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检查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420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3
本申请涉及一种组合式检查井,其包括开口向上的井座,井座侧壁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管,井座内底部安装有隔板,隔板位于进水管下方,隔板将井座底部区域从进水管到出水管方向分为泥沙过滤腔和漂浮物过滤腔,泥沙过滤腔内安装有沉淀物过滤件,沉淀物过滤件设置于隔板的顶部,漂浮物过滤区内安装有漂浮物过滤件。本申请具有拆装方便,造价低,坚固耐用,可方便更换过滤件的效果。可方便更换过滤件的效果。可方便更换过滤件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检查井


[0001]本申请涉及检查井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检查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水资源在地下的流通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而为了便于水资源的流通,在各类建筑和设施的地下通常会铺设供水资源流动的管道,又由于在管道的转弯处、交汇处和坡度改变处等区域经常会出现脏物积压的现象,遂针对此类情况通常会安装检查井。
[0003]目前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查井,其包括开口向上的井座,井座的侧壁上一端设置有进水管,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上远离井座一端均安装有排水管;当地下水流经过排水管后流入检查井内,水流所携带的脏物会自然沉积在井座底部,而外界环境内含脏物的水流当流至井盖时,会通过通孔进入检查井内与排水管水流汇合,其内脏物同样沉积在井座底部。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脏物积压后不易分类,导致难以清理,影响城市管道系统正常运作,甚至漫出井盖影响城市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脏物积压不易清理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组合式检查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检查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组合式检查井,包括开口向上的井座,所述井座侧壁上一端开有进水管,另一端开有出水管,所述井座内底部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进水管下方,所述隔板将所述井座底部区域从所述进水管到所述出水管方向分为泥沙过滤腔和漂浮物过滤腔;所述泥沙过滤腔内安装有沉淀物过滤件,所述沉淀物过滤件为可拆卸,所述沉淀物过滤件设置于所述隔板的顶部,所述漂浮物过滤腔内安装有漂浮物过滤件,所述漂浮物过滤件也为可拆卸。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会将井座底部分为2个腔,2个腔内的过滤网框可以在不影响水流运动的情况下对流入的脏物进行分类和聚集,继而便于之后的脏物清理。
[000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沉淀物过滤件为第一过滤网框,所述第一过滤网框的侧壁包括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井座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隔板侧壁贴合。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淀物过滤件可以将水流所携带的沉淀物聚集在其内部。
[00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抵接面上安装有滑块,所述井座内侧壁上开有供所述滑块滑入的滑槽。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清理者在不进入井座内就能够将第一过滤网框安装进泥沙过滤腔。
[00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井座内靠近所述泥沙过滤腔的侧壁上开有泄水管,所述第一过滤网框侧壁上焊接有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将所述泄水管挡住。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要不拆卸第一过滤网框,挡板便会将泄水管挡住,而在拆除第一过滤网框后,挡板移出后会露出泄水管口,继而使得泥沙过滤腔内的水流通过泄水管流走。
[00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漂浮物过滤件为第二过滤网框,所述第二过滤网框高于所述出水管。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管的低位设计可以使得漂浮类的脏物在第二过滤网框内被聚集,同时水流能够穿过第二过滤网框后流入出水管。
[001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井座内靠近所述漂浮物过滤腔的侧壁上安装有凸块,所述第二过滤网框底部与所述凸块顶部相抵。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二过滤网框安装在漂浮物过滤腔内,且便于从井座内拆卸第二过滤网框。
[001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过滤网框和所述第二过滤网框内侧壁的顶部均安装有钩板。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钩板的安装可以使得清理员不进入检查井内部,也能将第一过滤网框和第二过滤网框勾上来进行清理。
[002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钩板顶部安装有加强筋。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强化钩板的强度,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钩板发生脱落。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当带有垃圾的水资源进入井座内后,沉淀类的脏物会聚集在沉淀物过滤件内,而漂浮类脏物会聚集在漂浮物过滤件内,这样就完成了脏物的分类。
[0025]2.当脏物积压过多,可以让清理员在井座口使用器具勾住钩板,继而带动第一过滤网框和第二过滤网框移出井座,然后对其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组合式检查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组合式检查井的俯视图。
[0028]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组合式检查井主视图的剖视图。
[0029]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井座;11、进水管;12、出水管;13、泄水管;14、井盖;15、泥沙过滤腔;16、漂浮物过滤腔;161、凸块;17、T型滑槽;2、隔板;3、第一过滤网框;31、挡沙孔;32、第一抵接面;33、第二抵接面;34、滑块;35、弧形挡板;4、第二过滤网框;41、过滤孔;5、钩板;51、钩孔;52、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组合式检查井。参照图1,组合式检查井包括开口向上的井座1,井座1侧壁上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11,井座1侧壁上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12,井座1顶
部安装有井盖14。结合图2,井座1内底部安装有隔板2且隔板2顶部低于进水管11,隔板2将井座1底部区域从进水管11到出水管12方向分为泥沙过滤腔15和漂浮物过滤腔16,进水管11与泥沙过滤腔15连通,漂浮物过滤腔16与出水管12连通。泥沙过滤腔15内安装有沉淀物过滤件,沉淀物过滤件设置于隔板2的顶部,漂浮物过滤腔16内安装有漂浮物过滤件。
[0033]在水流从进水管11流入井座1内部后,水流通常会先到达泥沙过滤腔15内,此时水流所带的泥沙会被聚集在沉淀物过滤件内的底部,随着水流的不断流入,泥沙过滤腔15内的水位会不断提高直至漫过隔板2顶部,此时漂浮物会被水流带到漂浮物过滤腔16内,并且漂浮物会聚集在漂浮物过滤件内底部。
[0034]参照图2和图3,沉淀物过滤件为第一过滤网框3,漂浮物过滤件为第二过滤网框4,第二过滤网框4高于出水管12。第一过滤网框3的侧壁上开有挡沙孔31,第二过滤网框4的内壁上开有过滤孔41,挡沙孔31的孔径相比于过滤孔41的孔径小。
[0035]参照图2和图3,第一过滤网框3的外侧壁包括第一抵接面32和第二抵接面33,第一抵接面32与井座1内侧壁相贴合,第二抵接面33与隔板2靠近进水管11的侧壁相贴合,第一抵接面32上安装有滑块34,井座1内侧壁上开有供滑块34滑入的T型滑槽17,第一过滤网框3可拆卸安装在泥沙过滤腔15内。在安装第一过滤网框3时清理者可从井座1顶部将滑块34卡入T型滑槽17中,此时清理者放开第一过滤网框3,第一过滤网框3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检查井,包括开口向上的井座(1),所述井座(1)侧壁上一端开有进水管(11),另一端开有出水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座(1)内底部安装有隔板(2),所述隔板(2)位于所述进水管(11)下方,所述隔板(2)将所述井座(1)底部区域从所述进水管(11)到所述出水管(12)方向分为泥沙过滤腔(15)和漂浮物过滤腔(16);所述泥沙过滤腔(15)内安装有沉淀物过滤件,所述沉淀物过滤件为可拆卸,所述沉淀物过滤件设置于所述隔板(2)的顶部,所述漂浮物过滤腔(16)内安装有漂浮物过滤件,所述漂浮物过滤件也为可拆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物过滤件为第一过滤网框(3),所述第一过滤网框(3)的侧壁包括第一抵接面(32)和第二抵接面(33),所述第一抵接面(32)与所述井座(1)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二抵接面(33)与所述隔板(2)侧壁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遥捷陈涛朱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