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356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24
转向装置(100)具有:能够在车宽方向上移动的转舵轴(55);与转舵轴(55)啮合的齿轮轴(21);以及收纳转舵轴(55)以及齿轮轴(21)的第一壳体(52)。第一壳体(52)的与转舵轴(55)对置的内周面(52I)具有内径连续地变化的倾斜部(52IT)。在将转舵轴(55)的齿(55T)与齿轮轴(21)的齿(24)啮合的部位设为啮合部(G)的情况下,倾斜部(52IT)至少形成于啮合部(G)的下方。倾斜部(52IT)至少形成于啮合部(G)的下方。倾斜部(52IT)至少形成于啮合部(G)的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转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车辆的转向而使用转向装置。作为与这样的转向装置相关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动马达;齿条轴,其与转向机构连结;以及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来自电动马达的动力传递至齿条轴,动力传递机构具有:螺纹轴,其与齿条轴连结或形成为一体且具有外螺纹槽;螺母,其配置于螺纹轴的周围且具有内螺纹槽;多个滚动体,其能够在形成于外螺纹槽与内螺纹槽之间的滚行路径内滚动;以及套筒,其具有承受从电动马达传递的动力的承受部,螺母以承受部位于滚行路径的半径方向外侧的方式内插固定于套筒并与之一体地旋转。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0695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关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水从各部件的配合面等浸入到收容滚珠丝杠等的壳体内,因该侵入的水,连接滚珠丝杠与驱动源的带可能浸于水中。不限于带,当用于传递动力的部位浸水而成为结冰的低温环境下时,存在用于传递动力的部位结冰而转向装置的性能容易降低这样的问题。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结冰的温度环境下也能够维持性能的转向装置。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将收纳转舵轴以及齿轮轴的第一壳体的与转舵轴对置的内周面设为内径连续地变化的倾斜部;以及在转舵轴的齿与齿轮轴的齿啮合的啮合部的下方形成倾斜部。通过具有倾斜部,水从啮合部的下方沿倾斜部流动。因此,能够抑制水积存在啮合部的下方。由此,认为即使在结冰的温度环境下,也容易维持转向装置的性能。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这样的发现而完成的。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
[001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转向装置,其具有:转舵轴,其能够在车宽方向上移动;齿轮轴,其与所述转舵轴啮合;以及第一壳体,其收纳所述转舵轴以及所述齿轮轴,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转舵轴对置的内周面具有内径连续地变化的倾斜部,在将所述转舵轴的齿与所述齿轮轴的齿啮合的部位设为啮合部的情况下,所述倾斜部至少形成于所述啮合部的下方。
[0012]专利技术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结冰的温度环境下也能够维持性能的转向装置。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对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进行说明的图。
[0015]图2是放大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收容部57A及其周边的图。
[0016]图3是放大表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的一部分的图。
[0017]图4是放大表示变更例的收容部57B及其周边的图。
[0018]图5是放大表示另外的变更例的收容部57C及其周边的图。
[0019]图6是放大表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200的一部分的图。
[0020]图7是对收纳部57的底部的方式例进行说明的图。
[0021]图8是对收纳部57的底部的方式例进行说明的图。
[0022]图9是对收纳部57的底部的方式例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的一例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进行说明。此外,附图所示的方式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方式。
[0024]1.第一实施方式
