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种车后门机构,包括门框以及与门框相匹配的门体。门体安装在门框内,转轴的一端活动连接在门体的腔室S内,另一端伸出门体并与把手连接,腔室S内安装有畸形齿轮。腔室S内安装有四块推板,推板连接有复位弹簧和若干锁定杆,锁定杆穿过腔室S内壁的孔洞,把手设置有定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侧开门和底部开门,使得该机构有两种工作状态,便于人员对较重物品的运输,操作简便快捷,减轻了人员的负担。减轻了人员的负担。减轻了人员的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种车后门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特种车
,具体涉及特种车后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特种车后门机构,在使用时大多数只能进行正常的侧开门,无法做到经过底部开门,使得一些较重物品运输至特种车内部时较为麻烦,给操作人员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0003]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在侧开门形式和底部开门形式之间任意切换的特种车后门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种车后门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特种车后门机构,包括门框以及与门框相匹配的门体。
[0006]所述门框安装在车体上,门框为竖直的矩形框。
[0007]所述门框的四个内壁分别记为内壁A、内壁B、内壁C和内壁D, 内壁A和内壁C均为竖直平面,内壁B和内壁D分别位于门框的顶部和底部。
[0008]所述内壁A上开设有供侧转杆安装的凹槽,侧转杆活动连接在内壁A的凹槽内。所述内壁D上开设有供底转杆安装的凹槽,底转杆活动连接在内壁D的凹槽内。
[0009]所述门体安装在门框内,侧转杆面向门体的一侧、底转杆面向门体的一侧、内壁B和内壁C均开设有锁定槽。
[0010]所述门体的内部设置有腔室S,转轴与门体的板面垂直,转轴的一端伸入腔室S并活动连接在腔室S的内壁上,另一端伸出门体并与把手连接。
[0011]所述腔室S内安装有畸形齿轮,畸形齿轮包括齿轮本体和三个凸起,齿轮本体为具有中央通孔的圆盘结构,齿轮本体通过其中央通孔套设并固定在转轴上,三个凸起连接在齿轮本体的曲面侧壁上,三个凸起沿齿轮本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沿顺时针方向,三个凸起分别记为扇环a、凸起b和凸起c,扇环a的角度为90
°
,扇环a与凸起b之间的圆弧段的角度为90
°
,凸起b与凸起c之间的圆弧段的角度为90
°
,凸起c和扇环a之间的圆弧段的角度为90
°
。
[0012]所述腔室S内安装有四块推板,四块推板分别记为推板Ⅰ、推板Ⅱ、推板Ⅲ和推板Ⅳ,门体呈关闭状态时,推板Ⅰ、推板Ⅱ、推板Ⅲ和推板Ⅳ分别平行于门框的四个内壁A、内壁B、内壁C和内壁 D,四块推板围在畸形齿轮的外围。
[0013]每块所述推板背离畸形齿轮的一侧垂直连接有复位弹簧和若干锁定杆,复位弹簧远离推板的一端固定在腔室S的内壁上,复位弹簧呈压缩状态。
[0014]所述腔室S面向每块推板的内壁上均开设有供锁定杆穿过的若干孔洞,孔洞贯穿门体的外表面,孔洞的截面尺寸大于锁定杆的截面尺寸。
[0015]每块所述推板上的若干锁定杆穿过腔室S内壁上的孔洞。
[0016]所述把手包括杆件Ⅰ、杆件Ⅱ、杆件Ⅲ和杆件Ⅳ,杆件Ⅰ、杆件Ⅱ、杆件Ⅲ和杆件Ⅳ的
端部依次垂直连接形成矩形框,杆件Ⅰ与转轴的伸出端垂直连接,杆件Ⅱ面向杆件Ⅳ的一侧开设有供定位弹簧安装的凹槽,杆件Ⅳ面向杆件Ⅱ的一侧开设有供定位弹簧安装的凹槽,两根定位弹簧分别安装到杆件Ⅱ和杆件Ⅳ内。
[0017]所述杆件Ⅰ面向杆件Ⅲ的一侧设置有握把,握把的两端分别伸入杆件Ⅱ和杆件Ⅳ的凹槽内,握把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定位弹簧的端部连接,定位弹簧呈压缩状态。
[0018]所述杆件Ⅰ上开设有供定位杆穿过的若干通孔,门体面向把手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为环形槽,定位槽位于转轴外围且与转轴同轴。
[0019]所述定位杆一端穿过杆件Ⅰ并与握把连接,另一端插入定位槽内。
[0020]所述门体呈关闭状态时,所有定位杆插入定位槽内,扇环a位于推板Ⅰ和推板Ⅳ的交界处,扇环a与推板Ⅰ以及推板Ⅳ均相互抵紧,凸起b和凸起c分别与推板Ⅱ和推板Ⅲ抵紧,连接在推板Ⅱ上的锁定杆插入内壁B的锁定槽内,连接在推板Ⅲ上的锁定杆插入内壁C的锁定槽内,连接在推板Ⅳ上的锁定杆插入底转杆的锁定槽内。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1、本技术可实现侧开门和底部开门,使得该机构有两种工作状态,便于人员对较重物品的运输,操作简便快捷,减轻了人员的负担;
