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动点调整系数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与地下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不动点调整系数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越来越多的跨海隧道、跨海大桥、大型码头和航站楼等重大工程投入建设,越来越多由于国民经济及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在海边、水边新建度假区、酒店等项目出现,需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地下空间,临水基坑也相应大量出现。临水基坑由于施工条件的限制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时在基坑两侧可能受到不对称的荷载。临水深基坑一侧存在河道或者临海,造成基坑两侧土压力不平衡。土压力不平衡易造成围护结构向临水侧变形过大,甚至造成基坑整体失稳、驳岸破坏、水涌进基坑等工程事故。
[0003]计算支护结构内力需要用到弹性支点刚度系数,而弹性支点刚度系与不动点调整系数密切相关。《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
2012)中规定,支撑两对边基坑的土性、深度、周边荷载等条件相近,且分层对称开挖时,取不动点调整系数为λ=0.5,支撑两对边基坑的土性、深度、周边荷载等条件或开挖时间有差异时,对土压力较大或先开挖一侧取值为λ=0.5~1.0,对于土压力较小一侧取1
‑
λ,但是并未明确具体取值的计算方法,工程中往往依靠经验取值。也有相关学者根据大小不等的两侧载荷定义土压比,建立土压力比与不动点调整系数的关系式,从而确定不动点调整系数。其在特定边界条件下无法计算,如基坑一侧紧邻已有地下结构,此时一侧没有土压力无法计算土压力比。
专利技术内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不动点调整系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基坑不平衡压力作用下的两侧基坑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轴力差值以及第一位移增量;对基坑力较小一侧施加所述第一轴力差值,根据所述第一位移增量调整两侧不动点调整系数,并进行计算,得到基坑两侧支撑的第二次位移量、第二轴力差值及修正后的不动点调整系数;根据修正后的所述不动点调整系数对两侧的第三总量位移和第三支撑轴力进行计算;根据所述第三总量位移和所述第三支撑轴力对所述不动点调整系数进行第二次修正,直至所述不动点调整系数满足预设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动点调整系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基坑不平衡压力作用下的两侧基坑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轴力差值以及第一位移增量,还包括:通过压力传感器及距离传感器,对基坑两侧支护结构的所述第一总位移量和所述第一支撑轴力进行采集,其中所述第一总位移量用于表征基坑两侧变形前后的位移,所述第一支撑轴力用于表征不动点两侧的支撑轴力;将所述第一总位移量和所述第一支撑轴力采用短距离通信发送进行发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动点调整系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基坑不平衡压力作用下的两侧基坑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轴力差值以及第一位移增量,包括:获取两侧支撑的计算长度l
b
、l
s
,其中b表示荷载较大侧,s表示荷载较小侧;根据公式确定其中δ
b
、δ
s
分别为内支撑两侧的所述第一总位移量,N为所述第一支撑轴力;根据支撑不动点调整系数,得到进一步计算得到按照对称结构分别计算基坑两侧支护结构,得到支撑两侧变形δ
b1
和δ
s1
,支撑两侧轴力N
b1
和N
s1
,通过N
b1
和N
s1
确定不平衡力差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动点调整系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基坑力较小一侧施加所述第一轴力差值,根据所述第一位移增量调整两侧不动点调整系数,并进行计算,得到基坑两侧支撑的第二次位移量、第二轴力差值及修正后的不动点调整系数,包括:采用预加轴力的方式把不平衡轴力ΔN1=N
b1
‑
N
s1
作用在荷载较小侧围护结构上,重新计算荷载较小侧,得荷载较小侧在支撑处的所述第二总位移量δ
s1Δ
;
根据荷载较小侧的所述第一总位移量及所述第二总位移量的位移有δ
s1
>δ
s1Δ
,Δδ1=δ
s1
‑
δ
s1Δ
,基于δ
b1
和δ
s1
对所述支撑不动点调整系数进行第一次修正为:采用特定边界条件对修正公式进行检验:当结构对称时,ΔN1=0,则Δδ1=0,同时δ
b1
=δ
s1
,则有λ
b2
技术研发人员:武坤鹏,罗俊兴,王婧,朱明星,温友鹏,王德咏,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