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铰刀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阶梯式喷油器铰刀,所述刀体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夹持部、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和第三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的四周固定连接有第一刀刃,所述第二阶梯部的四周固定连接有第二刀刃,所述第三阶梯部的四周固定连接有第三刀刃,所述刀体的内侧开设有主冷却孔和侧冷却孔,所述第一刀刃、第二刀刃和第三刀刃的个数设置不同,所述主冷却孔设置在刀体的内侧中央位置处,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同阶梯数量不同的刀刃,避免线速度不同而产生的加工振纹,内冷孔和切屑液配合降温而避免蹦刀,进而减少因蹦刀导致工件的报废,同时内冷孔提高排屑能力,避免产生刀具积屑瘤而提高加工精度,增加装置的实用性。增加装置的实用性。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阶梯式喷油器铰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铰刀
,具体为一种阶梯式喷油器铰刀。
技术介绍
[0002]铰刀是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用以切除已加工孔表面薄层金属的旋转刀具,铰刀具有直刃或螺旋刃的旋转精加工刀具,用于扩孔或修孔,铰刀因切削量少其加工精度要求通常高于钻头,可以手动操作或安装在钻床上工作,随着喷油器应用的更加广泛,因此,对一种阶梯式喷油器铰刀的需求日益增长。
[0003]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铰刀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一次只能加工一种尺寸的孔,当需要在喷油器的内侧加工出阶梯型的喷油器孔时,需要通过不同尺寸的铰刀进行多次钻孔,在更换不同的铰刀加工时,容易出现加工出的整个孔系出现不同轴的问题,从而影响喷油器孔的质量,且一般的铰刀的夹持部在经过长时间的夹持使用后容易出现磨损的现象,容易导致夹持不稳的现象,从而影响加工时的稳定性,现有的在夹持部出现严重磨损后,会之间更换整个铰刀,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阶梯式喷油器铰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阶梯式喷油器铰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铰刀钻出阶梯孔需要多次换刀造成孔系不同轴以及夹持部磨损造成夹持不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阶梯式喷油器铰刀,所述刀体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夹持部、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和第三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的四周固定连接有第一刀刃,所述第二阶梯部的四周固定连接有第二刀刃,所述第三阶梯部的四周固定连接有第三刀刃,所述刀体的内侧开设有主冷却孔和侧冷却孔。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刀刃、第二刀刃和第三刀刃的个数设置不同。
[0008]优选的,所述主冷却孔设置在刀体的内侧中央位置处,所述侧冷却孔设置在刀体的四周内侧,且侧冷却孔与主冷却孔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夹持部的外侧卡合有保护筒,所述保护筒的四周内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侧螺旋连接有锁死螺钉,且锁死螺钉与夹持部螺旋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保护筒的内侧开设有方形槽,且保护筒通过方形槽与夹持部卡合。
[0011]优选的,所述夹持部的顶端内侧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保护筒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加强轴,且加强轴通过限位孔与夹持部卡合,且限位孔和加强轴的个数均为四个。
[0012]优选的,所述螺纹孔的个数总共有四个,且均匀的分布在保护筒的四周。
[0013]优选的,所述保护筒的顶端内侧开设有进液孔,且保护筒通过进液孔与主冷却孔连通。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三阶梯部、主冷却孔、侧冷却
