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藜芦醇与疫苗共同递送的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3858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纳米载体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藜芦醇与疫苗共同递送的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载白藜芦醇的壳聚糖季铵盐纳米脂质体佐剂,佐剂成分包括白藜芦醇、大豆磷脂、胆固醇、壳聚糖季铵盐等,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将白藜芦醇和疫苗共同递送的壳聚糖季铵盐纳米脂质体,均匀一致,粒径小,具有工艺重复性高、制备简单、使用便捷等优点。所述设计具有通用性,能够吸附多种蛋白质或核酸疫苗,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抗原呈递细胞对疫苗以及佐剂载体的摄取,有效提高了蛋白质或核酸疫苗的免疫原性以及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推动了白藜芦醇以及壳聚糖季铵盐纳米脂质体在佐剂领域的应用。域的应用。域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藜芦醇与疫苗共同递送的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载体的
,具体涉及一种白藜芦醇与疫苗共同递送的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疫苗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在构建群体免疫,抵抗病毒入侵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003]免疫佐剂能够辅佐疫苗产生更加强大、持久的免疫应答。目前广义的免疫佐剂通产包括抗原载体以及免疫增强剂,前者能够使可溶性抗原吸附到颗粒上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促进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免疫原,例如油乳佐剂、氢氧化铝佐剂、脂质体等;后者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更加强大的免疫应答,如Toll样受体激动剂及细胞因子等。随着制剂技术不断革新,佐剂也因为新剂型的引入,迎来了飞速发展。
[0004]大量研究表明,疫苗和免疫增强剂被共同摄取至同一抗原呈递细胞,能够诱发更强的免疫反应,因此,目前疫苗开发的一个关键挑战便是寻找有效的免疫增强剂、安全的载体。
[0005]白藜芦醇为多酚类化合物,由于其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经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具有免疫增强功效,能够增强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反应,且对机体无毒副作用,可作为天然免疫增强剂进行应用。但由于其稳定性较差,溶解度低,限制了其在佐剂领域的应用。改善白藜芦醇理化性质缺点,是发挥白藜芦醇免疫增强功效的关键所在。
[0006]脂质体已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载体,可用于提高白藜芦醇生物利用度利用度,并且能够携带疫苗,有效地实现疫苗递送功能。但普通的脂质体由于表面的负电荷,与同为负电荷的细胞膜亲和力较差,这限制了抗原呈递细胞对免疫源以及佐剂摄取与处理。
[0007]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藜芦醇与疫苗共同递送的载体的制备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载白藜芦醇的壳聚糖季铵盐纳米脂质体佐剂,粒径均匀一致,稳定性良好,表面带正电荷,经短时间的摇晃振摇即可吸附疫苗用于接种。该专利技术在包载免疫增强剂白藜芦醇的同时,表面吸附有疫苗,极大的增强了抗原呈递细胞对疫苗与白藜芦醇的摄取能力,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0009]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一种白藜芦醇与疫苗共同递送的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将白藜芦醇、大豆磷脂与胆固醇按照质量比为(1

4):40: (2

4)制备为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
[0012]S2:将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与浓度为1~16mg/mL为壳聚糖季铵盐溶液按照体积比
为(1

4):(1

4)混合,制备得到载白藜芦醇的壳聚糖季铵盐纳米脂质体;
[0013]S3:将疫苗溶液与载白藜芦醇的壳聚糖季铵盐纳米脂质体混合;
[0014]S4:得到最终白藜芦醇与疫苗共同递送载体。
[0015]进一步的,所述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16]S1:将白藜芦醇、大豆磷脂与胆固醇溶解于有机溶剂中;
[0017]S2:除去有机溶剂,制得含白藜芦醇的脂质体薄膜;
[0018]S3:加入第一缓冲液水化30

60min含白藜芦醇的脂质体薄膜,制得白藜芦醇脂质体粗悬液,第一缓冲液为pH为7.2

7.4的磷酸缓冲液;
[0019]S4:将白藜芦醇脂质体粗悬液冰浴条件下,超声破碎,依次通过 0.44μm、0.22μm滤膜以及0.1μm脂质体挤出器;
[0020]S5:得到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
[0021]作为优选,所述有机溶剂为氯仿与甲醇混合制得的混合溶剂,所述氯仿与甲醇按照体积比为(1

