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污水排放口的生态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457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污水排放口的生态净化装置,包括生态浮岛和供氧系统,所述生态浮岛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的漂浮载体,所述漂浮载体上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嵌设有种植篮,所述种植篮的内部设有栽培基质,所述栽培基质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从所述种植篮的底部穿出,所述种植篮的底部设有微生物包埋体和组合填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植物净化、微生物降解和生物增效等技术集为一体,以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和有机物等,解决了雨污水管道交叉连接引起河道污染的问题,减少了对河道的污染,提升了河道净化治理的品质。的品质。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污水排放口的生态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污水排放口的生态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城市排水对下游水体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与排水体制有关,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通常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对城市排水进行分类排放,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道内排除的系统,其中,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或生产污水)的系统为污水排水系统;收集和输送雨水、融雪水的系统为雨水排水系统。
[0003]现有城市雨水均通过市政管道接入河道,由于排水系统一般是无压流,时常存在因人为疏忽或故意造成雨污水管道交叉连接的情况,导致部分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通过雨水管道排入河道,对河道造成严重污染,威胁水环境的安全。
[0004]目前,通常采用上游雨污分流或末端截污的方式,减少污水对河道的影响,然而,上游雨污分流需要上溯到商业、居民等一系列市政红线外单位,对于城市建成区来说,基于施工过程对中周边环境、居民,以及市政地下管线对施工的影响,现场施工作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不仅工程投资大,而且推动困难,导致部分建设内容难以落地,依然存在入河污染;末端截污一般是在排放口末端设置截流井,使截流污水通过重力或提升方式汇入临近污水管道,或者新建调蓄池对截流污水进行调蓄、处理,但由于下游污水厂处理能力有限、建设用地紧张、地下管线复杂、临近建构筑物影响等原因,导致部分建设内容难以落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作用的发挥,污水直接入河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雨污水管道交叉连接引起的河道污染仍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污水排放口的生态净化装置,该生态净化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有效拦截并净化污水,解决了雨污水管道交叉连接引起河道污染的问题,减少了对河道的污染,提升了河道净化治理的品质。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污水排放口的生态净化装置,包括生态浮岛和供氧系统,所述生态浮岛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的漂浮载体,所述漂浮载体上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嵌设有种植篮,所述种植篮的内部设有栽培基质,所述栽培基质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从所述种植篮的底部穿出,所述种植篮的底部设有微生物包埋体和组合填料。
[0007]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包埋体的外周依次包裹有第一网格布和穿孔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包埋体包括包埋载体,所述包埋载体的内部包埋有微生物菌。
[0009]进一步地,所述包埋载体为聚乙烯醇颗粒、琼脂、海藻酸钠、明胶、聚丙烯酰胺、木
炭或陶粒;
[0010]所述微生物菌包括硝化菌。
[0011]进一步地,所述栽培基质包括多面球,所述多面球的内部设有第二网格布,所述第二网格布的内部包裹有聚氨酯泡沫块和竹炭颗粒。
[0012]进一步地,所述水生植物为睡莲、萍蓬草或筕菜。
[0013]进一步地,所述种植篮的底部设有贯穿孔,所述水生植物的根系从所述贯穿孔穿出。
[0014]进一步地,所述漂浮载体的外侧设有环绕所述漂浮载体的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沿所述加固板周向均匀分布的连接件,相邻两个所述漂浮载体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供氧系统包括对污水进行搅拌和充氧的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与PLC控制器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供氧系统还包括溶解氧传感器,所述溶解氧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植物净化、微生物降解和生物增效等技术集为一体,并通过供氧系统为微生物代谢创造适宜的好氧、缺氧环境,以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和有机物等,从而有效拦截并净化污水,解决了雨污水管道交叉连接引起河道污染的问题,减少了对河道的污染,提升了河道净化治理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用于河道污水排放口的生态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种植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微生物包埋载体、第一网格布和穿孔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栽培基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曝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种植篮、2

栽培基质、3

漂浮载体、4

加固板、5

插扣、6

水生植物、7

穿孔管、8

第一网格布、9

微生物包埋体、10

多面球、11

第二网格布、12

聚氨酯泡沫块、13

竹炭颗粒、14

潜水电泵、15

输送管、16

喷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污水排放口的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浮岛和供氧系统,所述生态浮岛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的漂浮载体,所述漂浮载体上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嵌设有种植篮,所述种植篮的内部设有栽培基质,所述栽培基质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从所述种植篮的底部穿出,所述种植篮的底部设有微生物包埋体和组合填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污水排放口的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包埋体的外周依次包裹有第一网格布和穿孔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河道污水排放口的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包埋体包括包埋载体,所述包埋载体的内部包埋有微生物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河道污水排放口的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埋载体为聚乙烯醇颗粒、琼脂、海藻酸钠、明胶、聚丙烯酰胺、木炭或陶粒;所述微生物菌包括硝化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河道污水排放口的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基质包括多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钊搏刘晓静吴均高叶松张驰孙博孙敏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