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智能辅助订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436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智能辅助订片系统,包括:襻脚着陆线获取模块,获取眼前后房三维结构数据,通过AI三维图像语义学分析构造睫状沟区域3D地形图,拟合获得最佳拟合睫状沟线,以最佳拟合睫状沟线为参考,计算获得襻脚着陆线;理想襻脚确定模块,根据横向深度计算襻脚着陆线上各点间的横向深度差,获得人工晶状体的理想襻脚位置组合序列;晶体匹配模块,获取晶体库存数据,以预先获得的拱高预测范围和理想襻脚位置组合序列为基础,从晶体库存中获取最佳适配的人工晶状体及其植入旋位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晶体尺寸匹配准确率高、满足晶体植入稳定要求、能够更精准引导晶体如何旋转调整拱高以及优化晶体订片流程等优点。晶体订片流程等优点。晶体订片流程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智能辅助订片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晶状体眼选择
,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智能辅助订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经历了20多年研发和改进,从V0到V4c,从一枚平坦的“领结扣”到出现脚袢、拱高以及中央孔,乃至V5大光学区,V6老视设计,ICL本身的设计日臻完善,因而才能在全球植入超过100万片,使得ICL植入成为未来最有前景的屈光手术方式。
[0003]但面对结构复杂的眼球、空间狭小的后房、形态各异的睫状沟,目前的ICL为V4c版本为例,只有提供12.1mm、12.6mm、13.2mm、13.7mm这4种规格的长度,而且还要受到散光轴向的制约。但是人的眼睛内部结构大小不一,一般是透过厂商提供的计算器计算合适长度,再结合医生经验选择。这种方式存在很多不预期性,包括晶体植入后拱高不预期,还有睫状沟形态无法完全探查导致的旋转偏位。
[0004]现有医疗
内ICL选择的常规手段如:UBM检查测量睫状沟各个方位的横径(睫状沟到睫状沟间距,STS),一般STS大时,可选择比较长的ICL,一般水平径的STS会比垂直径的STS短一些。因此如果STS太小,预期ICL植入后拱高会偏高,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术中将ICL晶体从水平方向转向垂直径,以此降低拱高,但是目前对于STS是很难精确预测的。因为人眼睫状突存在70~80个,测到睫状突表面凸起处的区域会测短,测到凹处区域则会测长,带来了不确定性。即使都是测量于凹处,但除了测量误差外,ICL实际上也无法确认4个襻脚是落在凹处还是凸起处,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0005]现有专利TW202123892A公开一种决定ICL尺寸旋转的方法,但其仅在2D参数当中找关联,还存在对于襻脚最终的落点位置的预测不够准确的不足。
[0006]另外,ICL的襻脚着陆在睫状沟区域本身就有不稳定性,襻脚可以在睫状体上中下各种垂直高度位置,也可以卡在睫状沟内的囊肿区域,造成不预期的ICL晶体偏位、旋转、倾斜等,除了可能影响视觉矫正的质量,也有可能存在引起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的风险。
[0007]因此,如何适当旋转ICL以及如何调整手术中ICL植入的旋转角度,使ICL在眼内处于最稳定的固定位置,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另外一方面,散光型号的ICL(Toric ICL,TICL)在厂商晶体库中存在有限的订制规格和数量,矫正散光的时候为了精准对应散光矫正的轴位,不能在植入的时候透过任意旋位来调整拱高,因此也存在植入旋转角度范围的限制,所以TICL常常存在订片困难,此亦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晶体尺寸匹配准确率高、满足晶体植入稳定要求的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智能辅助订片系统。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1]一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智能辅助订片系统,包括:
[0012]襻脚着陆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眼前后房三维结构数据,基于所述三维结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图像语义学分析(Semantic analysis)构造睫状沟区域3D地形图,拟合获得一与实际睫状沟表面贴合的假想的最佳拟合睫状沟线,并以所述最佳拟合睫状沟线为参考,计算获得襻脚着陆线,该襻脚着陆线上点的坐标由横向深度和垂直深度组成;
[0013]理想襻脚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横向深度计算所述襻脚着陆线上各点间的横向深度差,同时基于襻脚着陆线的真实STS,获得人工晶状体的4个襻脚的理想襻脚位置组合序列,该序列中,各理想襻脚位置组合对应有一稳定分,各理想襻脚位置组合以所述稳定分由高到低排序;
