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头组件组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433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锁具技术领域,一种锁头组件组装机,该组装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转盘,转盘上中心对称设有多个用于转运物料的工装座,所述机架外侧依次设有:第一上料机构;锁头转运机构,用于将第一上料机构输出的锁头进行配对并转运至工装座上;第二上料机构;底板转运机构,用于将第二上料机构输出的底板转运至工装座上,并与锁头进行拼装;铆压机构和出料机构。其中,所述第一上料机构采用推板送料机,其输出端在送料路径上设有纵向及横向的挡板,构成单一锁头定向穿行的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锁头组件组装机,有助于解决现有结构容易卡料、输送效率不稳定的问题。输送效率不稳定的问题。输送效率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锁头组件组装机


[0001]本技术涉及锁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锁头组件组装机。

技术介绍

[0002]锁具作为一种安全防护装置,应用广泛。锁头作为锁具的主要部件之一,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把锁头和底板进行铆压组装。但是现有组装机大多数都是通过直振器输送锁头,输送后直接对锁头进行夹持转运,若物料过重,会导致输送效率大大降低;另外,由于锁头为短截棒体结构,利用直振器会容易出现卡料、堆叠现象,导致后续夹持转运动作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锁头组件组装机,有助于解决现有结构容易卡料、输送效率不稳定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锁头组件组装机,该组装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转盘,转盘上中心对称设有多个用于转运物料的工装座,所述机架外侧依次设有:第一上料机构,作为锁头进料的输送结构;锁头转运机构,用于将第一上料机构输出的锁头进行配对并转运至工装座上;第二上料机构,作为底板进料的输送结构;底板转运机构,用于将第二上料机构输出的底板转运至工装座上,并与锁头进行拼装;铆压机构,用于对工装座上的锁头及底板进行铆压,得到锁头组件;出料机构,作为锁头组件出料的输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上料机构采用推板送料机,其输出端为第一上料轨道,该第一上料轨道在送料路径上设有纵向及横向的挡板,构成单一锁头定向穿行的通道。
[000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0007]1.本技术通过采用推板送料机代替传统的直振器,推板送料机能够将短截棒体结构的锁头稳定提升,并保持横卧状态从输出端的第一上料轨道输出,这能够减少锁头在传统上料结构在输出端姿态横竖杂乱,容易卡料的现象。
[0008]2.本技术在第一上料轨道上设置横向及纵向的挡板,构成导向约束结构,使得第一上料轨道只保留供单一锁头穿行的通道,这使得即使锁头在第一上料轨道上横向或纵向堆积,移动至挡板处也能够被挡板阻挡,从而保证单一锁头穿行,为后续配对转运提供稳定供料基础,从而提高锁头的整体送料效率及送料稳定性。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保证锁头被挡板阻挡后能够自动回收,所述挡板一侧设有返料滑轨,被阻挡的锁头能够经返料滑轨返回第一上料机构内的料仓中。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保证锁头的上料转运稳定性,所述锁头转运机构包括设于第一上料机构与转盘之间的锁头中转装置和锁头转运装置,所述锁头中转装置用于将额定数量的锁头进行成组配对,所述锁头转运装置用于将成组配对后的多个锁头同步转运至工装座上。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实现物料具有中转衔接、自动配对定位的功能,所述锁头中转装置包括相互衔接的第一转运件、第二转运件、第三转运件和第四转运件,协同作用后能够将锁头从单一输送的状态转换成多个锁头并排配对的状态。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高效精准将锁头转运至工装座上,所述锁头转运装置具有用于夹持锁头的锁头夹爪,用于将并排配对状态的锁头转运至工装座上。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高效精准将底板转运至工装座上,所述底板转运机构具有用于夹持底板的底板夹爪,以及与第二上料机构输出端相适配的底板顶升结构。