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层配筋的大直径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管桩本体;所述管桩本体内设有外层箍筋、内层箍筋和应力筋,所述管桩本体的两端设有端板;所述内层箍筋、外层箍筋相较于所述管桩本体的中心处依次由内而外设置,且所述内层箍筋、外层箍筋沿所述管桩本体的纵向方向设置;所述应力筋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层箍筋、内层箍筋,并沿所述管桩本体的径向方向设置。采用双层配筋的结构,有效利用管桩的内部空间以配置更多钢筋来提高管桩的抗弯承载力,可以有效的解决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弯性能差、延性差等问题,可以适用于情况更复杂的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工程项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双层配筋的大直径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0001]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层配筋的大直径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技术介绍
[0002]管桩因具有诸多优点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其混凝土强度能达到较高等级,因而管桩往往具有较高的单桩承载力,比相同直径的人工挖孔桩、沉管灌注桩和钻孔灌注桩等的承载力都要高。并由于其较高的单桩承载力,管桩可选择坚硬的黏土层、密实的砂层、卵石层或者是强风化岩层等等多种土层作为持力层,对多种复杂的地质条件也能得到较好的适应。同时由于管桩采用了混凝土高速离心成型技术和高温高压蒸汽养护技术,桩身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密实型,因而管桩通常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抗渗性和耐碳化性。经长期的实际工程的经验分析,相比于桩基工程中常用到的其他桩型,如人工挖孔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等等,管桩单位承载力的造价最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并且,桩身越长,管桩相对于其他管型越为经济。所以,将管桩作为基坑支护用桩,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环境友好,对管桩质量也有较好的保证,经济效益良好,在道路桥梁、高层超高层建筑、城市地下隧道的桩基工程中具有最为广泛的应用。
[0003]传统PHC管桩存在水平承载力低、抗震性能差的不足,仅适用于6度、7度以下抗震设防的竖向承载基础,制约了管桩的应用和发展。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特别是深基坑支护工程,管桩的抗弯承载力成为管桩设计与选型的重要指标,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水平承载力已成为管桩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双层配筋的大直径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新型双层配筋的大直径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
[0007]管桩本体;
[0008]所述管桩本体内设有外层箍筋、内层箍筋和应力筋,所述管桩本体的两端设有端板;
[0009]所述内层箍筋、外层箍筋相较于所述管桩本体的中心处依次由内而外设置,且所述内层箍筋、外层箍筋沿所述管桩本体的纵向方向设置;
[0010]所述应力筋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层箍筋、内层箍筋,并沿所述管桩本体的径向方向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管桩本体为具有空腔的高强混凝土桩身。
[0012]优选的,所述管桩本体采用C100混凝土填充。
[0013]优选的,所述外层箍筋为环状结构,与所述应力筋垂直设置并沿所述管桩本体的
纵向方向均匀分布。
[0014]优选的,所述内层箍筋为箍筋条,呈螺旋结构并沿所述管桩本体的纵向方向设置。
[0015]优选的,所述应力筋包括第一应力筋和第二应力筋,所述第一应力筋与所述内层箍筋的内壁面连接,所述第二应力筋与所述外层箍筋的内壁面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应力筋为预应力张拉状态,所述第二应力筋为预应力非张拉状态。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应力筋、第二应力筋为抗拉强度不小于1420Mpa的钢棒。
[0018]优选的,所述端板上设有供所述应力筋固定的墩头和锚孔。
[0019]优选的,所述端板采用Q345加厚钢板。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技术提出的新型双层配筋的大直径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采用双层配筋的结构,有效利用管桩的内部空间以配置更多钢筋来提高管桩的抗弯承载力,可以有效的解决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弯性能差、延性差等问题,可以适用于情况更复杂的工程项目。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的左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右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第二应力筋的一端自由);
[0025]图3为本技术的右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第二应力筋的两端锚固);
[0026]图4为本技术的管桩本体的截面配筋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管桩本体的端板的横截面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的桩身试验应变片及百分表布置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外层箍筋,2
‑
内层箍筋,3
‑
第一应力筋,4
‑
第二应力筋,5
‑
端板,6
‑
套箍,7
‑
墩头,8
‑
锚孔,9
‑
管桩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3]参照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双层配筋的大直径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管桩本体9;在管桩本体9内设有外层箍筋1、内层箍筋2和应力筋,在管桩本体9的两端设有端板5以及套设在端板5外围的套箍6;内层箍筋2、外层箍筋1相较于管桩本体9的中心处依次由内而外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内层箍筋2为箍筋条,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或者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呈螺旋结构并沿管桩本体9的纵向方向设置,外层箍筋1为环状结构,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或者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与应力筋垂直设置并沿管桩本体9的纵向方向均匀分布。
[0034]应力筋包括第一应力筋3和第二应力筋4,具体的,采用抗拉强度不小于 1420Mpa的钢棒,沿管桩本体9的径向方向设置,其中第一应力筋3与内层箍筋 2的内壁面连接,第二应力筋4与外层箍筋1的内壁面连接,第一应力筋3为预应力张拉状态,第二应力筋4为预应力非张拉状态
[0035]在本实施例中,管桩本体9为具有空腔的高强混凝土桩身,采用C100混凝土填充。端板5采用Q345加厚钢板,在端板5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层配筋的大直径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桩本体;所述管桩本体内设有外层箍筋、内层箍筋和应力筋,所述管桩本体的两端设有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供所述应力筋固定的墩头和锚孔;所述内层箍筋、外层箍筋相较于所述管桩本体的中心处依次由内而外设置,且所述内层箍筋、外层箍筋沿所述管桩本体的纵向方向设置;所述应力筋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层箍筋、内层箍筋,并沿所述管桩本体的径向方向设置;所述应力筋包括第一应力筋和第二应力筋,所述第一应力筋与所述内层箍筋的内壁面连接,所述第二应力筋与所述外层箍筋的内壁面连接;所述应力筋包括第一应力筋和第二应力筋,所述第一应力筋与所述内层箍筋的内壁面连接,所述第二应力筋与所述外层箍筋的内壁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层配筋的大直径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玉亮,唐孟雄,梁湖清,龚玲,黄柯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建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