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林森专利>正文

一种溢流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525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8
一种溢流排水装置,属于排水领域,所述的连接管一端连接内储水端的储水管并延伸至其底部,组成储水结构,即内储水端;所述的连接管另一端连接外储水端的储水管并延伸至其底部,组成储水结构,即外储水端;所述的内储水端的储水管和外储水端的储水管上部开口;所述的内储水端的储水管上口高于外储水端的储水管上口,所述的内储水端的底部低于外储水端储水管的上口;所述的内储水端设在容器内,所述的外储水端设在容器外,所述的外储水端外部有外壳,所述的外储水端外壳的上部接连接管,所述的外储水端外壳的下部接排水管和排水阀门,所述的外储水端外壳上部有透气孔。述的外储水端外壳上部有透气孔。述的外储水端外壳上部有透气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溢流排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缸溢流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饲养观赏鱼了,而鱼缸的水需要经过过滤,才能长时间保持水质的稳定,保障鱼儿的健康生活。市面上常用的有上滤,侧滤和底滤,而底滤效率是最高的,是养鱼爱好者理想的过滤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缸底滤的水循环系统。
[0003]现有的鱼缸,需要给鱼缸打孔,来制作底滤效果,打孔有很高的风险,玻璃很容易打碎,且不是所有人都有工具,也很难操作,对于普通人很难实现。现在很多养鱼爱好者多采用虹吸原理来制作底滤,就是把水从鱼缸虹吸至底滤缸内,但鱼缸长期运行过程中,有噪音,会换水,洗鱼缸,还会遭遇停电,再来电等不确定因素,现有相关技术存在众多的缺陷,无法解决上述情况和不确定因素,导致众多的安全问题。
[0004]下述5个常见问题,所述每一个问题,都会对养鱼产生严重影响,甚至财产安全,都是不容忽视的。
[0005]第一:现有相关技术在鱼缸换水时(水抽一半或全部抽完,或者是在清洗鱼缸时,要把装置从鱼缸内提出来时),水位降低,水管吸入空气,管内存水流出。当换水完成后(或清洗鱼缸,注满水后),水泵来电时无法重启,造成底滤的水被抽干,水泵空转烧坏,而鱼缸的水满溢出,破坏地板和家具等。
[0006]第二:现有相关技术在水泵来电后,鱼缸的水位需要上升5厘米以上,才能再次开启虹吸。因此,底滤缸的水量必须够大才够抽,其次鱼缸的水位必须预留更大的容量,才能满足开启虹吸高水位启动的要求,这就造成鱼缸内的存水量少,只能盛一大半的水,视觉效果不好。缸内水少,也不利于观赏鱼生存,造成鱼缸的浪费,而底滤也需要占用更大的空间。
[0007]第三:现有相关技术,在虹吸启动后,需要非常耐心的调整水管下水的大小,直到下水的流量和水泵抽水的流量基本一致,才可以稳定的形成虹吸效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时间来调整,不利于新手使用。
[0008]第四:现有相关技术,在水泵停电时,因虹吸正常排水,无法及时断开虹吸,造成整缸的水被吸入底滤缸,鱼缸内的鱼无水死亡,而底滤缸水满溢出,破坏地板,家居等。
[0009]第五:现有相关技术在虹吸断开的时候,管子吸入空气,进而产生较大的噪音,对人们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0010]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来改变这些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基于本人多年养鱼经验,经过实践设计出来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装置具体是在排水领域中使用,例如在需要控制液位的容器中使用本装置的下水结构,将多余的液体通过本装置排出,达到稳定控制液位的效果。
[0012]本装置是由一个倒U型的连接管分别设置在2个上端开口的储水管内,并延伸至其
底部,分别和储水管组成储水结构,即为内储水端和外储水端,内储水端设在容器内,外储水端设在容器外,内储水端的上口高于外储水端的上口,内储水端的底部低于外储水端的上口;使用前,使2个储水端以及倒U型连接管内都充满液体,排完空气,里面的液体是相通的,当液体静止状态下,受重力作用,两个储水端的液体对倒U型的连接管产生相同的压强,因此两个储水管内部液位是齐平的状态,即内储水端内的液位是和外储水端的上口齐平,参考附图图1的示意图,当往内储水端的上口加液体时,液体会从外储水端的上口流出来。
