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脱模的塑料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相远的一端分别安装有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注塑口,下模的内侧开设有型腔,上模的内侧安装有模芯,下模的内部位于型腔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异形槽,异形槽的内侧插设有压杆,压杆的一侧安装有顶块,顶块贯穿异形槽并延伸至型腔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该异形槽、压杆、顶块以及高强度压簧等结构,可以在脱模的过程中,利用两组高强度压簧的高弹力,进而推动着顶块实现顶出功能,在顶出过程中,会随着开模同时进行顶出动作,大大降低了产品出现粘膜的情况,同时也不需要额外的动力,使用效果更好。使用效果更好。使用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脱模的塑料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脱模的塑料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素有“工业之母”的美称,而注塑模具是模具的一种,通常会与注塑机进行组合使用,可以使零件一体成型,目前的注塑模具在脱模的过程中,由于材质的特殊性,都是塑料制品,而注塑成型过程中温度高,即使经过保压冷却,还是容易出现粘膜的情况,尽管会有顶针顶出,但是顶针顶出时需要额外的驱动力,同时顶针顶出时需要上模和下模完全分离时才进行顶出动作,此时产品接触外界空气,快速冷却很容易粘附在型腔内部,进而容易出现顶出不完全的情况,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脱模的塑料注塑模具。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脱模的塑料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相远的一端分别安装有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注塑口,所述下模的内侧开设有型腔,所述上模的内侧安装有模芯,所述下模的内部位于型腔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异形槽,所述异形槽的内侧插设有压杆,所述压杆的一侧安装有顶块,所述顶块贯穿异形槽并延伸至型腔的内部,所述压杆的底端与异形槽的内壁之间安装有高强度压簧。
[0005]为了提高高强度压簧的作用效果,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压杆的底端安装有套杆,所述异形槽的底端内壁安装有圆杆,所述圆杆插设在套杆的内部。
[0006]为了实现对顶块极限位置的限定效果,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异形槽靠近顶块一侧的内壁安装有内置块,所述内置块的上表面与顶块的下表面相贴合。
[0007]为了提高压杆与上模的接触效果,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压杆的顶端安装有垫板,所述上模的内侧位于模芯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垫块,所述垫板与垫块相贴合。
[0008]为了提高合模效果,本技术改进有,所述上模的内侧四角位置处对称安装有导杆,所述下模的内侧四角位置处对称开设有导孔,所述导杆和导孔呈一一对应关系。
[0009]为了提高对注塑口的保护效果,本技术改进有,所述上模板的外表面位于注塑口的边缘位置处安装有连接环,所述上模板的外表面位于连接环的边缘位置处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部对称安装有磁铁,所述连接环的外表面套设有圆盖,所述圆盖的底部对称安装有弧形铁块,所述弧形铁块与环形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0]为了方便圆盖的拆装,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圆盖的外表面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表面套设有防滑套。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该异形槽、压杆、顶块以及高强度压簧等结构,可以在脱模的过程中,利用两组高强度压簧的高弹力,进而推动着顶块实现顶出功能,在顶出过程中,会随着开模同时进行顶出动作,大大降低了产品出现粘膜的情况,同时也不需要额外的动力,使用效果更好。
[0013]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该连接环、环形槽、磁铁、圆盖以及弧形铁块等结构,可以在该模具不使用的过程中,利用圆盖实现对注塑口的封闭作用,进而可以避免复杂的厂区环境对注塑口造成污染的情况发生,保证模具后续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脱模的塑料注塑模具的合模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脱模的塑料注塑模具下模内部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脱模的塑料注塑模具上模仰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脱模的塑料注塑模具上模俯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脱模的塑料注塑模具图4中A处放大图。
[0019]图例说明:
[0020]1、上模;2、下模;3、上模板;4、下模板;5、注塑口;6、型腔;7、异形槽;8、压杆;9、顶块;10、高强度压簧;11、套杆;12、圆杆;13、内置块;14、垫板;15、垫块;16、导杆;17、导孔;18、连接环;19、环形槽;20、磁铁;21、圆盖;22、弧形铁块;23、把手;24、模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实施例一
[0024]请参阅图1
‑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脱模的塑料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相远的一端分别安装有上模板3和下模板4,上模板3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注塑口5,下模2的内侧开设有型腔6,上模1的内侧安装有模芯24,本技术所提及的模具,与传统注塑模具相同,都是与注塑机配合使用,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因此在文中并未做过多的赘述,下模2的内部位于型腔6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异形槽7,异形槽7的内侧插设有压杆8,压杆8的一侧安装有顶块9,顶块9贯穿异形槽7并延伸至型腔6的内部,压杆8的底端与异形槽7的内壁之间安装有高强度压簧10,通过设置该异形槽7、压杆8、顶块9以及高强度压簧10等结构,可以在脱模的过程中,利用两组高强度压簧10的高弹力,进而推动着顶块9实现顶出功能,在顶出过程中,会随着开模同时进行顶出动作,大大降
低了产品出现粘膜的情况,同时也不需要额外的动力,使用效果更好。
[0025]请参阅图2和图3,压杆8的底端安装有套杆11,异形槽7的底端内壁安装有圆杆12,圆杆12插设在套杆11的内部,套杆11和圆杆12的配合作用,可以起到限制作用,保证高强度压簧10的正常稳定运动,异形槽7靠近顶块9一侧的内壁安装有内置块13,内置块13的上表面与顶块9的下表面相贴合,内置块13可以限制顶块9的极限位置,避免顶块9收缩过度影响产品的正常成型,压杆8的顶端安装有垫板14,上模1的内侧位于模芯24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垫块15,垫板14与垫块15相贴合,垫板14和垫块15之间的配合作用,可以提高压杆8和上模1的接触效果,上模1的内侧四角位置处对称安装有导杆16,下模2的内侧四角位置处对称开设有导孔17,导杆16和导孔17呈一一对应关系,导杆16和导孔17的配合关系,可以进一步保证合模过程的稳定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脱模的塑料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和下模(2)相远的一端分别安装有上模板(3)和下模板(4),所述上模板(3)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注塑口(5),所述下模(2)的内侧开设有型腔(6),所述上模(1)的内侧安装有模芯(24),所述下模(2)的内部位于型腔(6)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异形槽(7),所述异形槽(7)的内侧插设有压杆(8),所述压杆(8)的一侧安装有顶块(9),所述顶块(9)贯穿异形槽(7)并延伸至型腔(6)的内部,所述压杆(8)的底端与异形槽(7)的内壁之间安装有高强度压簧(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脱模的塑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8)的底端安装有套杆(11),所述异形槽(7)的底端内壁安装有圆杆(12),所述圆杆(12)插设在套杆(11)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脱模的塑料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槽(7)靠近顶块(9)一侧的内壁安装有内置块(13),所述内置块(13)的上表面与顶块(9)的下表面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脱模的塑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嘉宇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