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治具及使用该定位治具的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4100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位治具及使用该定位治具的生产线。所述定位治具包括上治具组件及下治具组件,所述下治具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下定位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上治具组件设有与所述下定位件适配的上定位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将所述上治具组件在Z方向上限位,所述第二驱动件将所述下定位件的定位基准面和上定位件的定位基准面在X、Y方向上贴合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自动初定位、自动精定位的高精度定位,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定位治具的快速精准定位,节省成本、工时,且提高生产效率。且提高生产效率。且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位治具及使用该定位治具的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定位治具及使用该定位治具的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子产品中的某些零部件加工工序较多,如抛光、打孔等,每个工件完成加工需要在每道工序中进行多次重复精准定位。现有的定位方式为在每道工序的工位上设置用于装夹工件的定位治具,这些定位治具一般采用凹凸模互卡的方式或夹钳装夹进行定位。随着电子产品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凹凸模互卡的固定方式的定位治具已无法实现多次重复精准定位,且这种定位方式加工出的产品已不能满足现有使用需求。
[0003]另外,夹钳定位夹持在工件的四周侧面,这种方式使夹钳对工件侧面的加工造成干涉,只用于工件上端面的加工,通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治具及使用该定位治具的生产线,可实现工件的重复精准定位。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定位治具包括上治具组件及下治具组件,所述下治具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下定位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上治具组件设有与所述下定位件适配的上定位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将所述上治具组件在Z方向上限位,所述第二驱动件将所述下定位件的定位基准面和上定位件的定位基准面在X、Y方向上贴合限位。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与上定位件磁吸定位;所述第二驱动件与上定位件磁吸定位。
[0007]优选的,所述上定位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位置对应的平面。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嵌装于下治具组件上,并在嵌装的孔内设置第二硅胶防水件。
[0009]在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治具组件包括上治具板,所述上定位件连接于所述上治具板上;所述上定位件上设有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下定位件轴孔配合。
[0010]优选的,所述下治具组件上设有多个接触块,所述上定位件与多个所述接触块贴合。
[0011]优选的,所述下治具组件上设有一防呆块,所述下定位件上设有与所述防呆块适配的凹槽。
[0012]在另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治具组件包括上治具板,所述上定位件连接于所述上治具板上;所述上定位件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至少两个所述下定位件在X方向上设置,至少两个所述下定位件与至少两个定位孔一一对应轴孔配合。
[0013]优选的,所述定位孔包括依次围合形成的半圆弧段、直线段和导孔段,所述导孔段相对于半圆弧段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孔中,靠近第二驱动件的直线段的长度小于远离
第二驱动件的直线段的长度。
[00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生产线,包括多个依次布设的加工工位及上述的定位治具,在每个所述加工工位上均设置至少一个下治具组件,所述上治具组件移动设于多个所述加工工位之间并与对应加工工位上的下治具组件装夹。。
[0015]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一、所述定位治具能实现自动初定位、自动精定位的高精度定位,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定位治具的快速精准定位,能够应用于多工序的重复精准定位中,节省成本、工时,且提高生产效率;
[0017]二、所述定位治具不与工件侧面加工发生干涉,通用性更好,保证产品加工质量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定位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定位治具中的上治具组件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定位治具中的上治具组件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的分解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定位治具中的下治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6中去掉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下定位件后的与第二硅胶防水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图7的仰视图;
[0026]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二的定位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二的定位治具的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图9中的上治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二的定位治具在X方向上的剖视图。
[0030]附图中:100、上治具组件;200、下治具组件;300、工件;110、上治具板;111、第一面;112、第二面;113、第三面;113a、凹槽;114、第四面;120、上定位件;121、定位孔;122、平面;130、金属标签;
[0031]210、下治具板;211、第五面;211a、第二硅胶防水件;212、第六面;212a、第一硅胶防水件;220、下定位件;220a、定位基准面;230、第一驱动件;240、第二驱动件;250、防呆块;260、接触块;121a、半圆弧段;121b、直线段;121c、导孔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33]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定位治具包括上治具组件100和下治具组件200。所述定位治具具有在同一俯视投影平面上相互垂直的X轴和Y轴,以及在定位治具的高度方向上的Z轴。所述上治具组件100上可胶粘工件300,进而与下治具组件200配合后实现对工件300的定位。同时,可在多个加工工位设置下治具组件200,所述上治具组件100装载工件300后在各工序之间移载与各个下治具组件200配合,即可快速实现工件300的加工定位,避免每次加工都需CCD拍照定位,节省了成本以及工时。
[0034]实施例一
[0035]如图3

图4所示,所述上治具组件100包括上治具板110、上定位件120和金属标签130。所述上治具板110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111、第二面11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面113和第四面114。其中,第一面111设为与上定位件120配合的配合面,第二面112设为与工件300胶粘的胶粘面。第三面113以及第四面114设为方便机械手或AGV夹取的装夹面。为了方便机械手或AGV夹取,在所述第三面113和第四面114上设有凹槽113a。
[0036]所述金属标签130在所述第一面111上设置且位于上定位件120的远离平面122的旁侧。所述金属标签130可耐高温耐酸碱,内部设有芯片,可对应统计工件300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信息,方便健全生产数据库,以及后续数据追踪等。
[0037]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面111上设置上定位件120,所述上定位件120上设有定位孔121和平面122,所述定位孔121用于与下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治具组件(100)及下治具组件(200),所述下治具组件(200)上设有至少一个下定位件(220)、第一驱动件(230)和第二驱动件(240),所述上治具组件(100)设有与所述下定位件(220)适配的上定位件(120);所述第一驱动件(230)将所述上治具组件(100)在Z方向上限位,所述第二驱动件(240)将所述下定位件(220)的定位基准面和上定位件(120)的定位基准面在X、Y方向上贴合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30)与上定位件(120)磁吸定位;所述第二驱动件(240)与上定位件(120)磁吸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件(12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驱动件(240)位置对应的平面(1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30)嵌装于下治具组件(200)上,并在嵌装的孔内设置第二硅胶防水件(211a)。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治具组件(100)包括上治具板(110),所述上定位件(120)连接于所述上治具板(110)上;所述上定位件(120)上设有一个定位孔(121),所述定位孔(121)与所述下定位件(220)轴孔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治具组件(200)上设有多个接触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艾青龚吉伟
申请(专利权)人: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