4):(1

4),所述白藜芦醇和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5

20)mg:(10

40)mL。
[0022]作为优选,所述有机溶剂被去除的方法为旋转蒸发,旋转蒸发的条件为真空度

0.06
‑‑
0.1MPa,温度35

45℃,转速50r/min。
[0023]作为优选,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壳聚糖季铵盐与第二缓冲液磁力搅拌6

24h,壳聚糖季铵盐与第二缓冲液用量比为 (1

16)mg:1mL,所述第二缓冲液为pH7.2

7.4的磷酸缓冲液。
[0024]进一步,所述疫苗溶液与载白藜芦醇的壳聚糖季铵盐纳米脂质体混合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25]S1:将疫苗溶解于第三缓冲液中,制得疫苗溶液;
[0026]S2:将疫苗溶液与载白藜芦醇的壳聚糖季铵盐纳米脂质体混合。
[0027]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缓冲液为pH7.2

7.4的磷酸缓冲液,所述疫苗与第三缓冲液用量比为(100

1000)μg:1mL。作为优选,所述疫苗与载白藜芦醇的壳聚糖季铵盐纳米脂质体体积比为(1

4): (1

4),混合条件为涡旋,混合时间5min,混合温度为23

27℃。
[0028]作为优选,所述疫苗为模型抗原卵清蛋白。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任一方法制备的白藜芦醇与疫苗共同递送载体。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1)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且耗时短,白藜芦醇脂质体通过减压蒸发法高效除去有机溶剂; pH7.2

7.4的磷酸缓冲液即可溶解壳聚糖季铵盐,无需将溶剂调整为酸性环境,保证了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混悬液和壳聚糖季铵盐溶液混合前后pH相同,且符合生理pH;将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混悬液和壳聚糖季铵盐溶液短暂涡旋后静置30

60min,即可得到载白藜芦醇的壳聚糖季铵盐纳米脂质体。
[0032](2)本专利技术改善了白藜芦醇溶解度低,生物利用率差等缺点;本专利技术将白藜芦醇包封至磷脂双分子层内部,纳米脂质体粒径小于 100nm,在液体中能够稳定分布,提高了白藜芦醇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改善了白藜芦醇溶解度低的缺点。
[0033](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纳米脂质体粒子表面带正电荷,与疫苗经短时间混合,即可将疫苗吸附,适配多种蛋白质以及核酸疫苗。
[0034](4)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载体极大程度促进了抗原呈递细胞的摄取,增强抗原呈递功能,
以诱导产生更强大的免疫应答;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阳离子纳米载体,通过粒子表面的正电荷极大程度促进了抗原呈递细胞的摄取,能够将抗原和白藜芦醇共同递送至抗原呈递细胞,供细胞高效地处理和呈递抗原,此外细胞同时被白藜芦醇刺激,促进了细胞因子的分泌,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藜芦醇与疫苗共同递送的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白藜芦醇、大豆磷脂与胆固醇按照质量比为(1

4):40:(2

4)制备为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S2:将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与浓度为1~16mg/mL为壳聚糖季铵盐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

4):(1

4)混合,制备得到载白藜芦醇的壳聚糖季铵盐纳米脂质体;S3:将疫苗溶液与载白藜芦醇的壳聚糖季铵盐纳米脂质体混合;S4:得到最终白藜芦醇与疫苗共同递送载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藜芦醇与疫苗共同递送的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将白藜芦醇、大豆磷脂与胆固醇溶解于有机溶剂中;S2:除去有机溶剂,制得含白藜芦醇的脂质体薄膜;S3:加入第一缓冲液水化30

60min含白藜芦醇的脂质体薄膜,制得白藜芦醇脂质体粗悬液,第一缓冲液为pH为7.2

7.4的磷酸缓冲液;S4:将白藜芦醇脂质体粗悬液冰浴条件下,超声破碎,依次通过0.44μm、0.22μm滤膜以及0.1μm脂质体挤出器;S5:得到白藜芦醇纳米脂质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藜芦醇与疫苗共同递送的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氯仿与甲醇混合制得的混合溶剂,所述氯仿与甲醇按照体积比为(1

4):(1

4),所述白藜芦醇和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5

20)mg:(10

40)mL。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藜芦醇与疫苗共同递送的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被去除的方法为旋转蒸发,旋转蒸发的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中琼幸瑞贾仁勇宋旭赵兴洪邹元锋李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