[0025]如图1所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具有:横拉杆终端130、130,其经由转向节120、120分别与左右的车轮110、110连结;以及齿条轴55,其与横拉杆终端130、130连结。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中,来自设置于车辆的方向盘11的转向力传递至齿条轴55。由形成于齿条轴55的齿条齿55T以及形成于齿轮轴21的齿轮齿24构成齿条齿轮机构。方向盘11以及齿轮轴21经由中间轴12而连接,来自方向盘11的转向力被输入中间轴12。另外,在齿轮轴21与中间轴12之间配置有未图示的扭杆。
[0026]另外,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具有马达41和作为传递马达41的驱动力的传递单元之一的马达轴42。马达41的驱动力经由马达轴42而作为转向辅助力传递至齿条轴55。由此,辅助齿条轴55的移动。
[0027]如图1所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具有第一壳体52以及第二壳体53,在第二壳体53的内周面53I具有收容部57(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收容部57称为“收容部57A”)。第一壳体52收容向远离马达41的一侧延伸的齿条轴55,第二壳体53收容滚珠丝杠30以及带传动机构70。如图1、图2所示,收容部57A具有设置于比滚珠丝杠30的下端面30L以及带传动机构70的下端面靠下侧的位置的下端面57AX(以下,有时将收容部57A的下端面称为“底部57AX”),能够在该底部57AX收容进入到第二壳体53内的水。
[0028]滚珠丝杠30是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转换机构的一种,滚珠丝杠30将马达41产生的驱动力、即辅助转矩传递至齿条轴55。滚珠丝杠30具有:形成于齿条轴55的滚珠螺杆51;多个滚珠37;以及借助于该多个滚珠37而与滚珠螺杆51连结的滚珠壳体36。滚珠壳体36通过轴承3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一壳体52,且滚珠壳体36的移动被限制成不会与轴承32独立地在齿条轴55的轴向上移动。该轴承32嵌合于第一壳体52的52I,轴承32的内圈在被螺杆31按压于滚珠壳体36的状态下固定于螺杆31与滚珠壳体36之间。如图2所示,轴承32的外圈在齿条轴55的轴向上的两端面被弹性体38夹持,弹性体38以被第一壳体52和第二壳体53的端面53S夹持的状态支承于第一壳体52以及上述端面53S。
[0029]如图1所示,带传动机构70具有:驱动带轮45,其设置于马达轴42;从动带轮35,其
设置于滚珠壳体36;以及带部件39,其绕挂于驱动带轮45和从动带轮35。
[0030]如图1、图2所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0中,在第二壳体53的、与第一壳体52配合的配合面侧的部位具有收容部57A。收容部57A在齿条轴55的轴向上的第一端部57AR配置于齿条端部止动件54R与带部件39之间,齿条端部止动件54R配置于齿条轴55的靠马达41侧的端部。另外,第二端部57AL是齿条轴55的轴向上的、比上述第一端部57AR靠带部件39侧的端部,该第二端部57AL处于比带部件39在齿条轴55的轴向上的两端面靠齿轮轴21侧的位置,而且是在第二壳体53的面向弹性体38的端面(即,第二壳体53的靠第一壳体52侧的端面53S)上开口的开口部。通过设为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弹性体38介于收容部57A与轴承32之间,因此,与不使弹性体38介于收容部57A与轴承32之间的情况相比,侵入到第二壳体53内的水不易与轴承32接触。其结果为,轴承32不易生锈。
[0031]另外,第二端部57AL在第二壳体53的端面53S上开口,由此,在第二壳体53的铸造工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转向装置,其具有:转舵轴,其能够在车宽方向上移动;齿轮轴,其与所述转舵轴啮合;以及第一壳体,其收纳所述转舵轴以及所述齿轮轴,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转舵轴对置的内周面具有内径连续地变化的倾斜部,在将所述转舵轴的齿与所述齿轮轴的齿啮合的部位设为啮合部的情况下,所述倾斜部至少形成于所述啮合部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转向装置还具有:滚珠丝杠,其将驱动源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转舵轴;以及第二壳体,其收纳所述滚珠丝杠,所述倾斜部的内径随着从所述齿轮轴侧靠向所述驱动源侧而变细,所述倾斜部的起点位于比所述啮合部靠所述驱动源侧的位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周面具有能够收容水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的下端面至少比所述滚珠丝杠的下端面靠下方,所述收容部在所述转舵轴的轴向上的第一端部处于带部件与靠所述驱动源侧的齿条端部止动件之间,所述带部件连接所述滚珠丝杠和所述驱动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收容部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榎本聪司森裕秋藤田裕志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