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323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涉及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领域。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包括外层头箍和内层头箍,内层头箍和外层头箍之间设置有两个滑块,每个滑块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贯穿导向滑轨的螺纹柱,螺纹柱的外侧螺接有螺纹套,螺纹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极片安装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通过滑动滑块,实现改变两个电极片安装块的间距,并且通过转动电极片安装块,使螺纹柱和螺纹套的总长度变小,进而实现电极片安装块贴固于内层头箍的底部,解决了现有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对电极片的安装较为固定,导致难以根据需求对两个电极片的间距进行调节,实用性降低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经颅直流电刺激
,尤其涉及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利用恒定、低强度直流电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技术,TDCS由阳极和阴极两个表面电极组成,由控制软件设置刺激类型的输出,以微弱极化直流电作用于大脑皮质。与其他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如经颅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不同,TDCS不是通过阈上刺激引起神经元放电,而是通过调节神经网络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在神经元水平,TDCS对皮质兴奋性调节的基本机制是依据刺激的极性不同引起静息膜电位超极化或者去极化的改变,阳极刺激通常使皮层的兴奋性提高,阴极刺激则降低皮层的兴奋性,膜的极化是TDCS刺激后即刻作用的主要机制。
[0003]现有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对电极片的安装较为固定,导致难以根据需求对两个电极片的间距进行调节,实用性降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对电极片的安装较为固定,导致难以根据需求对两个电极片的间距进行调节,实用性降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包括外层头箍和内层头箍,所述内层头箍的外侧对称开设有导向滑轨,且所述内层头箍和外层头箍之间设置有两个滑块,每个所述滑块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贯穿导向滑轨的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外侧螺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极片安装块。
[0006]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中,所述内层头箍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槽,每个所述连接槽的内部插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外壳体。
[0007]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中,所述连接片的前表面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内层头箍的前表面对称螺接有与连接槽连通的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与限位槽之间卡合。
[0008]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中,两个所述外壳体的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耳机结构,所述耳机结构的内部设置有供电单元和电刺激元件。
[0009]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中,两个所述外壳体的相背面均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插接有与外层头箍固定连接的外层头弓。
[0010]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中,所述外层头弓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连接块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
[0011]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中,所述外层头箍和内层头箍
均呈弧形结构,且所述外层头箍位于内层头箍的外侧。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通过滑动滑块,实现改变两个电极片安装块的间距,并且通过转动电极片安装块,使螺纹柱和螺纹套的总长度变小,进而实现电极片安装块贴固于内层头箍的底部,解决了现有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对电极片的安装较为固定,导致难以根据需求对两个电极片的间距进行调节,实用性降低的技术问题。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外层头箍与连接块之间采用外层头弓活动连接,并且外壳体与内层头箍之间采用连接片活动连接,通过将限位螺栓的一端旋固于连接片所开设的限位槽内部,实现根据不同使用者头部的大小对外层头箍和内层头箍的开口大小进行调节,提高适配能力。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电极片安装块与滑块连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片与内层头箍连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滑块与内层头箍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1、外层头箍;2、耳机结构;3、外层头弓;4、挡块;5、连接块;6、限位螺栓;7、外壳体;8、连接片;9、内层头箍;10、滑块;11、螺纹柱;12、螺纹套;13、电极片安装块;14、供电单元;15、电刺激元件;16、连接槽;17、限位槽;18、固定柱;19、导向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典型实施例。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

3和图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包括外层头箍1和内层头箍9,内层头箍9的外侧对称开设有导向滑轨19,且内层头箍9和外层头箍1之间设置有两个滑块10,每个滑块10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贯穿导向滑轨19的螺纹柱11,螺纹柱11的外侧螺接有螺纹套12,螺纹套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极片安装块13。
[0025]如图1

3和图6所示,外层头箍1和内层头箍9均呈弧形结构,且外层头箍1位于内层头箍9的外侧。
[0026]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如图1

3和图6所示,通过滑动滑块10,实现改变两个电极片安装块13的间距,并且通过转动电极片安装块13,使螺纹柱11和螺纹套12的总长度变小,进而实现电极片安装块13贴固于内层头箍9的底部,解决了现有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对电极片的安装较为固定,导致难以根据需求对两个电极片的间距进行调
节,实用性降低的技术问题。
[0027]实施例二:
[0028]如图3

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内层头箍9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槽16,每个连接槽16的内部插接有连接片8,连接片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外壳体7,连接片8的前表面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7,内层头箍9的前表面对称螺接有与连接槽16连通的限位螺栓6,限位螺栓6与限位槽17之间卡合,两个外壳体7的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耳机结构2,耳机结构2的内部设置有供电单元14和电刺激元件15,两个外壳体7的相背面均转动连接有连接块5,连接块5的内部插接有与外层头箍1固定连接的外层头弓3,外层头弓3的内部设置有贯穿连接块5的固定柱18,固定柱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4。
[002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

5所示,外层头箍1与连接块5之间采用外层头弓3活动连接,并且外壳体7与内层头箍9之间采用连接片8活动连接,通过将限位螺栓6的一端旋固于连接片8所开设的限位槽17内部,实现根据不同使用者头部的大小对外层头箍1和内层头箍9的开口大小进行调节,提高适配能力。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包括外层头箍(1)和内层头箍(9),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头箍(9)的外侧对称开设有导向滑轨(19),且所述内层头箍(9)和外层头箍(1)之间设置有两个滑块(10),每个所述滑块(10)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贯穿导向滑轨(19)的螺纹柱(11),所述螺纹柱(11)的外侧螺接有螺纹套(12),所述螺纹套(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极片安装块(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头箍(9)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槽(16),每个所述连接槽(16)的内部插接有连接片(8),所述连接片(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外壳体(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颅直流电刺激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8)的前表面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7),所述内层头箍(9)的前表面对称螺接有与连接槽(16)连通的限位螺栓(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嘉妮周宇航夏天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