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高效精准将锁头组件转运至出料滑轨上输出,所述出料机构包括用于夹持锁头组件的出料夹爪,出料夹爪外侧设有出料滑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实施例中组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第一上料机构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锁头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中锁头中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3中锁头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1中底板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图1中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另一实施例中组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注:1、机架;11、转盘;12、工装座;13、防护罩;2、第一上料机构;21、第一上料轨道;211、挡板;22、返料滑轨;3、锁头转运机构;31、锁头中转装置;311、第一转运件;3111、第一气缸;312、第二转运件;3121、第二气缸;313、第三转运件;3131、第三气缸;314、第四转运件;3141、第四定位气缸;3142、第四翻转气缸;32、锁头转运装置;321、锁头转运架;3211、第一锁头转运气缸;322、锁头夹爪;3221、第二锁头转运气缸;4、第二上料机构;41、第二上料轨道;5、底板转运机构;51、第一底板转运气缸;52、底板夹爪;521、第二底板转运气缸;522、第三底板转运气缸;6、铆压机构;7、出料机构;71、出料夹爪;711、第一出料气缸;712、第二出料气缸;72、出料滑轨;73、隔板;100、锁头;200、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1,参见图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锁头组件组装机,用于对锁头100及底板200进行自动拼装铆压组装,得到锁头组件。其中,锁头100为短截棒体结构,其一端设有凸缘,底板200为薄片结构,其具有供锁头凸缘插设的通孔,锁头凸缘穿过底板200的通孔后受冲击形成铆压结构。
[0026]本实施例中的锁头组装机由机架1、第一上料机构2、锁头转运机构3、第二上料机构4、底板转运机构5、铆压机构6和出料机构7组成。其中,铆压机构6系现有技术,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0027]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机架1主要起承载支撑作用,机架1顶部中心位置设有转盘11,转盘11外周呈中心对称设置有工装座12,工装座12上具有容纳锁头100的沉槽。机架1
内设有电机及分度盘等传动结构,能够驱动转盘11步进式旋转,每个旋转动作停止处形成作业工位。
[0028]第一上料机构2、锁头转运机构3、第二上料机构4、底板转运机构5、铆压机构6和出料机构7依次设置在机架1外侧,且一一对应在作业工位处。
[0029]结合图2,第一上料机构2采用推板送料机,推板送料机系现有技术,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第一上料机构2的输出端为第一上料轨道21,第一上料轨道21朝向转盘11设置,第一上料机构2在送料路径上设有纵向及横向的挡板211,构成单一锁头100定向穿行的通道,挡板211一侧设有返料滑轨22。
[0030]第一上料机构2在作业时,将锁头100逐批向上推送,锁头100由于推板送料结构嗯能够保持横卧状态,锁头100被推送至顶部后进入第一上料轨道21,并向内侧移动,移动至挡板211处,如果多个锁头100出现堆积现象,会被挡板211阻拦,只有底部的那个锁头100能够继续向内侧端前行,被阻拦的锁头100经返料滑轨22重新进入第一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锁头组件组装机,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转盘(11),转盘(11)上中心对称设有多个用于转运物料的工装座(12),所述机架(1)外侧依次设有:第一上料机构(2),作为锁头(100)进料的输送结构;锁头转运机构(3),用于将第一上料机构(2)输出的锁头(100)进行配对并转运至工装座(12)上;第二上料机构(4),作为底板(200)进料的输送结构;底板转运机构(5),用于将第二上料机构(4)输出的底板(200)转运至工装座(12)上,并与锁头(100)进行拼装;铆压机构(6),用于对工装座(12)上的锁头(100)及底板(200)进行铆压,得到锁头组件;出料机构(7),作为锁头组件出料的输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上料机构(2)采用推板送料机,其输出端为第一上料轨道(21),该第一上料轨道(21)在送料路径上设有纵向及横向的挡板(211),构成单一锁头定向穿行的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头组件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11)一侧设有返料滑轨(22),被阻挡的锁头(100)能够经返料滑轨(22)返回第一上料机构(2)内的料仓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锁头组件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帆林永安黄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致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