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311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风扇、散热器、以及四个弹性隔振块;冷却风扇包括风扇本体和四个支架,且每个支架远离风扇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靠近风扇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台。每个弹性隔振块包括中间部和设置在中间部两端的两个凸缘结构,且内部设置有与支架匹配的通孔;各弹性隔振块通过通孔套设于对应的支架外周,且设置在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弹性隔振块的两端与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卡接。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和四个连接部,每个连接部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匹配,每个连接部设置于弹性隔振块的两个凸缘结构之间且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可拆卸固定连接。能够降低冷却风扇振动噪声的传递风险,提升整车NVH性能。NVH性能。NVH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的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冷却风扇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汽车前端冷却,冷却风扇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噪声振动易传递到汽车舱内被用户感知,导致用户抱怨。为了提高用户驾车或乘车的舒适性,需要对冷却风扇进行隔振处理。
[0003]目前冷却风扇一般集成到冷却装置上,主要是通过冷却装置的隔振系统进行隔振。由于冷却装置的隔振系统受承重、耐久及空间布置影响,往往其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有限,尤其在冷却风扇功率较大时,冷却风扇产生的振动仍然容易传递到方向盘上被用户感知,导致用户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冷却装置的隔振系统隔振效果有限,在冷却风扇功率较大时,冷却风扇产生的振动仍然容易传递到方向盘上被用户感知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冷却装置,能够降低冷却风扇振动噪声的传递风险,提升整车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NVH)性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汽车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风扇和散热器;冷却装置还包括四个弹性隔振块;其中,冷却风扇包括风扇本体和四个支架,四个支架中的其中两个支架分别设置于风扇本体两侧的上部,另外两个支架设置于风扇本体两侧的下部;每个支架靠近风扇本体的一端与风扇本体固定连接,且每个支架远离风扇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每个支架靠近风扇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台。四个弹性隔振块与四个支架一一对应设置,四个弹性隔振块中的每个弹性隔振块包括中间部和设置在中间部两端的两个凸缘结构,且每个弹性隔振块的内部设置有与对应的支架匹配的通孔;各弹性隔振块通过通孔套设于对应的支架外周,且设置在对应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弹性隔振块的两端与对应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卡接,以限制对应的弹性隔振块相对于支架沿通孔的延伸方向移动。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和四个连接部,四个连接部中的其中两个连接部设置于散热器本体两侧的上部,另外两个连接部设置于散热器本体两侧的下部;四个连接部与四个弹性隔振块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连接部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匹配,每个连接部设置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的两个凸缘结构之间且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可拆卸固定连接。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了四个弹性隔振块,通过在风扇本体两侧的上部和下部设置四个支架,四个弹性隔振块与四个支架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弹性隔振块的内部设置有与对应的支架匹配的通孔,每个弹性隔振块通过通孔套设于对应的支架外周,并且在散热器两侧的上部和下部设置四个连接部,四个连接部与四个弹性隔振块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连接部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匹配且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可拆卸固定连接,即冷却风扇与散
热器通过弹性隔振块连接,这样能够降低冷却风扇振动噪声的传递风险,提升整车NVH性能。进一步地,每个弹性隔振块包括中间部和设置在中间部两端的两个凸缘结构,每个支架远离风扇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每个支架靠近风扇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台,各弹性隔振块设置在对应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且弹性隔振块的两端与对应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卡接,以限制弹性隔振块相对于对应的支架沿通孔的延伸方向移动,可以进一步降低冷却风扇振动噪声的传递风险。更进步一地,每个连接部设置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的两个凸缘结构之间且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可拆卸固定连接,连接部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连接后以限制连接部相对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仅能在对应的两个凸缘结构之间轻微移动,可以更进一步地降低冷却风扇振动噪声的传递风险。
[000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的冷却装置,各连接部形成有凹槽,每个弹性隔振块与对应的连接部上的凹槽卡接;其中,每个弹性隔振块的中间部设置于对应的凹槽内部,每个弹性隔振块的两个凸缘结构设置于对应的凹槽的两侧。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连接部形成有凹槽,每个弹性隔振块与对应的连接部上的凹槽卡接,实现了前后方向的隔振,且结构简单,便于弹性隔振块相对于散热器的安装与拆卸。
[000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的冷却装置,另外两个连接部还设有限位块,限位块设置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的上部,且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的中间部的顶部抵接;并且,另外两个连接部上的凹槽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的中间部的底部抵接;其中两个连接部上的凹槽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的中间部的底部有间隙。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另外两个连接部设置限位块,另外两个连接部上的凹槽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的中间部的底部抵接,实现冷却风扇高度方向的承重、隔振和锁定,能够防止冷却风扇上下跳动。
[00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的冷却装置,一个连接部的凹槽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的两个凸缘结构抵接。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连接部设置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的两个凸缘结构之间且一个连接部的凹槽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的两个凸缘结构抵接,实现侧向的锁定,利于克服安装公差以及散热器的热应力释放。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的冷却装置,每个通孔的内壁设置有防转部,每个支架上设置有与防转部匹配的被防转部,防转部与对应的被防转部卡接。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通孔的内壁设置有防转部,每个支架上设置有与防转部匹配的被防转部,每个弹性隔振块与对应的支架连接后,防转部与对应的被防转部卡接,能够防止每个支架相对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转动,即防止冷却风扇相对于弹性隔振块转动。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的冷却装置,通孔一端的边缘采用大圆角过渡。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的第一凸台从对应的弹性隔振块的通孔采用大圆角过渡一端进入并穿过对应通孔,便于支架的第一凸台进入并穿过对应的通孔,以使弹性隔振块
套设于支架的外周。
[00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的冷却装置,通孔另一端的边缘无圆角过渡或者采用工艺圆角过渡。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的第一凸台穿过对应的通孔后,以实现安装完成后通孔边缘无圆角过渡或者采用工艺圆角过渡的一端与对应的支架的第一凸台形成反扣倒锁。
[001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的冷却装置,第一凸台远离风扇本体的一端的边缘采用大圆角过渡。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的第一凸台远离风扇本体的一端的边缘采用大圆角过渡,便于弹性隔振块套设在对应的支架的过程中,支架的第一凸台远离风扇本体的一端的边缘划伤弹性隔振块的通孔的内壁。
[002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的冷却装置,第一凸台靠近风扇本体的一端的边缘无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风扇和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四个弹性隔振块;其中所述冷却风扇包括风扇本体和四个支架,所述四个支架中的其中两个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风扇本体两侧的上部,另外两个支架设置于所述风扇本体两侧的下部;每个所述支架靠近所述风扇本体的一端与所述风扇本体固定连接,且每个所述支架远离所述风扇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每个所述支架靠近所述风扇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四个弹性隔振块与所述四个支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四个弹性隔振块中的每个弹性隔振块包括中间部和设置在所述中间部两端的两个凸缘结构,且每个所述弹性隔振块的内部设置有与对应的所述支架匹配的通孔;各所述弹性隔振块通过所述通孔套设于对应的所述支架外周,且设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所述弹性隔振块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卡接,以限制对应的所述弹性隔振块相对于所述支架沿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和四个连接部,所述四个连接部中的其中两个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两侧的上部,另外两个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两侧的下部;所述四个连接部与所述四个弹性隔振块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弹性隔振块匹配,每个所述连接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弹性隔振块的两个所述凸缘结构之间且与对应的所述弹性隔振块可拆卸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部形成有凹槽,每个所述弹性隔振块与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潘乐燕姜德凡帅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