孔、第一刀刃、第二刀刃、第三刀刃,通过多节刀刃,能一次性把多节阶梯孔加工出来,保证了整个孔系的同轴度,同时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不同阶梯数量不同的刀刃,避免线速度不同而产生的加工振纹,内冷孔和切屑液配合降温而避免蹦刀,进而减少因蹦刀导致工件的报废,同时内冷孔提高排屑能力,避免产生刀具积屑瘤而提高加工精度,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0016]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限位孔、保护筒、锁死螺钉、加强轴、方形槽、进液孔和螺纹孔,可以更换保护筒,避免更换刀体整体而降低成本,同时加强轴提高保护筒与刀体之间的强度,提高铰刀工作时的稳定性,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冷却孔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侧冷却孔的仰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保护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加强轴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
‑
刀体、101
‑
夹持部、102
‑
第一阶梯部、103
‑
第二阶梯部、104
‑
第三阶梯部、2
‑
第一刀刃、3
‑
第二刀刃、4
‑
第三刀刃、5
‑
主冷却孔、6
‑
侧冷却孔、7
‑
限位孔、8
‑
保护筒、9
‑
锁死螺钉、10
‑
加强轴、11
‑
方形槽、12
‑
进液孔、13
‑
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阅图1
‑
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5]一种阶梯式喷油器铰刀,所述刀体1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夹持部101、第一阶梯部102、第二阶梯部103和第三阶梯部104,所述第一阶梯部102的四周固定连接有第一刀刃2,所述第二阶梯部103的四周固定连接有第二刀刃3,所述第三阶梯部104的四周固定连接有第三刀刃4,所述刀体1的内侧开设有主冷却孔5和侧冷却孔6,通过第一刀刃2、第二刀刃3、第三刀刃4构成的多节刀刃系统,能一次性把多节阶梯孔加工出来,保证了整个孔系的同轴度,同时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0026]所述第一刀刃2、第二刀刃3和第三刀刃4的个数设置不同,有效避免因线速度不同,导致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振纹,确保加工质量,所述主冷却孔5设置在刀体1的内侧中央位置处,所述侧冷却孔6设置在刀体1的四周内侧,且侧冷却孔6与主冷却孔5连通,通过主冷却孔5与侧冷却孔6形成内冷的冷却方式,高压的切屑液通过刀具上的冷却孔喷出,能充分冷却被加工部位,避免因加工过热、排屑不畅引起的蹦刀,进而减少因蹦刀导致工件的报废,排屑能力提高,减少刀具积屑瘤产生,保证被加工孔的粗糙度,所述夹持部101的外侧卡合有保护筒8,所述保护筒8的四周内侧开设有螺纹孔13,所述螺纹孔13的内侧螺旋连接有锁死螺钉9,且锁死螺钉9与夹持部101螺旋连接,通过保护筒8可以对夹持部101进行保护,同时也便于保护筒8的更换,所述保护筒8的内侧开设有方形槽11,且保护筒8通过方形槽11与夹持部101卡合,便于实现对保护筒8的限位,所述夹持部101的顶端内侧开设有限位孔7,所述保护筒8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加强轴10,且加强轴10通过限位孔7与夹持部101卡合,且
限位孔7和加强轴10的个数均为四个,通过加强轴10可以提高保护筒8与夹持部101之间的强度以及稳定性,所述螺纹孔13的个数总共有四个,且均匀的分布在保护筒8的四周,便于保护筒8与夹持部101的限位固定,所述保护筒8的顶端内侧开设有进液孔12,且保护筒8通过进液孔12与主冷却孔5连通,便于切屑液进入主冷却孔5。
[0027]工作流程:本专利技术中,保护筒8出现磨损需要更换时,工作人员把锁死螺钉10从保护筒8以及夹持部101的内侧取出,然后便可以把保护筒8与加强轴10从夹持部101的内侧取出,然后便可以把新的保护筒8与夹持部101通过加强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阶梯式喷油器铰刀,包括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1)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夹持部(101)、第一阶梯部(102)、第二阶梯部(103)和第三阶梯部(104),所述第一阶梯部(102)的四周固定连接有第一刀刃(2),所述第二阶梯部(103)的四周固定连接有第二刀刃(3),所述第三阶梯部(104)的四周固定连接有第三刀刃(4),所述刀体(1)的内侧开设有主冷却孔(5)和侧冷却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喷油器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刃(2)、第二刀刃(3)和第三刀刃(4)的个数设置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喷油器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冷却孔(5)设置在刀体(1)的内侧中央位置处,所述侧冷却孔(6)设置在刀体(1)的四周内侧,且侧冷却孔(6)与主冷却孔(5)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喷油器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01)的外侧卡合有保护筒(8),所述保护筒(8)的四周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清鉴,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嘉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