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积水的陡坡路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528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积水的陡坡路基,包括设置在山坡坡底的混凝土层和水渠,所述混凝土层上堆填有填筑体,所述填筑体两侧设置有向所述填筑体倾斜压紧的压岩墙;靠近上侧陡坡的所述压岩墙的底端向陡坡延伸设置有导水部,所述导水部上表面水平平整用于接收陡坡的水流;所述填筑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导水部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透水层,所述压岩墙连通所述透水层,所述透水层一端用于接收所述导水部的水流,水流从所述透水层的另一端排出汇流到所述水渠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平缓地导流斜坡流水,解决了水体积聚在坡体一侧的问题。解决了水体积聚在坡体一侧的问题。解决了水体积聚在坡体一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积水的陡坡路基


[0001]本技术涉及土工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积水的陡坡路基。

技术介绍

[0002]陡坡路基一般建设在山体底部,具有倾斜角度较大的横坡,在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如何对上侧坡体进行排水避免产生积水。现有的陡坡路基通常在上侧坡体中设置排水渠进行导流,然而经过坡面下落加速的水流容易飞越排水渠和冲击溅射出排水渠,集聚在路基主体中,难以排走,形成水洼影响道路通行,还存在水腐蚀路基主体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积水的陡坡路基,目的在于提高对上侧坡体流水的排水效率,防止表面形成积水。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防积水的陡坡路基,包括设置在山坡坡底的混凝土层和水渠,所述混凝土层上堆填有填筑体,所述填筑体两侧设置有向所述填筑体倾斜压紧的压岩墙;靠近上侧陡坡的所述压岩墙的底端向陡坡延伸设置有导水部,所述导水部上表面水平平整用于接收陡坡的水流;所述填筑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导水部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透水层,所述压岩墙连通所述透水层,所述透水层一端用于接收所述导水部的水流,水流从所述透水层的另一端排出汇流到所述水渠中。
[0006]优选地,所述填筑体中还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设置在所述透水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密封层包括土工布和水泥板。
[0007]优选地,所述填筑体中还设置有砂土层,所述砂土层设置在所述透水层的上方和下方。
[0008]优选地,所述填筑体内设置有砖石层,所述砖石层设置在所述砂土层的上方。
[0009]优选地,所述填筑体内设置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柱和钢筋;所述支撑柱穿插在所述砂土层和所述透水层间;所述支撑柱竖立设置,下表面顶压在所述混凝土层上,上表面顶压所述砖石层的下表面;所述钢筋铺设在所述砂土层中,所述钢筋连接所述支撑柱。
[0010]优选地,所述填筑体的上表面铺设有沥青砼层。
[0011]优选地,所述透水层倾斜设置,所述透水层靠近所述水渠的一侧位于低处。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混凝土层作为稳固的基底,在混凝土上设置填筑体作为道路。填筑体两侧用压岩墙压实,且延伸有导水部填充压岩墙和斜坡之间的洼陷,使水流能够完全流入透水层不会在斜坡面产生积聚,水流在透水层中流动排出外部的水渠中。本技术能够平缓地导流斜坡流水,解决了水体积聚在坡体一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砂土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附图标记:
[0016]1、混凝土层;2、水渠;3、压岩墙;31、导水部;4、透水层;5、密封层;6、砂土层;7、砖石层;8、沥青砼层;600、支撑柱;700、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1]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22]本技术的一侧土体是斜坡,另一侧是平整的土体。本技术建设在斜坡和
土体的交接处,建设范围跨横坡和平整的土体,目的在于在山脚位置实现通车。
[0023]如图1所示的一种防积水的陡坡路基,包括设置在山坡坡底的混凝土层1和水渠2,混凝土层1上堆填有填筑体,填筑体两侧设置有向填筑体倾斜压紧的压岩墙3;靠近上侧陡坡的压岩墙3的底端向陡坡延伸设置有导水部31,导水部31上表面水平平整用于接收陡坡的水流;填筑体内设置有与导水部31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透水层4,压岩墙3连通透水层4,透水层4一端用于接收导水部31的水流,水流从透水层4的另一端排出汇流到水渠2中。
[0024]其中, 混凝土层1铺设在坡体和平地的交界处,通过填高混凝土层1,以在斜坡上方填筑一个厚实建筑体作为基底,一般可在混凝土层1贴近平地的一层设置一个挡土墙,用于避免混凝土层1下滑偏位。在平地的一侧设置有水渠2,该水渠2用于对平地一侧雨水进行排水。之后在混凝土层1上堆土浇筑,形成路基进行通车。一般的陡坡路基直接在土体上填土浇筑,形成路基后仅依靠路基两侧的墙体对路基进行压实定型。这样的建造方法一般受环境影响大,一旦底层的底面出现土体松动,路基受力不均容易出现裂缝。而本技术首先建筑混凝土层1,能够对底层的土地进行压实,另一方面,混凝土层1上方的填筑体不直接接触土体,形状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积水的陡坡路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山坡坡底的混凝土层(1)和水渠(2),所述混凝土层(1)上堆填有填筑体,所述填筑体两侧设置有向所述填筑体倾斜压紧的压岩墙(3);靠近上侧陡坡的所述压岩墙(3)的底端向陡坡延伸设置有导水部(31),所述导水部(31)上表面水平平整用于接收陡坡的水流;所述填筑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导水部(31)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透水层(4),所述压岩墙(3)连通所述透水层(4),所述透水层(4)一端用于接收所述导水部(31)的水流,水流从所述透水层(4)的另一端排出汇流到所述水渠(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积水的陡坡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填筑体中还设置有密封层(5),所述密封层(5)设置在所述透水层(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密封层(5)包括土工布和水泥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积水的陡坡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填筑体中还设置有砂土层(6),所述砂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鉴钊曾德胜张锦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众粤市政园林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