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丸机用便于清理的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562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丸机用便于清理的除尘装置,抛丸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箱,工作箱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刮灰装置,工作箱的内腔设置有传送带,工作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箱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除尘技术领域,第一箱体的内腔设置有传输机构,第一箱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灰尘箱和回收箱,第一箱体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固定套的内腔螺纹连接有丝杆,丝杆左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板,丝杆右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传输机构包括输送带,输送带的内腔设置转动连接有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该抛丸机用便于清理的除尘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抛丸机除尘器不能很好的清理在工作箱墙壁上的灰尘,且除尘器与抛丸机不是一体的,清理较麻烦的问题。清理较麻烦的问题。清理较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丸机用便于清理的除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除尘器
,具体为一种抛丸机用便于清理的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抛丸机别称打砂机、喷砂机,是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抛丸机按铸件承载体的结构不同分为滚筒式、链板式、吊挂式抛丸机等。其研磨方法包括离心研磨法、水涡流式研磨法、回转研磨法等,首先应用于铸造业铸钢、铸铁件的表面粘砂及氧化皮的清除。
[0003]现有的抛丸机除尘器不能很好的清理在工作箱墙壁上的灰尘,且除尘器与抛丸机不是一体的,清理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抛丸机用便于清理的除尘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抛丸机除尘器不能很好的清理在工作箱墙壁上的灰尘,且除尘器与抛丸机不是一体的,清理较麻烦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抛丸机用便于清理的除尘装置,包括抛丸装置,所述抛丸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刮灰装置,所述工作箱的内腔设置有传送带,所述工作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箱体。
[0006]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设置有传输机构,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灰尘箱和回收箱,所述第一箱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腔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左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丝杆右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7]所述传输机构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表面对称设置有圆孔,所述输送带的内腔设置转动连接有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所述第一辊轴的内腔转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第二辊轴的内腔固定链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右侧的端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
[0008]所述刮灰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的内壁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腔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第五转动杆、第四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箱体的内壁分别对称转动有第三转动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和第三转动杆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刮板和第一刮板,所述第五转动杆与第四转动杆和第一转动杆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杆与第四转动杆和第一转动杆相对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组和第一锥齿组,所述固定杆与第五转动杆和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组,所述第二转动杆和第一转动杆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组,所述第二箱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柱是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的内腔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的表面,并与第三转动杆的一端相连。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箱体固定连接在工作箱的表面。
[0011]优选的,所述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在第一箱体的一侧外。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锥齿组、第三锥齿组、第一锥齿组、第五锥齿轮和第四锥齿组均实现啮合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三转动杆和固定杆的表面贯穿工作箱的表面,并延伸至工作箱的内腔,且第二刮板和第一刮板均与工作箱的内壁相互贴合。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抛丸机用便于清理的除尘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抛丸机用便于清理的除尘装置,通过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锥齿组的啮合连接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第一转动杆分别通过第二锥齿组和第五锥齿轮的啮合连接带动第五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第三锥齿组通过第二转动杆带动固定杆,第五转动杆通过第三锥齿组的啮合连接带动固定杆,第五锥齿轮通过第五转动杆带动第四转动杆转动,第四转动杆通过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组带动第三转动杆,第三转动杆通过第四锥齿组和第一锥齿组带动第二刮板工作,固定杆通过第三锥齿组带动第一刮板工作,从而实现对工作箱内壁清理的效果;
[0017]2、该抛丸机用便于清理的除尘装置,通过同时间打开第二电机,然后第二电机带动转动柱开始转动,同时通过转动柱和第二辊轴带动输送带转动,输送带转动的同时第二辊轴和第一辊轴会一起工作,此时抛丸会向输送带表面落去,输送带带动抛丸转动,从而实现去除灰尘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箱体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刮灰装置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传输机构俯视图。
[0022]图中:1、刮灰装置;2、传送带;3、灰尘箱;4、传输机构;401、第二电机;402、输送带;403、固定柱;404、转动柱;405、圆孔;406、第一辊轴;407、第二辊轴;5、工作箱;6、抛丸装置;7、挡板;8、固定套;9、丝杆;10、把手;11、回收箱;12、第一箱体;101、第一电机;102、第一锥齿组;104、第一转动杆;105、第二箱体;106、第二锥齿组;107、第二转动杆;108、第三锥齿组;109、第三转动杆;110、第四锥齿组;111、第四转动杆;112、第五锥齿轮;113、第一刮板;114、第五转动杆;115、固定杆;116、第二刮板;117、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抛丸机用便于清理的除尘装置,包括抛丸装置6,所述抛丸装置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箱5,所述工作箱5的表面固定设置
有刮灰装置1,所述工作箱5的内腔设置有传送带2,所述工作箱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箱体12。
[0025]请参阅图2

4,所述第一箱体12的内腔设置有传输机构4,所述第一箱体12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灰尘箱3和回收箱11,所述第一箱体12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8,所述固定套8的内腔螺纹连接有丝杆9,所述丝杆9左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板7,所述丝杆9右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0,所述传输机构4包括输送带402,所述输送带402的表面对称设置有圆孔405,所述输送带402的内腔设置转动连接有第一辊轴406和第二辊轴407,所述第一辊轴406的内腔转动连接有固定柱403,所述第二辊轴407的内腔固定链接有转动柱404,所述转动柱404右侧的端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401,所述固定柱403是固定连接在第一箱体12的内腔上,所述丝杆9的表面螺纹连接在第一箱体12的一侧外。
[0026]请参阅图3,所述刮灰装置1包括第一电机101和第二箱体105,所述第二箱体105的内壁连接有固定块117,所述固定块117的内腔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04、第五转动杆114、第四转动杆111和第二转动杆107,所述第二箱体105的内壁分别对称转动有第三转动杆109和固定杆115,所述固定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丸机用便于清理的除尘装置,包括抛丸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抛丸装置(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工作箱(5),所述工作箱(5)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刮灰装置(1),所述工作箱(5)的内腔设置有传送带(2),所述工作箱(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箱体(12);所述第一箱体(12)的内腔设置有传输机构(4),所述第一箱体(12)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灰尘箱(3)和回收箱(11),所述第一箱体(12)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8),所述固定套(8)的内腔螺纹连接有丝杆(9),所述丝杆(9)左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板(7),所述丝杆(9)右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10);所述传输机构(4)包括输送带(402),所述输送带(402)的表面对称设置有圆孔(405),所述输送带(402)的内腔设置转动连接有第一辊轴(406)和第二辊轴(407),所述第一辊轴(406)的内腔转动连接有固定柱(403),所述第二辊轴(407)的内腔固定链接有转动柱(404),所述转动柱(404)右侧的端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401);所述刮灰装置(1)包括第一电机(101)和第二箱体(105),所述第二箱体(105)的内壁连接有固定块(117),所述固定块(117)的内腔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04)、第五转动杆(114)、第四转动杆(111)和第二转动杆(107),所述第二箱体(105)的内壁分别对称转动有第三转动杆(109)和固定杆(115),所述固定杆(115)和第三转动杆(109)相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刮板(116)和第一刮板(113),所述第五转动杆(114)与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耀王新斌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匠心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