述平台护栏设置于所述作业平台上远离正多边形钢箱梁的那一侧并围成一圈,所述设备平台设置于所述作业平台上远离正多边形钢箱梁的那一侧,所述模板系统设置于正多边形钢箱梁的上侧,所述卷扬机设置于圆形深基坑的上部,所述卷扬机通过钢丝绳与地下钢平台的吊点连接,实现卷扬机对地下钢平台的整体滑降控制,所述正多边形钢箱梁能够通过钢平台支座支撑或者通过若干油缸组件支撑于圆筒形地下连续墙的内壁。
[0007]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中,所述模板系统包括底模系统和侧模系统,所述底模系统设置于正多边形钢箱梁的上侧,所述侧模系统设置于所述底模系统的上侧,所述侧模系统包括若干模板单元和若干退模装置,每个模板单元通过对应的退模装置安装于所述底模系统的上侧,所有模板单元通过退模装置合模后能够
围成一个圆筒结构。
[0008]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中,所述底模系统包括底模横梁、底模纵梁以及底模面板,底模横梁与正多边形钢箱梁刚接,并位于正多边形钢箱梁上侧;底模纵梁与底模横梁垂直连接,且底模纵梁位于底模横梁上侧;底模面板搁置于底模纵梁上侧,底模面板与底模纵梁之间采用可拆卸式临时连接。
[0009]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中,所述作业平台设置于底模纵梁的上方,且所述作业平台位于底模纵梁的内侧。
[0010]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中,所述平台护栏包括护栏套筒和护栏单元,护栏套筒竖直固定于底模横梁的端部,护栏单元两侧的立杆与护栏套筒套箍连接。
[0011]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中,所述设备平台包括平台横梁和用于设置机械设备的设备平台平台板,平台横梁固定于直段钢箱梁上侧并向内水平延伸一段距离,设备平台平台板固定于平台横梁上侧。
[0012]优选的,在上述的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中,所述油缸组件包括油缸支座和液压油缸,且两者铰接,油缸支座与直段钢箱梁铰接,位于正多边形钢箱梁外侧,所述液压油缸通过液压动力系统控制。
[0013]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在圆形深基坑的上部设置卷扬机,用于地下钢平台的整体滑降施工,利用地下钢平台的模板系统,可以实现圆筒形潜水池由上至下的浇筑;通过在圆筒形地下连续墙上设置钢平台支座,可以实现地下钢平台自重由钢丝绳受力到由钢平台支座承受的受力状态转换,提高整体施工的安全性,通过将预加压力的油缸组件、作业平台模板系统、设备平台集成在地下钢平台上,可以降低设备设施安拆频次,且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低、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以及重复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是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施工状态剖面图。
[0016]附图2是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滑降状态三维图。
[0017]附图3是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正视图。
[0018]附图4是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俯视图。
[0019]附图5是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三维图之一。
[0020]附图6是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三维图之二。
[0021]附图7是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的钢箱梁三维图。
[0022]附图8是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油缸组件三维图。
[0023]附图9是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正视图(未侧模系统)。
[0024]附图10是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俯视图(未侧模系统)。
[0025]附图11是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的侧模系统俯视图。
[0026]附图12是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的侧模系统三维图
[0027]附图13是一种用于地下圆筒形潜水池筒体结构建设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三维图(未图示侧模系统)。
[0028]图中:1.圆筒形地下连续墙、2.首层圈梁、3.卷扬机支座、4.卷扬机、5. 钢丝绳、6.地下钢平台、61.正多边形钢箱梁、611.直段钢箱梁、62.油缸组件、 621.油缸支座、622.液压油缸、63.吊点、64.底模系统、641.底模横梁、642. 底模纵梁、643.底模面板、65.侧模系统、651.模板单元、652.退模装置、66. 作业平台、67.平台护栏、671.护栏套筒、672.护栏单元、68.设备平台、681. 平台横梁、682.设备平台平台板、7.潜水池钢筋混凝土圆筒形墙体、8.钢平台支座、9.钢筋笼。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卷扬机、钢丝绳、地下钢平台以及钢平台支座,所述地下钢平台包括正多边形钢箱梁、若干油缸组件、若干吊点、模板系统、作业平台、平台护栏以及设备平台,所述钢平台支座可拆卸式等间距安装于圆筒形地下连续墙的内壁上,所述正多边形钢箱梁由若干个直段钢箱梁拼接而成,所述吊点等间距固定连接于正多边形钢箱梁的内侧,所述油缸组件等间距且垂直设置于正多边形钢箱梁的外周面上,作业平台设置于正多边形钢箱梁的内侧并围成一圈,所述平台护栏设置于所述作业平台上远离正多边形钢箱梁的那一侧并围成一圈,所述设备平台设置于所述作业平台上远离正多边形钢箱梁的那一侧,所述模板系统设置于正多边形钢箱梁的上侧,所述卷扬机设置于圆形深基坑的上部,所述卷扬机通过钢丝绳与地下钢平台的吊点连接,实现卷扬机对地下钢平台的整体滑降控制,所述正多边形钢箱梁能够通过钢平台支座支撑或者通过若干油缸组件支撑于圆筒形地下连续墙的内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圆形深基坑的整体滑降式钢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系统包括底模系统和侧模系统,所述底模系统设置于正多边形钢箱梁的上侧,所述侧模系统设置于所述底模系统的上侧,所述侧模系统包括若干模板单元和若干退模装置,每个模板单元通过对应的退模装置安装于所述底模系统的上侧,所有模板单元通过退模装置合模后能够围成一个圆筒结构。3.如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成,周虹,吴联定,扶新立,顾剑斌,王庆春,马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