[0014]晶体匹配模块,用于获取晶体库存数据,以预先获得的拱高预测范围和所述理想襻脚位置组合序列为基础,通过投票配算法,从所述晶体库存中获取最佳适配的人工晶状体及用于调整拱高的植入旋位方案,所述最佳适配的人工晶状体优先满足所述拱高预测范围,且具有所述稳定分较高的理想襻脚位置组合。
[0015]进一步地,所述投票配算法中,基于预先获得的拱高预测范围和所述理想襻脚位置组合序列中稳定分最高的一个理想襻脚位置组合,确定最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尺寸,基于晶体库存数据判断是否具有相匹配的晶体库存,若是,则获取所述最佳适配的人工晶状体及植入旋位方案,若否,则基于所述理想襻脚位置组合序列进行降级计算。
[0016]进一步地,所述睫状沟区域3D地形图为后房结构表面连接形成的区域。
[0017]进一步地,所述最佳拟合睫状沟线的中央轴线平行于眼球光轴、视轴或眼球中央轴线。
[0018]进一步地,所述襻脚着陆线上的点为襻脚着陆可能性位于某一概率区间的点或人工晶状体的4个襻脚着陆均衡可能性位于某一概率区间的点。
[0019]进一步地,所述襻脚着陆线上的点基于落点概率预测模型获得,所述落点概率预测模型获得某一垂直深度上的襻脚着陆可能概率。
[0020]进一步地,所述理想襻脚位置组合的稳定分基于人工晶状体的4个襻脚的稳定度求和获得,所述稳定度根据襻脚着陆线上设定角度内的所述横向深度差确定,横向深度差越大,则稳定度越高。
[0021]进一步地,所述拱高预测范围基于AI大数据模型、人工晶状体4个襻脚的对角线以及由襻脚着陆线确定的360
°
真实STS预测获得,不同尺寸的人工晶状体具有不同的拱高预测范围。
[0022]进一步地,所述最佳适配的人工晶状体至少为一种。
[0023]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晶状体包括不带散光的ICL晶体或带散光的ICL晶体。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基于眼前后房三维结构数据探查全局睫状沟形态,并结合AI重建后房模型和AI计算最适配植入角度,精确引导植入眼内的旋转角度和ICL长度的订制,旋转角度可精确到1度,更好地满足预先预测的拱高预测值。
[0026]2、本专利技术能够做到每片ICL都能最佳化的旋转位置植入(含散光片),精确设计拱
高,并且能够预防ICL晶体植入后倾斜、旋转偏位等问题。
[0027]3、本专利技术能够自动化匹配库存晶体,大幅度减少临床上的订片流程和减少人为核对失误率,以实现AI自动化ICL订片。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最佳拟合睫状沟线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可能的襻脚接触点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着陆线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深度差计算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襻脚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不同角度深度差示意图;
[0034]图7为实施例中获取的两种襻脚旋位方案示意图,其中,(7a)为方案A,(7b)为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智能辅助订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襻脚着陆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眼前后房三维结构数据,基于所述三维结构数据,通过AI三维图像语义学分析构造睫状沟区域3D地形图,拟合获得一与实际睫状沟表面贴合的假想的最佳拟合睫状沟线,并以所述最佳拟合睫状沟线为参考,计算获得襻脚着陆线,该襻脚着陆线上点的坐标由横向深度和垂直深度组成;理想襻脚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横向深度计算所述襻脚着陆线上各点间的横向深度差,同时基于襻脚着陆线的真实STS,获得人工晶状体的4个襻脚的理想襻脚位置组合序列,该序列中,各理想襻脚位置组合对应有一稳定分,各理想襻脚位置组合以所述稳定分由高到低排序;晶体匹配模块,用于获取晶体库存数据,以预先获得的拱高预测范围和所述理想襻脚位置组合序列为基础,通过投票配算法,从所述晶体库存中获取最佳适配的人工晶状体及用于调整拱高的植入旋位方案,所述最佳适配的人工晶状体优先满足所述拱高预测范围,且具有所述稳定分较高的理想襻脚位置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智能辅助订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票配算法中,基于预先获得的拱高预测范围和所述理想襻脚位置组合序列中稳定分最高的一个理想襻脚位置组合,确定最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尺寸,基于晶体库存数据判断是否具有相匹配的晶体库存,若是,则获取所述最佳适配的人工晶状体及植入旋位方案,若否,则基于所述理想襻脚位置组合序列进行降级计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智能辅助订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睫状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瑛陈昕阳程明睿陈珣沈阳周行涛黄锦海牛凌凌汪琳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