[0013]本专利技术具体在水族领域使用时,是作为下水结构,将水排入底缸内,配合水泵上水来形成鱼缸的水循环。
[0014]本装置高度集成设计,使用管路少,功能多,首次启动后,可长时间稳定运行,不怕停电和来电,不怕换水,无需打理,简单易用,同时可以解决上述5个常见的突出问题。
[0015]本装置包含内储水端,连接管,外储水端,上水管,上水阀门,排水管,排水阀门。
[0016]内储水端和外储水端由倒U型连接管连接,外储水端的外壳连接排水管和排水阀门接入底缸,组成本装置的整体结构。
[0017]内储水端内有储水管,以及和连接管组成储水结构;内储水端连接进水管,进水管上端开口,可进空气,可避免形成虹吸,从而造成连接管内进入空气,影响来电后的再次下水。
[0018]外储水端内有储水管,以及和连接管组成储水结构;外储水端外壳上端有透气孔,可进空气,可避免形成虹吸,从而造成连接管内进入空气,影响来电后再次下水。
[0019]水泵的上水管与排水管或外储水端外壳,采用连通管连通,具体的连通位置是排水管的排水阀门以上的位置均可,在连通管内设止逆阀;在上水管的连通管以上的位置设上水阀门;关闭排水阀门、上水阀门后,打开水泵,水会通过连通管内的止逆阀,顺着管路进入鱼缸,当鱼缸水位超过进水管的上口2厘米以上时,关闭水泵,将外储水端外壳的透气孔临时密封,把排水阀门、上水阀门打开,因整个管路内有水,会形成虹吸,内储水端和外储水端以及连接管内即可充满水,再将外储水端外壳的透气孔解封,即首次启动完成。
[0020]管路内充满水,当水静止状态下,内储水端和外储水端的水位将保持齐平的平衡状态,即内储水端的水位与外储水端的上口位置齐平;当鱼缸内水位增加时,水从进水管流入内储水端,外储水端会马上进行排水以保持平衡状态。现有相关技术,需要一定的水位差才能开启下水,本装置无需水位差,水泵即抽即流。并且无需调整上下水平衡,水泵抽进多少水,就会流出多少水。
[0021]日常当遇到水泵停电后,鱼缸内水位下降至缸内储水端上口时,水无法流入,则停止下水。
[0022]当日常换水,或清洗鱼缸时,管路的水不会流出,不会影响到本装置的再次启动。
[0023]本装置的管路结构可作为独立排水使用,即去掉上水管和管路的连通管以及止逆阀。采用独立的水泵上水管,不影响管路的排水效果。
[0024]本装置可实现不给鱼缸打孔,即可改造成底滤模式,同时又能避免现有虹吸原理的众多问题,同时本装置不限于在水族箱内使用,在排水领域,例如需要控制液位的容器中,不给容器打孔,仅使用本装置的排水结构,将多余的液体排出,达到稳定控制液位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装置的液体静止状态下的液位示意图,图中细线的位置。
[0026]图2为本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8]图4、5为本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9]1. 上水管,2.连通管内的止逆阀,3.外储水端外壳,4. 外储水端内的储水管,5.排水管,6. 内储水端的储水管,7.连接管,8.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说明。
[0031]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0032]本装置包含1. 上水管,2.连通管内的止逆阀,3.外储水端外壳,4. 外储水端的储水管,5.排水管,6.内储水端的储水管,7.连接管,8.进水管。
[0033]参阅图2所示连接,连接管7一端连接内储水端的储水管6并延伸至其底部,组成储水结构,即内储水端;连接管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溢流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一端连接内储水端的储水管并延伸至其底部,组成储水结构,即内储水端;所述的连接管另一端连接外储水端的储水管并延伸至其底部,组成储水结构,即外储水端;所述的内储水端的储水管和外储水端的储水管上部开口;所述的内储水端的储水管上口高于外储水端的储水管上口,所述的内储水端的底部低于外储水端储水管的上口;所述的内储水端设在容器内,所述的外储水端设在容器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溢流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储水端外部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赵林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