[0023]2、本技术设置有包括定位杆和定位槽定等的定位组件,在对该机构进行不同工作状态的改变时,通过定位组件能够进行有效的固定,保证该机构工作的稳定性,防止该机构工作时,由于稳定不牢存在危险,对人员进行了良好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三维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剖视图;
[0026]图3为门体内部结构图;
[0027]图4为图2中E处的放大图;
[0028]图5为门体呈关闭状态时各凸起与各推板的位置关系图;
[0029]图6为门体侧开时各凸起与各推板的位置关系图;
[0030]图7为门体从底部打开时各凸起与各推板的位置关系图。
[0031]图中:门框1、门体2、侧转杆3、底转杆4、把手5、转轴6、畸形齿轮7、推板8、复位弹簧9、锁定杆10、锁定槽11、握把12、定位杆13、定位槽14和定位弹簧15。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33]参见图1或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特种车后门机构,包括门框 1以及与门框1相匹配的门体2。
[0034]所述门框1安装在车体上,门框1为竖直的矩形框。
[0035]所述门框1的四个内壁分别记为内壁A、内壁B、内壁C和内壁 D,内壁A和内壁C均为竖直平面,内壁B和内壁D分别位于门框1 的顶部和底部。
[0036]所述内壁A上开设有供侧转杆3安装的凹槽,侧转杆3活动连接在内壁A的凹槽内。所述内壁D上开设有供底转杆4安装的凹槽,底转杆4活动连接在内壁D的凹槽内。
[0037]所述门体2安装在门框1内,侧转杆3面向门体2的一侧、底转杆4面向门体2的一侧、内壁B和内壁C均开设有锁定槽11。
[0038]参见图3,所述门体2的内部设置有腔室S,转轴6与门体2的板面垂直,转轴6的一端伸入腔室S并活动连接在腔室S的内壁上,另一端伸出门体2并与把手5连接。
[0039]所述腔室S内安装有畸形齿轮7,畸形齿轮7包括齿轮本体和三个凸起,齿轮本体为具有中央通孔的圆盘结构,齿轮本体通过其中央通孔套设并固定在转轴6上,三个凸起连接在齿轮本体的曲面侧壁上,三个凸起沿齿轮本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沿顺时针方向,三个凸起分别记为扇环a、凸起b和凸起c,扇环a的角度为90
°
,扇环 a与凸起b之间的圆弧段的角度为90
°
,凸起b与凸起c之间的圆弧段的角度为90
°
,凸起c和扇环a之间的圆弧段的角度为90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种车后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1)以及与门框(1)相匹配的门体(2);所述门框(1)安装在车体上,门框(1)为竖直的矩形框;所述门框(1)的四个内壁分别记为内壁A、内壁B、内壁C和内壁D,内壁A和内壁C均为竖直平面,内壁B和内壁D分别位于门框(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内壁A上开设有供侧转杆(3)安装的凹槽,侧转杆(3)活动连接在内壁A的凹槽内;所述内壁D上开设有供底转杆(4)安装的凹槽,底转杆(4)活动连接在内壁D的凹槽内;所述门体(2)安装在门框(1)内,侧转杆(3)面向门体(2)的一侧、底转杆(4)面向门体(2)的一侧、内壁B和内壁C均开设有锁定槽(11);所述门体(2)的内部设置有腔室S,转轴(6)与门体(2)的板面垂直,转轴(6)的一端伸入腔室S并活动连接在腔室S的内壁上,另一端伸出门体(2)并与把手(5)连接;所述腔室S内安装有畸形齿轮(7),畸形齿轮(7)包括齿轮本体和三个凸起,齿轮本体为具有中央通孔的圆盘结构,齿轮本体通过其中央通孔套设并固定在转轴(6)上,三个凸起连接在齿轮本体的曲面侧壁上,三个凸起沿齿轮本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沿顺时针方向,三个凸起分别记为扇环a、凸起b和凸起c,扇环a的角度为90
°
,扇环a与凸起b之间的圆弧段的角度为90
°
,凸起b与凸起c之间的圆弧段的角度为90
°
,凸起c和扇环a之间的圆弧段的角度为90
°
;所述腔室S内安装有四块推板(8),四块推板(8)分别记为推板Ⅰ、推板Ⅱ、推板Ⅲ和推板Ⅳ,门体(2)呈关闭状态时,推板Ⅰ、推板Ⅱ、推板Ⅲ和推板Ⅳ分别平行于门框(1)的四个内壁A、内壁B、内壁C和内壁D,四块推板(8)围在畸形齿轮(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民,吴亚渝,曹理明,贾朝国,张杰,刘志杰,晏博闻,龚霄,张月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