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及电动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266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及电动汽车。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包括:盖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连接板,与盖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用于与前副车架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盖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用于与电池包背向车辆地板的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相互背离延伸;第三连接板,与盖板固定连接,且用于与前纵梁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安装于前副车架与电池包之间,通过改变碰撞时冲击力的侵入路径,最终将力传递至电池包背向车辆地板的一侧,电池包不存在受前副车架正面撞击的风险,降低了前副车架对车身连接刚度的总需求,进而降低前副车架连接点的复杂度和材料使用重量,降低生产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及电动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迅猛发展,电动汽车正在快速普及。由于电池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车身刚度和碰撞安全性能提出极高的需求。传统的电池防撞保护系统的设计思路,是让车身相关区域维持足够的刚度,接受撞击的正面冲击,主要是让副车架相关固定点和1.5号梁固定点维持足够的刚度,保证碰撞时副车架在侵入过程中不撞击到电池。为了维持副车架的固定刚度,车身相关区域需要增加零件和原有零件的料厚,增加了车身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及电动汽车。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安装于前副车架与电池包之间,通过改变碰撞时前副车架受力的侵入路径,以降低前副车架对车身连接刚度的总需求,从而降低前副车架连接点的复杂度和材料使用重量。
[0004]本技术提供的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盖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用于与前副车架连接;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盖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用于与电池包背向车辆地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背离延伸;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且用于与前纵梁连接。
[0005]可选地,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0006]可选地,所述电池防撞保护装置还包括:挂钩,所述挂钩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电池防撞保护装置还包括:加强管件,所述加强管件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电池防撞保护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第一端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车辆地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底座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车辆地板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底座的第二端设置有翻边。
[0010]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0011]可选地,所述底座采用冲压工艺制作而成。
[0012]可选地,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35
°‑
150
°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前副车架、前纵梁以及安装在车辆地板下方的电池包,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防撞保护装置,所述电池防撞保护装置的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前副车架连接,所述电池防撞保护装置的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电池包背向所述车辆地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电池防撞保护装置的第三连接板与所述前纵梁连接。
[0014]本技术提供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采用本技术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及电动汽车,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安装于前副车架与电池包之间,通过改变碰撞时冲击力的侵入路径,吸收缓冲一部分前副车架传递的力,并最终将力传递至电池包背向车辆地板的一侧,电池包不存在受前副车架直接正面撞击的风险,从而降低了前副车架对车身连接刚度的总需求,进而降低前副车架连接点的复杂度和材料使用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池防撞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池防撞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池防撞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所示电池防撞保护装置的底座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3所示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安装至电动汽车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盖板;2: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第三连接板;5:第一加强筋;6:挂钩;7:加强管件;8:底座;9:翻边;10:第二加强筋;11:前副车架;12:前纵梁;13:电池包;14:1.5号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需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24]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池防撞保护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池防撞保护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池防撞保护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电池防撞保护装置的底座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安装至电动汽车的示意图。
[0025]如图1

图5所示,所述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包括盖板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和第三连接板4。所述盖板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板2与所述盖板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用于与前副车架1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与所述盖板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用于与电池包13背向车辆地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相互背离延伸;所述第三连接板4与所述盖板1固定连接,且用于与前纵梁12连接。
[0026]图5中的下方为靠近车辆地板一侧,图5中的上方为靠近地面一侧。使用时,将所述第一连接板2与前副车架11连接,将所述第二连接板3与电池包13背向车辆地板的一侧连接,将所述第三连接板4与前纵梁12连接,如图5所示,使得所述盖板1倾斜设置,所述电池包13整体位于所述盖板1在图5中的右下侧。电动汽车受到前方撞击时,所述前副车架11受到冲击力后将力传递至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2,冲击力一部分沿所述第一连接板2的延
长线方向传播,另外一大部分传递至所述盖板1,并沿所述盖板1传递至所述第二连接板3,从而将冲击力吸收缓冲并最终传递至电池包13背向车辆地板的一侧,而不是所述前副车架11受力后直接正向冲击所述电池包13。
[0027]采用本技术电池防撞保护装置,所述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安装于所述前副车架11与所述电池包13之间,通过改变碰撞时冲击力的侵入路径,吸收缓冲一部分前副车架11传递的力,并最终将力传递至所述电池包13背向车辆地板的一侧,所述电池包13不存在受所述前副车架11直接正面撞击的风险,从而降低了所述前副车架11对车身连接刚度的总需求,进而降低前副车架11连接点的复杂度和材料使用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盖板1、所述第一连接板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整体均为长方体板体,所述盖板1的第一端,也即图1中所述盖板1的下端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所述盖板1的第二端,也即图1中所述盖板1的上端的端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盖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用于与前副车架连接;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盖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用于与电池包背向车辆地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背离延伸;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且用于与前纵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挂钩,所述挂钩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自由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管件,所述加强管件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第一端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车辆地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蔚锋陈东平王镝姚雪蕾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